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23)
下卷 (23)
1. 痘瘡諸方
上銼散,每服二錢,煎,溫服。
快斑散,治小兒痘瘡出不快。
紫草,蟬蛻,人參,白芍藥(一分),木通(一錢),甘草(炙,半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煎,溫服。
調肝散,治痘瘡出大盛,宜服此,令瘡不入眼。
生犀(二錢半),龍膽草(一錢),黃耆(半兩),大黃(二錢),桑白皮(半兩),麻黃,鉤藤(各一錢),石膏(半兩),瓜蔞仁,甘草(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煎,食後服。
陳氏木香散,治小兒痘瘡,腹脹,瀉,渴。
木香,大腹皮,人參,桂心,赤茯苓,青皮,前胡,訶黎勒(去核),半夏(薑製),丁香,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服。量大小加減。
獨神散,治小兒因痘瘡,身體及肢節上有疳蝕。
穿山甲湯洗,每服半錢,入麝香少許,南木煎湯調下,或紫草煎湯,入紅酒少許,調下。
豆蔻丸,專治小兒痘瘡,裡虛泄瀉。
木香,縮砂仁(各三錢),白龍骨,訶子(煨,去核),肉豆蔻(煨。各半兩),赤石脂,枯白礬(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稠麵糊丸,黍米大。一周兒每服三五十丸,三歲兒服百丸,溫米飲下。瀉甚者,異功散;下瀉止,住服;不止,多服。
穀精草散,治小兒痘瘡欲靨,痘毒沖眼,目翳膜□障瞳人,癮澀,淚出不止。
穀精草(一兩),生蛤粉
上為細末,用豶豬肝一葉,以刀批作片子,摻藥□內,用草繩縛定,以瓷器內貯水,慢火煮熟,令□含之,不拘時。
綿繭散,治小兒因痘瘡,身體及肢節上有疳蝕□,膿水不絕,出蛾綿繭,不拘多少。
上用生白礬槌碎,入繭內令滿,以炭火燒,白礬汁幹盡,取出研極細,每干,貼疳瘡內。
雄黃散,治小兒因痘瘡,牙齦生疳蝕瘡。
雄黃(一錢),銅綠(二錢)
上二味同研極細末,量瘡大小,乾摻其上。
敗草散,治小兒瘡爛,膿汁不幹者。
多年屋上爛茅草,擇淨者,為末,摻之。蓋牆爛草亦佳。多受風寒之氣,故能解痘瘡毒。
不換金正氣散,治小兒痘瘡正出之時,被天氣寒冷初折,內為乳食所傷,氣血壅遏,榮衛不和,毒氣反覆而不出。
陳皮,厚朴,半夏,藿香葉,甘草(炙)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一枚,水一盞,煎六分,溫服。加紫草、糯米同煎,尤佳。
調解散,治小兒痘瘡已發,或為風冷所傷,內氣壅遏,以致非硬,並主之。
青皮,陳皮,桔梗,枳殼,半夏,川芎,木通,乾葛,甘草(炙),紫蘇(等分),人參(減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連翹湯,治小兒痘瘡,壯熱,小便不通。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車前子,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蛻,甘草(炙),山梔子,黃芩(各半兩)
白話文:
痘瘡諸方
上銼散:每次服用二錢,煎煮後溫服。
快斑散:治療小兒痘瘡發疹不順利。組成:紫草、蟬蛻、人參、白芍藥(一分)、木通(一錢)、炙甘草(半錢)。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煎煮後溫服。
調肝散:治療痘瘡發疹過盛,宜服用此方,以防止痘瘡入侵眼部。組成:生犀角(二錢半)、龍膽草(一錢)、黃耆(半兩)、大黃(二錢)、桑白皮(半兩)、麻黃(一錢)、鉤藤(一錢)、石膏(半兩)、瓜蔞仁(二錢)、甘草(二錢)。用法: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水煎服,飯後服用。
陳氏木香散:治療小兒痘瘡伴隨腹脹、腹瀉、口渴。組成:木香、厚樸、人參、桂枝、赤茯苓、青皮、前胡、訶黎勒(去核)、半夏(薑製)、丁香、甘草(各等分)。用法: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生薑三片,煎煮至六分,去渣,空腹服用。劑量可根據大小調整。
獨神散:治療小兒因痘瘡導致身體及四肢出現疳蝕(皮膚潰爛)。組成:穿山甲(湯劑)。用法:每次服用半錢,加入少量麝香,用南木煎湯調服,或用紫草煎湯,加入少量紅酒調服。
豆蔻丸:專治小兒痘瘡伴隨裡虛泄瀉(內虛腹瀉)。組成:木香(三錢)、縮砂仁(三錢)、白龍骨(半兩)、訶子(煨,去核,半兩)、肉豆蔻(煨,半兩)、赤石脂(七錢半)、枯白礬(七錢半)。用法:研成細末,用稠麵糊做成丸劑,黍米大小。一周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三、五十丸,三歲的小孩服用一百丸,溫米飲送服。瀉痢嚴重者,服用異功散;瀉痢停止後,停止服用;若瀉痢不止,則增加服用量。
穀精草散:治療小兒痘瘡將要結痂,痘毒侵犯眼睛,出現眼瞼腫脹、瞳孔模糊、眼澀、流淚不止等症狀。組成:穀精草(一兩)、生蛤粉。用法:研成細末,取豬肝一片,切成片狀,將藥粉摻入豬肝片中,用草繩捆綁好,放入瓷器中加水,慢火煮熟,讓患兒含服,不拘時間。
綿繭散:治療小兒因痘瘡導致身體及四肢出現疳蝕,膿水不止,並長出像棉絮一樣的贅生物。用法:取生白礬搗碎,填滿繭殼內,用炭火燒,待白礬汁乾盡後,取出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適量,敷貼於疳瘡內。
雄黃散:治療小兒因痘瘡導致牙齦出現疳蝕性潰瘍。組成:雄黃(一錢)、銅綠(二錢)。用法:將兩種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根據瘡瘍大小,乾撒在患處。
敗草散:治療小兒瘡瘍潰爛,膿汁不乾的症狀。用法:選用多年屋頂上腐爛的茅草,擇其乾淨部分,研磨成粉末,撒在患處。牆上腐爛的草也可用。因其多受風寒之氣,故能解痘瘡毒。
不換金正氣散:治療小兒痘瘡正在發疹時,因天氣寒冷或乳食所傷,導致氣血瘀滯,榮衛不調,毒氣鬱積不出的情況。組成:陳皮、厚樸、半夏、藿香葉、炙甘草。用法: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一盞,煎煮至六分,溫服。加入紫草、糯米同煎效果更好。
調解散:治療小兒痘瘡已發,或因風寒所傷,內氣壅滯,導致痘疹堅硬。組成:青皮、陳皮、桔梗、枳殼、半夏、川芎、木通、葛根、炙甘草、紫蘇(等分)、人參(減半)。用法: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煎煮後服用。
連翹湯:治療小兒痘瘡伴隨壯熱、小便不通。組成: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車前子、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蛻、炙甘草、山梔子、黃芩(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