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13)
下卷 (13)
1. 痘疹治法論
彭用光曰:小兒疹痘,大抵與傷寒相似,發熱煩躁,臉赤唇紅,身痛頭疼,乍寒乍熱,噴嚏呵欠,嗽喘痰涎,始發之時,有因傷風傷寒而得,有時氣傳染而得,有因傷食嘔吐而得,有因跌撲驚恐畜血而得,或為竄眼驚搐,如風之正,或口舌咽喉吐疼痛,或煩躁狂悶昏睡,或自汗,或下利,或發熱,或不發熱,症候多端,卒未易辨,亦須以耳冷、骫冷、足冷驗之。蓋瘡疹厚,陽,腎臟無症,耳與骫足俱屬於腎,故腎之所部獨冷。
又不若視其耳後有紅脈赤縷,為症於此,可以稽驗矣。調護之法,首尾俱不可汗下,但溫涼之劑,兼而劑之解毒、和中、安表而已。虛者益之,實者損之,冷者溫之,熱者平之,是為權度。借喻而言,亦如庖人籠蒸之法,但欲其松耳。蓋毒發於表,如苟妄汗,則榮衛亦虛,重令開泄,轉增瘡爛,由是風邪乘間。
白話文:
彭用光說:小兒出疹子,大多與傷寒相似,會發熱、煩躁不安、臉紅唇紅、身體疼痛、頭疼,忽冷忽熱,打噴嚏、打哈欠、咳嗽、喘不過氣、吐痰,一開始可能是因為受風寒而導致,有時可能是因為空氣傳染而得,有時可能是因為吃壞東西嘔吐而得,有時可能是因為跌倒、受驚嚇、積血而得,或表現為眼球突出、抽搐、像風一樣,或口舌咽喉疼痛,或煩躁不安、神志昏迷、昏睡,或出汗,或腹瀉,或發熱,或不發熱,症狀非常多樣,一時難以辨別,也需要觀察耳朵、頭部、腳是否冰冷來判斷。因為疹子厚實屬於陽性,腎臟沒有病症,耳朵、頭部和腳都屬於腎臟,所以腎臟所在的部位會特別冷。
另外,可以觀察耳朵後面是否有紅色的血管和血絲,如果有,就可以以此作為診斷的依據。調護的方法,無論是疾病初期還是後期,都不可使用汗藥,只能用溫涼的藥物,同時兼顧解毒、和中、安表。虛弱的要補充,實證的要瀉去,冰冷的要溫暖,熱的要降溫,這就是治療的原則。打個比方,就像廚師蒸籠蒸東西,只要讓它鬆軟就好。因為毒素發在體表,如果盲目出汗,就會導致氣血虛弱,反而會加重病情,造成瘡瘍潰爛,讓風邪趁虛而入。
變證者,有之毒根於裡,如苟妄下,則內氣一虛,毒不能出,而返入焉,由是土不勝水,變黑歸腎,身體振寒,耳骫反熱,眼合肚脹,其瘡黑陷,十無一生。汗下二說,古人深戒之,以此觀之,瘡疹症狀雖與傷寒相似,而其治法十與傷寒從表而里,瘡疹所發從里出表故也。如欲解肌,乾葛紫蘇可也。
其或氣實煩躁,熱熾,大便秘結,則與犀角地黃湯,或人參敗毒散,又或紫草飲,多服亦能利之,故雖云大便不通者,少與大黃龍,宜仔細斟酌之。若小便赤少者,分利小便則熱,塌者於形色脈上,分虛實。實則脈有力,氣壯;虛則無力,氣怯。虛癢以實表之劑,加涼血藥;實癢如大便不通者,以大黃寒涼之藥,少與之,下其結糞。
白話文:
變證的情況是,毒素的根源在內部,如果胡亂使用下瀉藥,就會導致體內氣虛,毒素無法排出,反而會回流到體內。這樣就會導致脾土無法制約腎水,毒素轉化為黑色,歸屬於腎臟,身體就會出現發冷、耳後發熱、眼睛閉合、肚子脹滿的症狀,瘡瘍也會變得黑陷,十個病人幾乎沒有一個能活。古人對於汗下療法非常謹慎,這是因為瘡疹的症狀雖然和傷寒相似,但治療方法卻截然不同。傷寒從表證發展到裡證,而瘡疹則是從裡證發展到表證。如果想要解表,可以用葛根和紫蘇。
