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5)

回本書目錄

下卷 (5)

1. 論小兒吐血、衄血、便血、下血

用光按:《全嬰》論云:夫吐血者,榮衛氣逆也。榮者血也,衛者氣也。榮衛相濟,不失常道,一有所勝,則致妄行。血者水也,決之東則東流,決之西則西流。氣之使血,其勢如此。巢氏云:血者是有熱,氣盛而血虛,熱乘於血,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氣逆,則血隨氣上,故令吐血也。

又或飲食大飽之後,脾胃內冷,不能消化,忽吐所食之物,氣血相沖,因傷肺胃,亦令吐血。若久嗽氣逆,面目浮腫,而嗽吐血者,是虛損也。

衄血者,是五臟熱結所為也。血隨氣行,通流臟腑,冷熱調和,不失常度,無不壅滯,亦不流溢。血得寒而凝結,得熱而流散。熱乘於血,血隨氣發,溢於鼻竅也。又有因傷寒、瘟疫,諸陽受病,不得其汗,熱傷聚五臟,故從而出也。

白話文:

吐血,是因為人體的營氣和衛氣逆亂造成的。營氣指的是血液,衛氣指的是氣。營氣和衛氣相互協調,才能保持正常運作。如果一方過於強盛,就會導致異常行為。血液就像水一樣,往東流就會流向東方,往西流就會流向西方。氣是推動血液流動的力量,因此血液會隨著氣的運行而流動。

古人認為,血液是具有熱性的,當氣盛而血液虛弱時,熱就會侵入血液。血液受到熱的影響,就會散布到各處,表現出異常流動。氣逆,則血液會隨著氣向上逆流,導致吐血。

另外,如果飲食過飽,脾胃內部寒涼,無法消化食物,突然嘔吐所吃下的東西,氣血相沖,就會傷害肺胃,導致吐血。如果長期咳嗽,氣逆,臉部腫脹,並且咳嗽時吐血,則是身體虛損的表現。

鼻出血,是五臟積熱造成的。血液隨著氣的運行,流通於五臟六腑,冷熱平衡,才能保持正常狀態,不至於阻塞或溢出。血液遇到寒氣就會凝固,遇到熱氣就會散布。熱氣侵入血液,血液就會隨著氣的運行,從鼻孔溢出。還有一些原因,例如傷寒、瘟疫,導致陽氣受損,不能正常排汗,熱氣聚集於五臟,也會從鼻孔溢出。

大便下血者,是大腸熱結,損傷所為也。臟氣既傷,風邪自入,或搐熱,或積冷,或濕毒,於脾胃,或疳。食傷於臟腑,因茲冷熱交擊,疳濕互作,致動血氣,停留於內,凝滯無歸,滲入腸中,故大便下血也。或有腹脹,冷氣在內攻衝,亦令大便下血。又因風冷乘虛,客入脾胃,或瘀血在於腸胃,濕毒下如豆汁,又疳傷於臟,亦能便血,若上焦心肺積熱,施注大腸,亦令大便下血也。亡血脾弱必渴,久則血虛,其人必肌體萎黃,頭髮不黑矣。

溺血者,蓋心主血,與小腸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經絡,循環臟腑,若熱聚膀胱,血滲入脬,故小便血出也。

白話文:

大便下血

大便帶血,主要是因為大腸積熱,導致腸壁受損所致。臟腑氣血受損後,容易受到風寒侵襲,進而引發發熱、積寒、濕毒等病症,影響脾胃,甚至導致疳疾。

食物積滯於臟腑,加上寒熱交替、疳積和濕氣相互作用,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停留在體內,凝滯不散,最終滲入腸道,因此出現大便下血。

另外,腹脹也是造成大便下血的原因之一,這是因為寒氣在體內攻衝,也會導致大便出血。此外,風寒乘虛入侵脾胃,或是腸胃積瘀,濕毒下注如豆汁樣,以及疳疾損傷臟腑,都可能導致大便下血。如果上焦的心肺積熱向下傳導至大腸,也會引起大便下血。

失血損傷脾胃,必然導致口渴,時間久了就會出現血虛,患者的肌膚會變得萎黃,頭髮也會失去光澤,變得烏黑。

溺血

小便帶血,是因為心臟主血,與小腸相通,血液在經絡中循環流動,滋養臟腑。如果膀胱積熱,血液就會滲入膀胱,導致小便帶血。

2. 血證諸方

黃芩湯,治小兒衄血、吐血、下血。

上以黃芩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三歲一丸,濃鹽湯下。柏葉、石榴花為末,吹鼻,治衄血吐血。一方定州瓷器末,治嘔血破血,止血。

