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14)
下卷 (14)
1. 痘瘡諸方
升麻湯,治小兒痘疹未出,發熱。
升麻,葛根,白芍藥,甘草
上㕮咀,水一盞,煎服。
錢氏四聖散,治小兒痘瘡出不快。
紫草,木通,甘草(炙),枳殼(炒)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服。陳皮加黃耆。
參蘇飲,治小兒痘瘡發熱,證似傷寒,疑似之間,此服之最穩當。
前胡(去蘆),人參(去蘆),紫蘇葉,乾葛(洗),半夏(湯泡七次,薑汁製炒),茯苓(去皮。各三錢),枳殼(去穰,麵炒),陳皮(去白),甘草,桔梗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六分,溫服。
惺惺散,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痘疹發熱。
白茯苓(去皮),細辛(去葉),桔梗,白朮,瓜蔞根,人參(去蘆),甘草(炙),川芎(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薄荷三葉,同煎四分,溫服。如要和氣,入生薑煎服,不拘時。
化毒湯,治小兒痘瘡已出,不快。
紫草茸,牛蒡子,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入粳米五十粒,水煎。
陳氏異功散,治小兒痘瘡已靨之際,頭溫足指冷,或腹脹泄瀉,口渴氣粗,或身不熱,悶亂不寧,臥則哽氣,煩渴咬牙。
木香(三錢半),官桂(二錢),當歸(三錢半),人參(二錢半),茯苓(二錢),陳皮,厚朴(三錢半),白朮(二錢),半夏(一錢半),丁香,肉豆蔻(一錢半),附子(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水一小盞,入薑棗煎服。
加味四聖散,治小兒痘出不快,及變黑陷者。
紫草茸,木通,南木香,黃耆(炒),川芎,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服。如大便秘,加枳殼少許;大便如常,加糯米八粒解毒,能釀而發之。
棗變百祥丸
紅牙大戟(去骨,一兩),青州棗(去核,三十個)
上用水一碗同煎,至水盡為度,去大戟不用。將棗焙乾,可和作劑,從少至多,至利為度。
活血散,治小兒痘瘡出不快。
白芍藥(炒)
上為末,酒調服。腹痛,溫熟水調下。
紫草飲子
紫草(一兩)
上銼細,百沸湯一大碗沃之,蓋定,物冷氣出,逐旋溫。紫草能導大便,發出亦輕。
紫草陳皮飲
紫草(一分),陳皮(半分)
上為粗末,新汲水煎服。
無價散,治小兒痘瘡水出,黑陷欲死者。
人貓豬犬糞,臘月內燒為灰,砂糖水調服。
紫草木香湯,治小兒瘡出不快,大便泄瀉。
紫草,木香,茯苓,白朮(等分),甘草(炒,少許)
上入糯米煎。蓋紫草能利大便,木香、白朮所以佐之也。
紫草木通湯,治小兒痘瘡出不快。
紫草,人參,木通,茯苓,糯米(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散,煎一錢,溫服。內虛大便利者,可入南木香,去紫草。
犀角地黃湯,治小兒瘡痘出大盛,以此解之。
犀角屑,牡丹皮,芍藥,生地黃
上銼散,每服二錢,煎,溫服。
快斑散,治小兒痘瘡出不快。
紫草,蟬蛻,人參,白芍藥(一分),木通(一錢),甘草(炙,半錢)
上銼散,每服二錢,煎,溫服。
調肝散,治痘瘡出大盛,宜服此,令瘡不入眼。
生犀(二錢半),龍膽草(一錢),黃耆(半兩),大黃(二錢),桑白皮(半兩),麻黃,鉤藤(各一錢),石膏(半兩),瓜蔞仁,甘草(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煎,食後服。
陳氏木香散,治小兒痘瘡,腹脹,瀉,渴。
木香,大腹皮,人參,桂心,赤茯苓,青皮,前胡,訶黎勒(去核),半夏(薑製),丁香,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服。量大小加減。
獨神散,治小兒因痘瘡,身體及肢節上有疳蝕。
穿山甲湯洗,每服半錢,入麝香少許,南木煎湯調下,或紫草煎湯,入紅酒少許,調下。