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氣實煩躁、熱盛、大便秘結的症狀,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人參敗毒散或紫草飲,多服用也能有效改善。因此,雖然說大便不通,但服用大黃龍一定要謹慎,需要仔細斟酌。如果小便赤色量少,就要分清是實熱還是虛熱。實熱的表現是脈有力,氣壯;虛熱的表現是脈無力,氣虛。如果是虛熱引起的瘙癢,可以用實表之劑,並加入涼血藥物;如果是實熱引起的瘙癢,例如大便不通,可以用大黃寒涼之藥,少量服用,瀉去結糞。
氣怯輕者,用淡蜜水調滑石末,以羽潤瘡上,□瘡乾者,宜退火,止用輕劑,荊芥、升麻、葛根之類;濕者,用瀉濕,乃肌表間濕,宜用風藥白芷、防風之類。
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檳榔、牛膝,助以貝母、忍冬草、白芷、瓜蔞之類。
若咽喉痛者,大如聖散、鼠黏子湯。
白話文:
如果瘡傷氣虛輕微,就用淡蜜水調和滑石粉,用羽毛輕輕塗抹在瘡口上。如果瘡口乾燥,應該退火,只用輕微的藥物,例如荊芥、升麻、葛根等。如果瘡傷濕氣重,就用瀉濕藥,因為是肌膚表層的濕氣,適合用風藥,例如白芷、防風等。
上面提到升麻、葛根,下面提到檳榔、牛膝,可以配合貝母、忍冬草、白芷、瓜蔞等藥物。
如果咽喉疼痛,可以用如聖散或鼠黏子湯。
喘滿氣壅者,麻黃黃芩湯。
煩渴者,甘草散、烏梅湯。
下痢嘔逆者,木香理中湯。
顏色正者,如上治;將欲成就卻色淡者,宜助血藥,用當歸、川芎、酒洗芍藥,或加紅花。
將成就之際,卻紫色者,屬熱,用涼藥解其毒□□乾葛、酒炒黃芩、黃連及連翹之類,甚者,犀角大解痘毒。
白話文:
呼吸困難、氣喘嚴重者,服用麻黃黃芩湯。
口渴煩躁者,服用甘草散或烏梅湯。
腹瀉嘔吐者,服用木香理中湯。
臉色正常的,按照上述方法治療即可;快要痊癒但臉色變淡的,需要補血,可以用當歸、川芎、酒洗芍藥,也可以加入紅花。
快要痊癒時,臉色卻變紫色,屬於熱症,需要用涼藥解毒,可以用乾葛、酒炒黃芩、黃連和連翹等藥物,嚴重者可以用犀角來解毒。
金白色將靨時,如豆殼者,蓋因初起時,飲水多,其靨不齊,俗呼靨倒不好,但服實表之劑消息他,大小便如大便秘,通大便;小便秘,通小便;□小便赤澀者,大連翹甘露飲。大便秘結,內煩外熱者,小柴胡湯加枳殼最當,或少少四順清涼。
瘡疹用藥,固有權度,大小二便,不可不通。其大便自所下黃黑,則毒已成,不必多與湯劑,但少用化毒湯,可也,或不用可也。若大小便一或秘焉,則腸胃壅遏,脈結凝滯,毒氣無從發泄,眼閉聲啞,肌肉黧黑,不旋踵而告變矣。陷入者,加味四聖散,更以胡荽酒薄敷其身,厚敷其足,噴其衣服,並以厚綿蓋之。
白話文:
當疹子呈現金白色,大小不一像豆殼般時,這是因為初期喝水太多,疹子不均勻,俗稱「靨倒」,預後不好。應服用清熱解表藥物,使其消退。若大小便不暢,大便秘結則通大便,小便秘結則通小便。若小便赤澀,可用大連翹甘露飲。若大便秘結,內煩外熱,可用小柴胡湯加枳殼,或少用四順清涼。