柏枝飲,治小兒衄血、吐血。

柏枝(乾者),藕節(乾者)

上等分為末三錢,半錢藕汁入蜜,沸湯調下。一方白芍藥為末,磨犀角汁調,治咯血、衄血。

白話文:

黃芩湯

黃芩湯用於治療小兒鼻出血、吐血、便血。

**製法:**將黃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雞頭般。三歲的小孩服用一丸,用濃鹽湯送服。

其他療法:

  • 將柏葉和石榴花研磨成粉末,吹入鼻腔,可治療鼻出血和吐血。
  • 將定州瓷器研磨成粉末,可以治療嘔血和破血,止血。

柏枝飲

柏枝飲用於治療小兒鼻出血、吐血。

**製法:**將乾燥的柏枝和乾燥的藕節各取等量,研磨成粉末,取三錢粉末,加入半錢藕汁和蜂蜜,用沸水調服。

其他療法:

  • 將白芍藥研磨成粉末,用犀角汁調和,可以治療咯血和鼻出血。

龍膽丸,治小兒衄不止。

黃連,龍膽草

上等分為末,糊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或作散,以濃鹽水送下。

柏皮湯

柏皮(一兩),梔子(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三歲一錢,水小盞,煎三分,去滓。

辰膠散,治小兒吐血。

阿膠(炒),蛤粉(等分),辰砂(少許)

白話文:

這三種藥方都是針對兒童的鼻血或吐血症狀而設計的。

  • 龍膽丸和柏皮湯都是用來治療鼻血不止的。龍膽丸以黃連和龍膽草為主,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柏皮湯則以柏皮、梔子和甘草為主,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辰膠散用來治療吐血,以阿膠、蛤粉和辰砂為主,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生肌的功效。

上為末,和粉紅色,三歲一錢,藕汁和蜜調下。

膠黃散,治小兒大衄,口鼻耳出血。十五六歲兒,陽盛多此病。

阿膠(一兩,炒),蒲黃(半兩)

上為末,三歲半錢,生地黃汁微煎調下,食前服。

五倍丸,治小兒大便下血,如腸風臟毒。

上以五倍干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空心下。

訶灰散,治小兒因疳大便有血。

上以訶子燒灰存性,一半為末,米湯調下,三歲一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粉紅色藥材,三歲兒童服用一錢,用藕汁和蜂蜜調和服用。這方治小兒鼻子大量出血、口鼻耳出血,十五六歲的青少年陽氣旺盛容易得此病。

將阿膠炒制後研磨成粉末,加入蒲黃粉末,三歲兒童服用半錢,用生地黃汁微煎後服用,飯前服用。這方治小兒大便帶血,類似腸風臟毒。

將五倍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做成丸藥,如小豆般大小,三歲兒童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這方治小兒因疳積導致大便帶血。

將訶子燒成灰,保留藥性,取一半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和服用,三歲兒童服用一錢。這方治小兒因疳積導致大便帶血。

桃膠丸,治小兒小便出血,陰莖中痛。

上以桃膠一塊,如棗大,水一鍾半,煎三分,□□三服,下石子如豆,石盡止。

火府散,治小兒小便出血。

木通,生地黃,甘草,黃芩

上為末,水一盞,煎六分,不時溫服。

白話文:

桃膠丸:用一小塊約棗大小的桃膠,加一杯半的水煮至三分之一,分成三次服用。如果發現尿中有像豆子一樣的大石頭就停止服用。

火府散:治療小孩尿血。成分包括木通、生地黃、甘草和黃芩。把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加入一杯水煮到六分滿,隨時溫熱後服用。

3. 論小兒諸汗

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內為血,發外為汗。蓋汗者,乃心之液,故人之氣血,平則寧,偏則病。《經》云:陰虛陽必湊,則發熱而自汗;陽虛而陰必乘,則發厥而自汗,皆由陰陽偏勝而致也。小兒血氣嫩弱,膚腠未密,若厚衣溫暖,熏蒸臟腑生熱,熱搏於心,為邪所勝,故液不能內臟,薰出肌膚,則為盜汗也。

又或傷於冷熱,冷熱交爭,陰陽不順,津液泄起,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間有虛實之證,虛者謂諸病後、大汗後,血氣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熱,或寒熱,發過之後,身涼自汗,日久令人黃瘦,失治則變為骨蒸疳勞也。丹溪云:盜汗者,謂睡而出汗也。不睡則不出汗,□方其睡熟也,湊湊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矣,亦是心虛,宜斂心氣,溢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錢氏云:上至頭,下至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