豆蔻丸,專治小兒痘瘡,裡虛泄瀉。
木香,縮砂仁(各三錢),白龍骨,訶子(煨,去核),肉豆蔻(煨。各半兩),赤石脂,枯白礬(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稠麵糊丸,黍米大。一周兒每服三五十丸,三歲兒服百丸,溫米飲下。瀉甚者,異功散;下瀉止,住服;不止,多服。
穀精草散,治小兒痘瘡欲靨,痘毒沖眼,目翳膜□障瞳人,癮澀,淚出不止。
穀精草(一兩),生蛤粉
上為細末,用豶豬肝一葉,以刀批作片子,摻藥□內,用草繩縛定,以瓷器內貯水,慢火煮熟,令□含之,不拘時。
綿繭散,治小兒因痘瘡,身體及肢節上有疳蝕□,膿水不絕,出蛾綿繭,不拘多少。
上用生白礬槌碎,入繭內令滿,以炭火燒,白礬汁幹盡,取出研極細,每干,貼疳瘡內。
雄黃散,治小兒因痘瘡,牙齦生疳蝕瘡。
雄黃(一錢),銅綠(二錢)
上二味同研極細末,量瘡大小,乾摻其上。
敗草散,治小兒瘡爛,膿汁不幹者。
多年屋上爛茅草,擇淨者,為末,摻之。蓋牆爛草亦佳。多受風寒之氣,故能解痘瘡毒。
不換金正氣散,治小兒痘瘡正出之時,被天氣寒冷初折,內為乳食所傷,氣血壅遏,榮衛不和,毒氣反覆而不出。
陳皮,厚朴,半夏,藿香葉,甘草(炙)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一枚,水一盞,煎六分,溫服。加紫草、糯米同煎,尤佳。
調解散,治小兒痘瘡已發,或為風冷所傷,內氣壅遏,以致非硬,並主之。
青皮,陳皮,桔梗,枳殼,半夏,川芎,木通,乾葛,甘草(炙),紫蘇(等分),人參(減半)
上銼散,每服二錢,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連翹湯,治小兒痘瘡,壯熱,小便不通。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車前子,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蛻,甘草(炙),山梔子,黃芩(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一錢,加紫草煎,溫服。
托裡散,治小兒痘瘡毒根在裡,或血氣虛弱,或風邪穢毒沖觸,使痘毒內陷,伏而不出,或出而不勻快,此藥治血勻氣,調胃補虛,內托瘡毒,使之盡出,易收易靨。
人參,當歸(酒浸),黃耆(各二兩),川芎,防風,桔梗,白芷,甘草,厚朴(各一兩),肉桂
上為細末,木香紫草湯調下半錢。
思濟堂曰:凡小兒出痘時,房中宜燒蒼朮、豬甲,床頭掛胡妥,帳房中燒乳香、芸香。
忌生人,忌穢汙之物,忌狐臭之人,忌行經行房之人。
小兒宜飲食藥餌,及時戒飢、戒飽、戒冷、戒熱、戒風邪。能守已上之戒,保護無差,又得明醫,體天地生物之心,不以富貴貧賤而二心,用藥則決保萬全,而嬰孩咸躊壽域矣。
廬陵彭用光讀《大學》曰:若保赤子,心誠求之。醫以小兒為啞科,似難輕瘳,雖痛癢難通於一問,然輕重當察於諸經。襁褓幼孩,大半受於胎毒,小半傷於乳食;自能行走,以至童弁小兒,多因肥甘,食傷積熱,而胎毒外感,似又大少其驚疳、急慢脾風諸證,與夫痘疹諸症,最為酷疾,吉凶莫測,為醫極宜積誠聚意,深究病源,須論嬰孩與童弁,當歧為兩途以治之。
蓋嬰孩必兼治乳母,俾其血氣清和,飲食有節,投以調氣通榮之劑,以釀其乳,使兒飲之則驚疳自愈。若痘疹必肥滿光澤,而有成全之慶矣。若童弁之子,必當備切其脈,審其表裡虛實,以吐汗下治之。苟不實不虛,則但保其沖和,則諸病自痊。痘瘳,脾氣自流暢,肺金藉母之助,易於灌膿,速於結痂,而登康平之域矣。
天下幼科,君子宜留心此篇,使幼孩免藥冤之苦,而獲全安之休。天下之為父母者,苟詳觀此書,必能謹節戒禁於胎孕之前,復如法保護於既生之後,鞠育乳哺,防微杜漸,勿為禽犢之愛,戒節肥甘、煎煿、生冷,母蹈息之仁,偶有疢疾,及時擇請明醫,必當論其遊宦風土南北之宜,擇藥參酌時令緩急,以施治。
又不信巫,若是,則醫藥得宜,病患自消,遵守先賢之規度,復還大古之淳風,俾舉世之幼兒,鹹得以永其天年,故敢敬請施恩刊行,以廣其溥濟幼幼之仁,俾天下後世,咸蒙其德澤也,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