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上卷 (7)

回本書目錄

上卷 (7)

1. 原小兒受胎稟賦厚薄不同論

彭用光按:《千金》論曰:兒在母腹中,受其精氣,一月胚,二月胎,三月血脈,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成,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穀神入胃,十月百神備而生。

生後六十日腫子成,能笑語識人;百日任脈生,能反覆;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立;二百一十日掌成,能匍匐;三百日髂骨成,能獨倚;三百六十日為一期,膝骨成,乃能移步,此是常足之法。不如此者,身不平爾。又云:才生下有身破裂者,曰夭;陰囊白者,夭;陰不起者,夭;無糞門者,夭;股間無生肉者,夭;忽如鴉聲者,夭。

其周歲之間,顱囟開解,齒髮未生,手足攣縮,膝如鶴節,身體瘦瘠,或三五歲不能行立,此皆受胎氣之不足者也。若筋實則多力,骨實則早行,血實則形瘦多發,肉實則少病,精實則伶俐多語笑,不怕寒暑,氣實則少發而體肥,此皆受胎氣之充足者也。大抵稟賦得中,道為純粹;陰陽得所,剛柔兼濟;氣血相和,百脈相順,精備神全;臟腑充實,形體壯健。

其未周之時,顱囟堅合,睛黑神清,口方背厚,骨粗臀滿,臍深肚軟,莖小卵大,齒細發潤,聲洪穩睡,此皆受胎氣,胃中和者也。故以聽其聲,觀其形,則可以知其虛實壽夭矣。父母能修德行仁,則夭者亦壽矣。

白話文:

彭用光注釋,《千金》一書中提到:孩子在母親子宮裡,接受精氣,一個月形成胚胎,兩個月成為胎兒,三個月開始血液循環,四個月形體基本形成,五個月能有動態反應,六個月筋骨開始發展,七個月毛髮開始長出,八個月內臟器官具備,九個月消化系統開始運作,十個月所有機能準備就緒,生命就此誕生。

出生後六十天,孩子的面部特徵開始形成,能夠微笑、說話並認識人;一百天脊髓開始發展,能翻身;一百八十天尾骨形成,能獨立坐起;二百一十天手掌完全形成,能匍匐前進;三百天髖骨形成,能靠自己支撐;三百六十天,膝蓋骨形成,能開始學步,這是正常成長的標準。如果不符合這些標準,可能表示孩子的生長發育有些問題。另外,如果孩子一出生就有身體破裂的情況,或者生殖器呈白色,或者生殖器無法勃起,或者沒有肛門,或者大腿間缺乏肌肉,或者哭聲像烏鴉,都可能預示著短命。

在孩子一週歲期間,如果頭頂骨縫隙未閉合,牙齒和頭髮未生,手腳抽搐,膝蓋彎曲像鶴腿,身體瘦弱,或者到了三五歲還不能站立行走,這些都是因為在母體中吸收的養分不足所致。反之,如果肌肉豐滿有力,骨骼堅固,能較早學會走路,血液充足,身形雖瘦但頭髮茂密,肌肉飽滿,病痛較少,精神充沛,伶俐多言,不畏寒暑,氣色好,身形豐腴,這些都是在母體中吸收養分充足的孩子的特徵。總的來說,如果胎兒在母體中得到均衡的養分,性格純粹;陰陽平衡,剛柔並濟;氣血和諧,經脈順暢,精力充沛;內臟器官充實,身體強壯健康。

在孩子還未滿一週歲的時候,如果頭頂骨縫隙緊密,眼睛明亮有神,嘴巴方正,背部厚實,骨骼粗壯,臀部豐滿,肚臍深陷,腹部柔軟,生殖器雖小但睪丸大,牙齒細緻,頭髮光滑,聲音洪亮,睡眠穩定,這些都是因為在母體中吸收養分充足,且消化系統運作良好。因此,通過聽孩子的聲音,觀察他的外貌,就能知道他的健康狀況和預期壽命。如果父母能修身養性,行善積德,即使孩子先天條件不佳,也能延年益壽。

2. 原妊娠不守禁忌,生兒多疾之戒論

愚嘗按:《心鑑》云:常見富貴之家,懷妊婦人,居於奧室,飢則辛酸無所不食,飽則恣意坐臥,不勞力運動,是以胎氣微弱,生子必軟而多疾。若夫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使神全氣和,受胎常安,生子必偉而少疾。潛溪云:往往胎孕致病,人多翫忽,醫所不知。兒之在胎,與母同體,得熱則俱熱,得寒則俱寒,病則俱病,安則俱安,母之飲食起居,可不慎哉!姑陳一二,以為規戒。