白話文:

汗液是心臟所藏,內在為血液,外發則為汗。汗液是心臟的體液,因此人的氣血平和則身體健康,氣血偏盛或偏衰則會生病。《經》書上說:陰虛陽盛則會發熱自汗;陽虛陰盛則會發厥自汗,這些都是由於陰陽失衡導致的。小孩血氣虛弱,皮膚腠理未完全密合,如果穿著厚重衣物保暖,會蒸熏臟腑產生熱氣,熱氣鬱積於心臟,被邪氣所勝,因此體液無法留住,從肌膚中蒸發出來,這就是盜汗。

也有可能是由於寒熱交替侵襲,冷熱交爭,陰陽失調,導致津液外泄,也會在睡夢中出汗。盜汗分虛實兩種:虛證是指患病之後、大汗之後,血氣虛弱,體液外泄形成盜汗,可能伴有潮熱或寒熱,發熱之後身體發涼并自汗,時間久了會導致人體消瘦發黃,如果不治療會演變成骨蒸疳勞。丹溪說:盜汗是指睡覺時出汗,不睡覺就不出汗,睡熟了就慢慢出汗,醒來後就停止不再出汗,這是心氣虛弱,需要收斂心氣,滋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汗液自然就會停止。錢氏說:從頭部到項部出汗稱為六陽虛汗,不需要治療。

4. 諸汗治法

錢氏云:小兒睡而自汗出者,肌肉虛也,止汗散主之。遍身汗出者,香瓜丸主之。上至胸,下至臍,此胃虛也,當補脾,益黃散主之。脾虛泄瀉,自汗遍身,冷而出,有時遇瀉則無,瀉過則有,此候大虛,急當補脾,宜益黃散、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湯之類。

肺虛自汗其候,右臉色多㿠白,肺脈按之無力,蓋久因咳嗽連聲不已,痰少不活,乃肺經氣上壅,致令汗出,宜補肝散、藿香飲調脾。此又益母救子之義也。

白話文:

錢氏說:小兒睡覺時自己出汗,是肌肉虛弱的表現,用止汗散來治療。全身都出汗,則用香瓜丸來治療。汗出範圍從胸部到肚臍,這是胃虛,應該補脾,用益黃散來治療。

脾虛導致腹瀉,並伴隨全身出汗,汗出時感到冷,有時瀉肚子時汗就不出,瀉完之後又出汗,這是氣虛的表現,需要緊急補脾,可以用益黃散、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湯等藥物來治療。

肺虛導致出汗的表現,則是臉色蒼白,肺脈按之無力,通常是因為長期咳嗽不止,痰少難咳,導致肺經氣上壅,而引發出汗,宜用補肝散、藿香飲調脾。這也是用益母救子的道理。

慢驚自汗,遍體俱有,其冷如冰,此證已危,金液丹、固真湯主之。有實證自汗,外因感冒風邪,發熱無間,昏醒,浸浸汗出,或厚衣臥而額汗出也,當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止汗散主之。

小兒無病,但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覺而經久不幹,此名積證盜汗,脾冷所致,宜三稜散,次益黃散主之。

有時時冷汗漸出,髮根如貫珠,面額上濈濈然,此為驚汗,宜鎮驚丸、琥珀抱龍丸及茯神湯加麻黃根取效。有病困睡寐中,而身體汗流,此因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瘦瘠,心氣不足,津液滋出故也,用茯神湯加黃耆與之。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突然感到驚恐,並且全身都冒著冷汗,而且冷得像冰一樣,這就表示情況已經很危險了,需要服用金液丹或固真湯來治療。

如果一個人身體虛弱,卻一直冒汗,可能是因為外感風寒,發燒不停,神志昏迷,不斷出汗,或者穿著厚衣服睡覺時,額頭還是冒汗,這就需要治療外感,解開肌膚,可以用百解散或止汗散來治療。

如果孩子沒有生病,卻在睡覺時全身出汗,像水一樣,醒來之後汗水很久都乾不了,這叫做積證盜汗,是脾胃虛寒導致的,可以用三稜散,然後再用益黃散來治療。

如果一個人時不時地冒冷汗,頭髮根部就像串珠一樣,額頭上也一直冒汗,這是驚恐引起的盜汗,可以用鎮驚丸、琥珀抱龍丸和茯神湯,再加入麻黃根,就能有效治療。如果一個人因為身體虛弱而經常在睡夢中出汗,這是陽氣不足導致的,如果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身體消瘦,心氣不足,津液外流,可以用茯神湯加入黃耆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