瘡疹用藥需謹慎,大小便務必通暢。若大便排出黃黑色,表示毒素已成形,不必大量使用湯劑,只需少用化毒湯,或不用。若大小便皆不通,則腸胃阻塞,脈絡凝滯,毒氣無法排出,會出現眼閉、聲啞、肌肉發黑等症狀,很快就會危及生命。若病情惡化,可用加味四聖散,並用胡荽酒薄敷全身,厚敷足部,噴灑衣物,並以厚棉被蓋住。
若猶未也,獨聖散入木香煎湯;若其瘡已黑,乃可用錢氏宣風散加青皮主之。錢氏云:黑陷青紫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謹勿下。余知其所下者,瀉膀胱之邪也。又云:下後身熱,氣溫欲飲水者,可治;水欲不消,或寒戰者,為逆。余知其脾強者,土可以治水也,百祥丸大峻,當以宣風散代之。
瀉後,溫脾則用人參、茯苓、白朮等分,厚朴、木香、甘草各半為妙。蓋瘡發肌肉,陽明主之。脾土一溫,胃氣隨暢,獨不可消勝已泄之腎水乎?錢氏不刊之秘旨也。
白話文:
如果瘡瘍還沒潰爛,就用獨聖散加入木香煎湯服用;如果瘡瘍已經發黑,就可以用錢氏宣風散加上青皮治療。錢氏說,黑陷青紫的瘡瘍可以用百祥丸來治療,但如果沒有發黑,就不要服用。我知道百祥丸的作用是瀉膀胱的邪氣。錢氏又說,服用百祥丸後,如果身體發熱,氣溫想喝水,就可以繼續治療;如果水喝下去卻不消,或者出現寒戰,就屬於逆證。我知道脾氣強的人,可以用土來治療水,而百祥丸藥性峻猛,可以用宣風散代替。
瀉完之後,要溫暖脾胃,可以用人參、茯苓、白朮等分,厚朴、木香、甘草各半最合適。因為瘡瘍發在肌肉上,是由陽明經主宰的。脾土一溫暖,胃氣就通暢,單純地消散腎水豈不勝過已經瀉掉的腎水嗎?這是錢氏不傳之秘方。
其壞瘡者,一曰內虛泄瀉,二曰外傷風冷,三曰變黑歸腎。
近時小兒痘瘡,止宗陳文中木香散、異功散,殊不知彼時立方之時,為運氣在寒,水司天時,令又值嚴冬,大寒為因,寒鬱遏痘,瘡不紅綻,故用辛熱之劑發之。今人不分時令,寒熱一概施治,誤人多矣。時值溫熱,山野農家,貧賤之人,其或偶中也。
丹溪痘瘡治法,最為明備。近世通同陳文中木香、異功等方,乃一偏之術。若痘瘡虛怯,淡白色,癢塌,此屬虛寒,宜用陳文中方。若發熱壯盛,齊勇紅紫色,躁癢,此屬熱毒,急宜涼血解毒。自陳文中方盛行後,屬虛寒者率得,屬熱毒者悉不救。痘是胎毒,古人治法只解毒,然氣血虛,則送毒氣不出,及不能成就,故陳文中之法既行,而解毒之旨遂隱,故救得一邊,又害了一邊,今必評究,丹溪一法通用,斯無弊也。
白話文:
瘡傷的成因有三個:一是體內虛弱,導致排泄失調;二是外傷受寒風侵襲;三是瘡傷顏色變黑,歸屬於腎臟問題。
近期流行的兒童痘瘡,都採用陳文中先生的木香散、異功散治療,但卻忽略了當時的處方環境。當時正值寒氣盛行的時期,水氣主宰著天氣,並且正處於嚴冬,寒氣極盛。因此,寒氣鬱結阻礙痘瘡發散,導致痘瘡不紅不綻,所以才使用辛熱的藥物來發散。而現在的人不分時令,寒熱一概施治,導致許多人誤診。現在正值溫暖潮濕的季節,山野農家、貧苦百姓容易受到感染。