一子二歲,滿頭有瘡,一日瘡忽自平,遂患痰喘,詢其母孕時所喜何物?曰辛辣是其所喜,知其所胎毒也,慎勿與解利藥,因口授一方,用人參、連翹、川芎、黃連、甘草、陳皮、芍藥、木通,濃煎沸湯,入竹瀝與之,數日而安。

或曰:何以知之?曰:見其子精神昏倦,病受得深,決無外感,非胎毒如何?又一婦人形瘦性急,體本無熱,懷孕三月適當夏暑,口渴思水,時發小熱,遂教以四物湯加黃芩、白朮、陳皮、生甘草、木通,因懶於煎煮,數貼而止,其後生子二歲,瘡痍遍身,忽一日其瘡頓愈,遂成痎瘧,此亦胎毒也。瘡亦再作,病必自安,已而果然。

若於孕時,確守前潛溪原胎論,何病之有?又一女得癇,遇陰雨則作,遇驚亦作,口吐涎沫,聲如羊鳴,此胎受驚也,其病深痼,調治半年,病亦可安,仍須淡味,以助藥功,與燒丹丸,繼以四物湯入黃連,隨時令加減,果半年而安。三者是皆胎婦調適乖常,飲食嗜欲,忿怒驚撲,母有所感,胎必受之,或外挾風邪,有傷於胎,子乘母氣,生下多疾,病患至此,誠為妊娠之所當戒也。為父詳觀此《原幼》一書,以訓胎婦也。

白話文:

我曾經看到《心鑑》裡提到:在富貴人家中,懷孕的婦女通常住在深宅內,餓了就吃各種辛辣刺激的食物,飽了就隨意躺著或坐著,從不勞動或運動。因此,胎兒的健康狀況往往較弱,出生的小孩通常身體虛弱且易生病。然而,如果孕婦作息正常,飲食有度,保持身心愉快和氣血和諧,那麼胎兒的成長就會很穩定,出生的小孩通常會健壯且少生病。

潛溪先生指出:胎兒在母體內時,與母親是一體的,母親熱,胎兒也熱;母親冷,胎兒也冷;母親生病,胎兒也會生病;母親健康,胎兒也會健康。所以,孕婦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必須要特別小心!

舉例來說,有一個兩歲的孩子,他的頭上長了很多瘡。有一天,這些瘡忽然消失,但孩子卻開始咳嗽喘息。我問孩子的母親,她懷孕時最喜歡吃什麼?她說,她懷孕時特別喜歡吃辛辣的食物。我推斷,這是因為胎兒受到了母親的影響,吸收了辣性食物中的毒素。我告訴母親,千萬不要給孩子解毒的藥物,然後我開了一個藥方,用到了人參、連翹、川芎、黃連、甘草、陳皮、芍藥、木通等藥材,濃煎後加入竹瀝,給孩子喝。幾天後,孩子的病情好轉。

有人問我,我是怎麼知道的?我回答,因為我看孩子的精神狀態,他昏昏欲睡,顯然是病得很重,但又沒有外感的症狀,這肯定就是胎毒了。另一個例子是,一個身形瘦削且性情急躁的婦女,本身並無體熱問題,但在懷孕三個月正值夏季時,她感到口渴,想喝水,並且時常感到輕微的發燒。我建議她喝四物湯,並添加黃芩、白朮、陳皮、生甘草、木通等藥材,但她嫌熬藥太麻煩,只喝了幾次就停了。結果,她生下的孩子在兩歲時,全身長滿了瘡,某一天,這些瘡忽然消失,但孩子卻得了痎瘧。這也是胎毒的表現。我預測,這些瘡還會再出現,但最終孩子的病情會自行恢復,後來果然如此。

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能嚴格遵守潛溪先生的胎兒保健原則,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還有一個女孩,她有癲癇,每當陰雨天或者受到驚嚇,就會發作,口吐白沫,發出像羊叫的聲音。這是因為她在胎兒時期受到驚嚇所致,病情頗為嚴重,經過半年的治療,病情才得以控制。在此期間,她必須忌口,以輔助藥物的效果,服用燒丹丸,再搭配四物湯和黃連,根據季節的不同,適時調整藥量。果然,半年後,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以上三個例子,都說明瞭孕婦在懷孕期間,如果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過於偏食,情緒起伏大,或者受到驚嚇,都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導致孩子出生後容易生病。此外,如果孕婦感染了風邪,也會對胎兒造成傷害,導致孩子出生後多病。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一定要特別小心,避免生病,以免影響胎兒的健康。父親們應該仔細閱讀《原幼》這本書,以便對孕婦進行正確的指導和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