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5)

回本書目錄

下卷 (5)

1. 論小兒吐血、衄血、便血、下血

用光按:《全嬰》論云:夫吐血者,榮衛氣逆也。榮者血也,衛者氣也。榮衛相濟,不失常道,一有所勝,則致妄行。血者水也,決之東則東流,決之西則西流。氣之使血,其勢如此。巢氏云:血者是有熱,氣盛而血虛,熱乘於血,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氣逆,則血隨氣上,故令吐血也。

又或飲食大飽之後,脾胃內冷,不能消化,忽吐所食之物,氣血相沖,因傷肺胃,亦令吐血。若久嗽氣逆,面目浮腫,而嗽吐血者,是虛損也。

衄血者,是五臟熱結所為也。血隨氣行,通流臟腑,冷熱調和,不失常度,無不壅滯,亦不流溢。血得寒而凝結,得熱而流散。熱乘於血,血隨氣發,溢於鼻竅也。又有因傷寒、瘟疫,諸陽受病,不得其汗,熱傷聚五臟,故從而出也。

大便下血者,是大腸熱結,損傷所為也。臟氣既傷,風邪自入,或搐熱,或積冷,或濕毒,於脾胃,或疳。食傷於臟腑,因茲冷熱交擊,疳濕互作,致動血氣,停留於內,凝滯無歸,滲入腸中,故大便下血也。或有腹脹,冷氣在內攻衝,亦令大便下血。又因風冷乘虛,客入脾胃,或瘀血在於腸胃,濕毒下如豆汁,又疳傷於臟,亦能便血,若上焦心肺積熱,施注大腸,亦令大便下血也。亡血脾弱必渴,久則血虛,其人必肌體萎黃,頭髮不黑矣。

溺血者,蓋心主血,與小腸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經絡,循環臟腑,若熱聚膀胱,血滲入脬,故小便血出也。

2. 血證諸方

黃芩湯,治小兒衄血、吐血、下血。

上以黃芩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三歲一丸,濃鹽湯下。柏葉、石榴花為末,吹鼻,治衄血吐血。一方定州瓷器末,治嘔血破血,止血。

柏枝飲,治小兒衄血、吐血。

柏枝(乾者),藕節(乾者)

上等分為末三錢,半錢藕汁入蜜,沸湯調下。一方白芍藥為末,磨犀角汁調,治咯血、衄血。

龍膽丸,治小兒衄不止。

黃連龍膽草

上等分為末,糊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或作散,以濃鹽水送下。

柏皮湯

柏皮(一兩),梔子(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三歲一錢,水小盞,煎三分,去滓。

辰膠散,治小兒吐血。

阿膠(炒),蛤粉(等分),辰砂(少許)

上為末,和粉紅色,三歲一錢,藕汁和蜜調下。

膠黃散,治小兒大衄,口鼻耳出血。十五六歲兒,陽盛多此病。

阿膠(一兩,炒),蒲黃(半兩)

上為末,三歲半錢,生地黃汁微煎調下,食前服。

五倍丸,治小兒大便下血,如腸風臟毒。

上以五倍干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空心下。

訶灰散,治小兒因疳大便有血。

上以訶子燒灰存性,一半為末,米湯調下,三歲一錢。

桃膠丸,治小兒小便出血,陰莖中痛。

上以桃膠一塊,如棗大,水一鍾半,煎三分,□□三服,下石子如豆,石盡止。

火府散,治小兒小便出血。

木通生地黃,甘草,黃芩

上為末,水一盞,煎六分,不時溫服。

3. 論小兒諸汗

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內為血,發外為汗。蓋汗者,乃心之液,故人之氣血,平則寧,偏則病。《經》云:陰虛陽必湊,則發熱而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皆由陰陽偏勝而致也。小兒血氣嫩弱,膚腠未密,若厚衣溫暖,熏蒸臟腑生熱,熱搏於心,為邪所勝,故液不能內臟,薰出肌膚,則為盜汗也。

又或傷於冷熱,冷熱交爭,陰陽不順,津液泄起,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間有虛實之證,虛者謂諸病後、大汗後,血氣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熱,或寒熱,發過之後,身涼自汗,日久令人黃瘦,失治則變為骨蒸疳勞也。丹溪云:盜汗者,謂睡而出汗也。不睡則不出汗,□方其睡熟也,湊湊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矣,亦是心虛,宜斂心氣,溢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錢氏云:上至頭,下至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

4. 諸汗治法

錢氏云:小兒睡而自汗出者,肌肉虛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胸,下至臍,此胃虛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脾虛泄瀉,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時遇瀉則無,瀉過則有,此候大虛,急當補脾,宜益黃散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湯之類。

肺虛自汗其候,右臉色多㿠白,肺脈按之無力,蓋久因咳嗽連聲不已,痰少不活,乃肺經氣上壅,致令汗出,宜補肝散藿香飲調脾。此又益母救子之義也。

慢驚自汗,遍體俱有,其冷如冰,此證已危,金液丹固真湯主之。有實證自汗,外因感冒風邪,發熱無間,昏醒,浸浸汗出,或厚衣臥而額汗出也,當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止汗散主之。

小兒無病,但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覺而經久不幹,此名積證盜汗,脾冷所致,宜三稜散,次益黃散主之。

有時時冷汗漸出,髮根如貫珠,面額上濈濈然,此為驚汗,宜鎮驚丸琥珀抱龍丸茯神湯麻黃根取效。有病困睡寐中,而身體汗流,此因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瘦瘠,心氣不足,津液滋出故也,用茯神湯加黃耆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