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21)

回本書目錄

下卷 (21)

1. 痘疹治法論

若猶未也,獨聖散入木香煎湯;若其瘡已黑,乃可用錢氏宣風散加青皮主之。錢氏云:黑陷青紫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謹勿下。余知其所下者,瀉膀胱之邪也。又云:下後身熱,氣溫欲飲水者,可治;水欲不消,或寒戰者,為逆。余知其脾強者,土可以治水也,百祥丸大峻,當以宣風散代之。

瀉後,溫脾則用人參、茯苓、白朮等分,厚朴、木香、甘草各半為妙。蓋瘡發肌肉,陽明主之。脾土一溫,胃氣隨暢,獨不可消勝已泄之腎水乎?錢氏不刊之秘旨也。

其壞瘡者,一曰內虛泄瀉,二曰外傷風冷,三曰變黑歸腎。

近時小兒痘瘡,止宗陳文中木香散、異功散,殊不知彼時立方之時,為運氣在寒,水司天時,令又值嚴冬,大寒為因,寒鬱遏痘,瘡不紅綻,故用辛熱之劑發之。今人不分時令,寒熱一概施治,誤人多矣。時值溫熱,山野農家,貧賤之人,其或偶中也。

丹溪痘瘡治法,最為明備。近世通同陳文中木香、異功等方,乃一偏之術。若痘瘡虛怯,淡白色,癢塌,此屬虛寒,宜用陳文中方。若發熱壯盛,齊勇紅紫色,躁癢,此屬熱毒,急宜涼血解毒。自陳文中方盛行後,屬虛寒者率得,屬熱毒者悉不救。痘是胎毒,古人治法只解毒,然氣血虛,則送毒氣不出,及不能成就,故陳文中之法既行,而解毒之旨遂隱,故救得一邊,又害了一邊,今必評究,丹溪一法通用,斯無弊也。

痘瘡屬虛寒者,直可延至十數日後,方死;屬毒盛轉紫色者,不過七八日。蓋痘是胎毒,自內出外,一二三日方出齊,毒氣尚在內,出至六日則當盡發於表,七八九日成膿而結痂矣。若毒氣盛,不能盡出,過六日毒反入內,臟腑□□於六日以前,毒氣該出之時,急服涼血解毒之藥,以驅出之。六日以後,醫不及矣,故其死最急。

若虛,毒弱毒氣少者,只是血氣不足,不能灌成膿就,故綿延日久而後死,此虛實輕重之分也。

痘瘡多者,是毒氣多,便宜服解毒藥,然多則恐氣血周貫不足,故後□亦宜兼補藥,以助成膿血。

此節齋王先生論治法也。

彭用光按:曾育溪曰:凡兒出痘疹之時,偶鄰舍動廁,穢氣觸犯,覺色黯,然不必大驚懼,急用此。

沖和湯

人參,厚朴,當歸,防風,白芷,肉桂,桔梗,川芎,白芍藥,沉香,檀香(此二味倍加),乳香,藿香葉,紫蘇葉,黃耆(蜜炙),甘草

上十六味各等分,㕮咀,用無灰酒拌勻,曬乾,天陰略焙,每服二錢,水一鍾,煎七分,溫服。此方但多加沉香、檀香,極效。

白話文:

痘疹治法論

如果痘疹尚未成熟,可用獨聖散加進木香煎煮的湯藥服用;如果痘瘡已經發黑,則可以用錢氏宣風散加上青皮來治療。錢氏說:痘瘡發黑、凹陷、青紫,可以用百祥丸來治療,但如果不是發黑,就絕對不能服用。我知道他用百祥丸的目的,是為了瀉去膀胱的邪氣。他又說:服藥後,身體發熱,感覺溫暖想喝水,就可以繼續治療;如果喝水後症狀沒有好轉,或者出現寒戰,就屬於逆證。我知道這是因為脾臟功能強盛,土性可以克制水性,而百祥丸藥性過於峻猛,所以應該用宣風散代替。

瀉後,溫補脾臟,可以用人參、茯苓、白朮等量,厚朴、木香、甘草各取一半,效果最佳。因為痘瘡侵犯肌肉,是由陽明經主治的。脾土溫暖了,胃氣自然暢通,唯獨不能消滅已經泄瀉的腎水,這是錢氏不公開的秘訣。

痘瘡潰爛的原因,一為內虛泄瀉,二為外感風寒,三為轉黑歸於腎臟。

近來治療小兒痘瘡,都只遵循陳文中木香散、異功散的方劑,卻不知道當時制定這些方劑的時候,是運氣在寒,水氣當令的時節,又正值嚴冬,大寒是致病的原因,寒邪鬱結遏制痘疹,痘瘡不能紅腫、綻開,所以才使用辛熱的藥物來發散它。現在的人不分時令,寒熱一概而論地施治,誤診誤治的人很多了。時值溫暖的季節,山野農家,貧窮的人,或許偶爾也會遇到這種情況。

丹溪的痘瘡治法,最為完善周全。近世通通沿用陳文中木香散、異功散等方劑,只是一種偏方。如果痘瘡虛弱,顏色淡白,發癢下陷,這是屬於虛寒,宜用陳文中方。如果發熱強盛,痘疹紅紫,躁動發癢,這是屬於熱毒,應該趕緊用涼血解毒的藥物。自從陳文中方盛行以後,屬於虛寒的痘疹大多能治癒,而屬於熱毒的痘疹卻幾乎都治不好。痘瘡是胎毒,古人的治療方法只是解毒,但是如果氣血虛弱,就會導致毒氣排不出,痘瘡不能順利發展成熟,所以陳文中之法盛行以後,解毒的原則就隱沒了,因此一方面治癒了某些病人,另一方面又傷害了另一些病人,現在必須仔細評估,丹溪的一套方法可以通用,這樣就沒有弊端了。

痘瘡屬於虛寒的,可以延至十多天後才死亡;屬於毒盛轉為紫色的,不過七八天就會死亡。因為痘瘡是胎毒,從內向外發,一、二、三日才能全部長出來,毒氣還留在體內,到第六天就應該全部發於體表,七八九天就會化膿結痂。如果毒氣盛,不能全部排出,超過六天毒氣反入內臟,臟腑就會受損。在六天以前,毒氣應該排出之時,應迅速服用涼血解毒的藥物,把它驅除出去。六天以後,醫生就來不及了,所以死亡最快。

如果虛弱,毒氣弱,毒氣少,只是血氣不足,不能形成膿液,所以會拖延很多天以後才死亡,這是虛實輕重之分。

痘瘡很多,說明毒氣多,應該服用解毒藥,但是多則擔心氣血周流不足,所以後期也應該配合補藥,以幫助膿液的形成。

以上是節齋王先生的論述。

彭用光按:曾育溪說:凡是小孩出痘疹的時候,如果鄰居恰巧使用廁所,穢氣侵犯,痘疹顏色黯淡,不必過於驚慌害怕,趕緊使用這個方子。

沖和湯:

人參、厚朴、當歸、防風、白芷、肉桂、桔梗、川芎、白芍藥、沉香、檀香(此二味加倍)、乳香、藿香葉、紫蘇葉、黃耆(蜜炙)、甘草

以上十六味藥材,各取等量,切碎,用無灰酒拌勻,曬乾,陰天略微焙乾,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盅,煎至七分,溫服。這個方子只要多加沉香、檀香,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