《原幼心法》~ 上卷 (8)
上卷 (8)
1. 原護養論
彭用光曰:小兒生長,必欲人襁褓之。襁褓之道,必須得宜。如春夏之月,乃萬物生長之時,宜教令地臥,使之不逆生長之氣;如秋冬之月,乃萬物收藏之時,宜就溫暖之處,使之不逆收藏之氣,然後血凝氣和,則百病無自而入矣。大抵衣不可太暖,暖則汗出表虛,風邪易入;乳不可太飽,飽則胃弱而易傷,積滯難化。
《格致餘論》云:童子不衣裘帛。下體主陰,得寒涼則陰易長,得溫暖則陰暗消,是以下體不與帛絹夾厚之服,恐防陰氣。又云:兒血氣盛,食物俱易消,腸胃尚脆而窄,若調黏乾硬酸鹹辛辣,一切魚肉、水果、濕面、燒炙、煨炒,但是發熱、難化之物,皆宜禁絕。南北仕宦在外省,切戒此條,免幼孩之苦也。
婦人無知,畏其啼哭,無所不與,積成痼疾,雖悔何及?所以富貴驕養,有子多疾,何也?蓋富貴之家,久藏於幃帳之內,重茵疊被,令兒筋骨緩弱,譬如陰地草木,不見風日,少有堅實者也,誠非保育之法;而田舍嬰兒,未嘗愛護,終日暴露,或飢或寒,絕無他病者,此皆見風日、著地氣之力也,豈貴賤之理有異哉!明乎此,則護養之道得矣。
白話文:
彭用光說:小兒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需要人的照顧。照顧小兒的方式,必須恰當合宜。例如,在春夏兩季,這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應該讓小兒在地上躺著,這樣不會逆反生長的自然之氣;在秋冬兩季,這正是萬物收藏的季節,應該讓小兒待在溫暖的地方,這樣不會逆反收藏的自然之氣。這樣一來,小兒的血液凝固,氣息平和,那麼各種疾病就不會輕易侵入了。
大體來說,小兒的衣服不可以太暖,太暖的話就會出汗,導致身體表面虛弱,風邪就容易進入;母乳不能喂得太飽,太飽的話會使胃部虛弱且容易受傷,食物積累難以消化。
根據《格致餘論》記載:兒童不宜穿著裘皮或者綢緞製成的衣物。下體是陰性的,如果得到冷涼,陰性會更強,如果得到溫暖,陰性會悄悄消失,因此下體不宜穿著厚重的衣物,以免抑制陰氣。又記載:兒童血氣旺盛,食物都容易消化,但腸胃還很脆弱且狹窄,若是食用黏稠、乾硬、酸鹹、辛辣的食物,或是魚肉、水果、濕面、燒烤、煨炒等難以消化的食物,都應該禁止。
對於在外工作的父母,千萬要謹慎這些事情,避免讓小孩承受痛苦。
有些母親因為不懂,害怕孩子哭泣,什麼都給他們吃,最終形成難治的慢性疾病,那時候再後悔也來不及了。因此,那些富貴人家的孩子往往多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富貴人家的孩子,長期被包圍在帷帳之中,身下鋪著厚厚的被褥,使得孩子的筋骨鬆弛軟弱,就像長在陰暗地方的草木,沒有陽光和風的吹拂,很少能長得堅韌。這顯然不是正確的保護和撫養方式;而農村的小孩,從來不受過度保護,整天在外面曬太陽,無論是餓還是冷,都很少生病,這都是因為接觸到了風和日,接觸到了大地的氣息。難道貴族和平民的道理有不同嗎?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如何正確照顧和撫養孩子了。
2. 原乳哺續論
用光曰:初生芽兒,藉乳為命。乳哺之法,不可不慎。夫乳者,榮血之所化也。至於乳子之母,尤宜謹節,飲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動中,乳汁便應;病氣到,乳汁必凝滯,兒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則瀉,不瘡則熱,或為口糜,或為驚搐,或為夜啼,或為腹痛。病之初來,其母溺必甚少,便須詢問,隨證調治。
母安則子安,可消患於未形也。故哺乳,夏不欲熱,熱則致吐逆;冬不欲寒,寒則致咳痢;母不欲怒,怒則上氣顛狂;母不欲醉,醉則令身熱腹痛。母方吐下而乳,則致虛羸;母有積熱而乳,則變黃不能食。新房而乳,則瘦瘠,交脛不能行;新浴而乳,則發吐哯神困。傷熱,乳則瀉黃;傷冷,乳則瀉青;冷熱不調,停積胸膈,結為痰飲,遂成壯熱,壯熱不已,乃作驚癇。兒啼未定,遽以乳哺,氣逆不消,因成乳癖。
懷妊而乳,致令黃瘦,腹大腳弱,名曰魃病。大抵乳哺,不可太過,故諺云:嬰兒常病傷於飽也。又云:忍三分飢,吃七分飽,亦至論也。
白話文:
有人說:新生兒就像剛萌芽的植物,生命完全依賴母乳。因此,哺乳的方式必須格外謹慎。母乳是由母親身體的營養血液轉化而成的。對於正在哺乳的母親,更應該注意飲食節制。食物一旦吞下,乳汁隨即分泌;情緒波動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如果母親生病,乳汁可能會變得濃稠或不順暢,孩子喝了這樣的乳汁,很可能馬上就會生病,不是嘔吐就是腹瀉,或者生瘡,或者發燒,可能出現口腔潰瘍,也可能出現抽搐,或者夜間哭鬧,或者腹部疼痛。當母親生病初期,她的尿量通常會明顯減少,這時候就必須詳細詢問病情,根據症狀進行治療。
母親健康,孩子自然也健康,可以防患於未然。所以哺乳時,夏天不要讓奶水太熱,太熱容易導致孩子嘔吐;冬天不要讓奶水太冷,太冷可能引起咳嗽和腹瀉;母親不要生氣,生氣容易引起上火和精神失常;母親不要喝醉,醉酒會使母親身體發熱和腹部疼痛。母親正在嘔吐或腹瀉時哺乳,會使孩子體虛;母親體內有過多熱氣時哺乳,會使孩子變黃,不想吃東西。在新房子裡哺乳,會使孩子消瘦,腿腳無力;在洗完澡後立即哺乳,會使孩子反胃,精神疲憊。在熱天哺乳,孩子可能拉黃色的稀便;在冷天哺乳,孩子可能拉綠色的稀便;冷熱調節不當,食物停留在孩子的胸膈部位,形成痰飲,然後發高燒,高燒持續不退,可能引發驚厥。孩子還在哭泣時,匆忙哺乳,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形成乳癖。
哺乳期懷孕,可能會導致母親黃瘦,腹部膨大,腳部無力,這種情況被稱為魃病。總的來說,哺乳不能過度,俗語說:嬰兒經常因為吃得太多而生病。又有句話說:餓三分,飽七分,這也是很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