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中卷 (25)

回本書目錄

中卷 (25)

1. 十二、傷食門

2. 傷食證治

用光曰:凡小兒飲食,停滯中焦不化,而發熱者,必惡食也。或噫氣作酸,或惡聞食臭,或欲吐不吐,或吐之不盡,或噁心,或氣短痞悶,或胃口作寒,或心下痞滿,按之則痛,此皆停食之候也,可辨之矣,皆因乳哺不節,過餐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積滯中脘,外為風寒所搏,或因夜臥失蓋,致頭痛面黃,身熱目胞微腫,腹痛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嘔或噦,口噫酸氣,大便酸臭,此為陳積所傷也。

若停食,或感寒邪者,則左手人迎氣口俱大,外證頭疼,惡寒拘急,中脘痞悶,或吐或嘔或痛者,以藿香正氣散,或人參養胃湯加木香、砂仁之類。若肉食不化,加棠球子末;麵食不化者,加神麯、大麥糵;生冷肉食、菜子之類不化者,必加草果、砂仁、枳實、青皮主之。如食在胃口,上未入於胃,乃可吐之,不吐則消導之。

待食下胃,胃變化糟粕,外證已解,乃可下其食也,宜三物厚朴湯。熱多者,大柴胡湯。如無外感,但只傷食者,以紫霜丸下之。凡治夾食傷寒,不可先攻其食,且先發散寒邪,次可消導之也。

白話文:

[對於飲食過量導致的疾病治療]

我來說:凡是小孩吃東西,如果食物停留在消化系統中無法正常消化,進而引起發燒的情況,必定是對食物產生反感。有的會打嗝帶出酸味,有的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有的想吐卻又吐不出來,有的即使吐了也吐不乾淨,有的感到噁心,有的呼吸短促且胸悶,有的胃口感覺冰涼,有的胸口下方感到脹滿,一按壓就會痛,這些都是食物消化不良的徵兆,可以據此辨識。這多半是因為哺乳沒有節制,或是吃了過多生冷堅硬的食物,導致脾胃功能無法正常運作,食物殘渣堆積在消化道中,外加風寒侵襲,或是晚上睡覺時保暖不夠,導致頭痛、面色萎黃、身體發熱、眼睛微腫、腹痛脹氣、腳冷肚子熱、嗜睡精神恍惚、不想吃東西,偶爾會嘔吐或打嗝,口中散發酸味,排泄物有酸臭味,這是長期累積的食物殘渣造成的影響。

如果消化不良,同時又感染寒氣,那麼左手脈象會顯示氣血兩虛,外顯症狀可能包括頭痛、怕冷、肌肉緊繃、胸口脹悶、嘔吐等,可用藿香正氣散或人參養胃湯加木香、砂仁等藥物。若是肉類消化不良,可以添加檳榔籽粉末;如果是麵食消化不良,可以加入神麴和大麥芽;若是生冷肉類、菜籽等消化不良,必須添加草果、砂仁、枳實、青皮等藥物。如果食物還在口腔和食道之間,尚未進入胃部,可以嘗試催吐,若無法催吐,則需用藥幫助消化。

等到食物進入胃部,胃開始進行消化,外顯症狀已經緩解,就可以用三物厚朴湯幫助消化。若是熱性較重,可用大柴胡湯。若無其他外感,僅是飲食過量導致的問題,可用紫霜丸來解決。處理寒氣與飲食過量導致的疾病時,不可先著手解決飲食問題,應先發散寒氣,再逐步幫助消化。

3. 傷食諸方

藿香正氣散,治小兒內傷生冷,外感風寒,並宜治之。

藿香,厚朴,白芷,大腹皮,紫蘇,陳皮,半夏,桔梗,白茯苓,甘草,白朮

上銼散,水一鍾,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

人參養胃湯

人參,半夏,陳皮,茯苓,蒼朮,厚朴,藿香,草果

上,水一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三黃枳朮丸,治傷肉、濕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悶亂不快。

枳實(麩炒,五分),黃連(去須,酒浸洗),大黃(濕紙裹煨),橘皮,白朮(已上各一兩),黃芩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臨時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巴豆三稜丸(一名木香見晛丸),治生冷硬物所傷,心腹滿悶疼痛。

巴豆霜(五分),木香(二錢),升麻,柴胡(已上各三錢),草豆蔻(麵裹煨熱,用仁),香附子(炒。各五錢),神麯(炒黃色),石三稜(去皮,煨),京三稜(各一兩,煨)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一二十丸,溫白湯下,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白朮丸,治傷豆粉、濕面、油膩之物。

白礬(枯,三分),黃芩(二錢),橘皮(三錢),神麯(炒黃色),半夏(各一兩),枳實(麩炒黃色,一兩一錢),白朮(一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三十五丸,白湯下。素食多用乾薑黃芩湯以瀉之。

草豆蔻丸,治秋冬傷食之寒冷者,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咽膈不通。

炒鹽(五分),乾生薑,青皮,橘紅(各二錢),麥糵面(炒黃色),生黃芩(冬月不用),半夏(湯炒七次),枳實(麩炒,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

白話文:

[對於飲食過量的各種處方]

藿香正氣散,適用於兒童因內部食用生冷食物,外部遭受風寒侵襲的情況,都適合使用此方進行治療。

藥材包括:藿香、厚朴、白芷、大腹皮、紫蘇、陳皮、半夏、桔梗、白茯苓、甘草、白朮。

以上藥材切碎混勻,用水一鍾,加入三片薑,煎煮至剩六分,溫熱服用。

人參養胃湯

藥材包括:人參、半夏、陳皮、茯苓、蒼朮、厚朴、藿香、草果。

以上藥材,用水一鍾,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棗,煎煮後服用。

三黃枳朮丸,用於治療食用過量的肉類、濕麵,或是辛辣厚味的食物,導致的腹部堵塞,感到悶亂不舒適。

藥材包括:炒過的枳實、去鬚酒浸洗的黃連、濕紙包裹煨烤的大黃、橘皮、白朮、黃芩。

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粉末,用湯浸蒸餅製成丸狀,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十粒,用白開水送服,根據傷害程度調整用量。

巴豆三稜丸(又名木香見晛丸),用於治療食用過量的生冷硬物,導致的心腹滿悶疼痛。

藥材包括:巴豆霜、木香、升麻、柴胡、麵裹煨熱的草豆蔻、炒香附子、炒黃色的神麯、去皮煨烤的石三稜、京三稜。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湯浸蒸餅製成丸狀,大小是綠豆的一倍,每次服用一二十粒,用溫熱的白開水送服,根據傷害程度調整用量。

白朮丸,用於治療食用過量的豆粉、濕麵、油膩食物。

藥材包括:枯白礬、黃芩、橘皮、炒黃色的神麯、半夏、炒黃色的枳實、白朮。

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粉末,用湯浸蒸餅製成丸狀,大小是綠豆的一倍,每次服用三十五粒,用白開水送服。若素食者食用過多,可多用乾薑黃芩湯來幫助消化。

草豆蔻丸,適用於秋冬季節食用過量導致的寒冷,胃部疼痛,上肢兩脅、咽喉阻塞。

藥材包括:炒鹽、乾生薑、青皮、橘紅、炒黃色的麥芽面、生黃芩(冬季不用)、湯炒七次的半夏、炒黃色的枳實。

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粉末,用湯蒸餅製成丸狀,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五十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