丹溪先生的痘瘡治療方法,最為完善。近來流行的陳文中木香、異功等方,只是偏方。如果痘瘡虛弱,顏色淡白,而且癢且塌陷,屬於虛寒體質,適合使用陳文中先生的方子。如果發熱壯盛,痘瘡紅紫色,躁癢,屬於熱毒體質,應急用涼血解毒的藥物。自從陳文中先生的方子流行後,虛寒體質的患者都能治癒,而熱毒體質的患者卻無藥可救。痘瘡是胎毒,古人治療方法只解毒,但如果氣血虛弱,則毒氣無法排出,導致痘瘡無法正常發育,無法痊癒。因此,陳文中先生的方子雖然流行,但解毒的本意卻被隱藏了,所以救了一部分人,但也害了另一部分人。現在必須要認真評估,丹溪先生的治療方法可以通用,這樣才能避免弊端。
痘瘡屬虛寒者,直可延至十數日後,方死;屬毒盛轉紫色者,不過七八日。蓋痘是胎毒,自內出外,一二三日方出齊,毒氣尚在內,出至六日則當盡發於表,七八九日成膿而結痂矣。若毒氣盛,不能盡出,過六日毒反入內,臟腑□□於六日以前,毒氣該出之時,急服涼血解毒之藥,以驅出之。六日以後,醫不及矣,故其死最急。
若虛,毒弱毒氣少者,只是血氣不足,不能灌成膿就,故綿延日久而後死,此虛實輕重之分也。
痘瘡多者,是毒氣多,便宜服解毒藥,然多則恐氣血周貫不足,故後□亦宜兼補藥,以助成膿血。
此節齋王先生論治法也。
白話文:
患天花的人,如果體質虛寒,可能拖延十幾天後才死亡;如果是毒性很強,轉成紫色的,則最多七八天就會去世。天花是胎毒,從內往外發,一二三天就會全部長出來,毒氣還在體內,到第六天就應該全部發出來,第七八九天就會化膿結痂。如果毒氣太盛,無法全部排出,超過六天,毒氣就會回流到體內,臟腑就會受到損害。在第六天以前,毒氣應該要排出時,要趕快服用涼血解毒的藥物,將毒氣逼出來。六天以後,就來不及了,所以死得很快。
如果體虛,毒性弱,毒氣少的人,只是氣血不足,無法化膿,所以會拖延很久才死,這就是虛實輕重的差別。
天花長得多,表示毒氣多,就應該服用解毒藥,但太多可能會導致氣血不足,所以後期也要搭配補藥,幫助化膿。
這是節齋王先生論述治療方法的內容。
彭用光按:曾育溪曰:凡兒出痘疹之時,偶鄰舍動廁,穢氣觸犯,覺色黯,然不必大驚懼,急用此。
沖和湯
人參,厚朴,當歸,防風,白芷,肉桂,桔梗,川芎,白芍藥,沉香,檀香(此二味倍加),乳香,藿香葉,紫蘇葉,黃耆(蜜炙),甘草
上十六味各等分,㕮咀,用無灰酒拌勻,曬乾,天陰略焙,每服二錢,水一鍾,煎七分,溫服。此方但多加沉香、檀香,極效。
白話文:
彭用光註解:曾育溪說:凡是孩子出天花時,如果剛好鄰居上廁所,穢氣觸犯,孩子面色黯淡,雖然不必過於驚慌,但要趕緊用這個方子。
沖和湯
藥材:人參、厚朴、當歸、防風、白芷、肉桂、桔梗、川芎、白芍、沉香、檀香(這兩味藥加倍)、乳香、藿香葉、紫蘇葉、黃耆(蜜炙)、甘草
製法:以上十六味藥材,各取等量,研磨成細末,用無灰酒拌勻,曬乾,陰天稍微烘烤一下。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這個方子因為多加了沉香、檀香,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