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3)
下卷 (3)
1. 治疝之劑
當歸散
辣桂,牽牛(炒,取仁。各半兩),當歸,北大黃,桃仁(浸,去皮,焙。各二錢半),全蠍(一錢半)
上細銼,每一錢,水一鍾,入蜜煎服,以利大便。利後,用青皮、陳皮、茯苓、木香、縮砂、甘草和胃。
川楝散,治小兒疝氣,小腹痛引腰脊,攣曲,身不能直。
白話文:
這方子叫做當歸散,主要成分有辣桂、牽牛仁、當歸、北大黃、桃仁和全蠍。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取一錢,用水一鐘煎煮,加入蜂蜜服用,能促進排便。排便順暢後,再用青皮、陳皮、茯苓、木香、縮砂、甘草來調理脾胃。另外,川楝散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疝氣,症狀包括小腹疼痛引發腰脊疼痛、身體蜷縮不能伸直。
木香,檳榔,三稜,蓬朮(炮),青皮(去白),陳皮,川楝肉,羌花(米醋炒。各半兩),川巴豆肉(不去油,一錢)
上細末,飛,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下,前一服薑湯送下。
廬陵彭用光曰:幼孩疝氣,生即有此□。此受父氣之不足,不可用藥,惟有築賓一穴,□內踝上腨分中,灸小麥大,三壯或五壯。十五□以前小兒俱可灸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由木香、檳榔、三稜、炮製過的蓬朮、去皮的青皮、陳皮、川楝肉、米醋炒過的羌花以及不去油的川巴豆肉組成,各取半兩,只有川巴豆肉取一錢。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空腹服用,並用薑湯送服。
彭用光先生認為,幼童患疝氣,從出生就有的,是因父親氣血不足導致,不適合用藥物治療。建議在築賓穴施灸治療,築賓穴位於內踝上緣中點,用小麥大小的艾灸,施灸三壯或五壯即可,十五歲以下的孩童都可以施灸。
再次提醒
此方僅供參考,不可自行服用,需咨詢專業醫師。
2. 小兒丹毒論
夫熱與血相搏,而風冷乘之,所以赤腫遊而遍體也,此由乳母酒面煎炒過,與夫烘衣與兒,不候冷而即著,多成此疾。或發於手足,或發於頭面胸背,令兒躁悶。腹脹,其熱如火,痛不可言,才有入腹入腎之證,便不可救。楊氏曰:丹有三色乃血熱,風毒有盛有衰,夾冷夾熱,故其色變易不同。
《經》云:赤紫丹瘤,皆心火內鬱而發,赤如丹砂,故名丹毒。蓋心主血,熱為血之媒,謂應火而色也,乃心家血熱盛以動之,是以遊走遍體。自腹生出四肢者,易治;自四肢生入腹者,難治矣。通用敗毒散加紫草茸,外用白玉散敷之。大抵治小兒丹毒服表藥,內解熱毒,方可塗敷。
白話文:
熱氣與血氣交戰,再加上風寒乘虛而入,就會造成皮膚發紅腫脹,並且蔓延全身。這通常是因乳母飲酒後臉色發紅,又將衣服烘熱後立即給孩子穿,沒有等到衣服涼卻就穿上的結果,所以容易導致丹毒。丹毒可能發生在手腳,也可能發生在頭臉、胸背等部位,讓孩子躁動不安。如果腹部脹痛,熱得像火一樣,疼痛難忍,而且已經發展到侵入腹腔和腎臟,就難以治療了。楊氏說:丹毒有赤、紫、丹三種顏色,都是血熱造成的,風毒也有盛有衰,有時夾雜寒氣,有時夾雜熱氣,所以顏色會有所不同。
古書記載:赤色、紫色和丹色的腫塊,都是心火內鬱而導致的,因為顏色像丹砂,所以稱為丹毒。因為心臟主導血液,熱氣是血液的媒介,顏色會隨著火氣而變化。這說明是心臟裡血熱盛行,所以才會導致丹毒遊走全身。如果丹毒從腹部蔓延到四肢,比較容易治療;如果從四肢蔓延到腹部,就比較難治療。一般可以用敗毒散加上紫草茸內服,外敷白玉散。總之,治療小兒丹毒應該先服用解表藥,內服清熱解毒藥,然後才能塗敷藥物。
既毒氣無所泄,而入里害人,有身上發時,亦如前證,不甚燥痹,但見出浮於遍體,神昏不悅,名陰濕毒證。此二證不問赤白,若入腹入腎,多致為害,不可輕視如常,自取困耳。
白話文:
當毒素無法排出,進入身體內部傷害人體後,症狀也會像前面所述的一樣出現,不過不會太過乾燥和麻痹,只會在全身各處看到皮膚表面微微隆起,精神模糊不清、心情不佳的情況,這就是「陰溼毒」的病症。不管是紅色還是白色,如果這些毒素侵入腹部或腎臟,都很容易造成危害,不能輕易地把它們看作是平常的小病痛,這樣做只是讓自己陷入困境而已。
3. 論小兒風毒
風毒者,因驚風之後,風從氣行,血從氣使,毒氣蓄於身也。
4. 治丹毒之劑
葛根白朮散,治小兒赤白丹毒。
白朮(一錢),茯苓(二錢),木香(一錢半),甘草(二錢半),葛根(三錢),枳殼(一錢)
上銼散,用水一盞,不拘時服。
犀角解毒散,治小兒赤白丹瘤,壯熱狂躁,睡臥不安,胸膈悶滿,咽喉腫痛,遍身丹毒。
白話文:
葛根白朮散治小兒赤白丹毒,用白朮一錢、茯苓二錢、木香一錢半、甘草二錢半、葛根三錢、枳殼一錢,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水一盞,不拘時間服用。犀角解毒散治小兒赤白丹瘤,伴隨壯熱狂躁、睡臥不安、胸膈悶滿、咽喉腫痛、遍身丹毒等症狀。
牛蒡子(炒,一兩五錢),甘草(二錢半),荊芥穗(五錢),防風(二錢半),犀角(一錢半)
上銼散,用水煎,不拘時服。
防風升麻湯,治小兒丹瘤赤腫。
防風,升麻,山梔(去殼),麥門冬(去心),木通,甘草節(各一錢)
上㕮咀,用淡竹葉三片煎,食遠服。
白話文:
將牛蒡子(炒,一兩五錢)、甘草(二錢半)、荊芥穗(五錢)、防風(二錢半)、犀角(一錢半)研磨成粉末,用水煎服,不限時間。
防風升麻湯用於治療小兒丹瘤赤腫,由防風、升麻、山梔(去殼)、麥門冬(去心)、木通、甘草節(各一錢)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以淡竹葉三片煎煮,飯後服用。
綠袍散
綠豆(五錢),大黃(二錢)
上為極細末,用生薑薄荷汁入蜜塗。
白玉散
滑石、寒水石二味,為極細末。
水黃散,治小兒赤瘤、丹毒、丹鈹。刀子疏去流頭赤暈,惡血毒汁。
土硝(五錢),大黃(一錢)
上為極細末,用新井水調勻塗。
白話文:
綠袍散由綠豆五錢、大黃二錢組成,研磨成極細粉末,再用生薑和薄荷汁混合蜂蜜塗抹。
白玉散由滑石和寒水石兩種藥材組成,研磨成極細粉末。
水黃散用於治療小兒赤瘤、丹毒、丹鈹。先用刀子將流頭的紅色暈圈和惡血毒汁去除,再將土硝五錢和 大黃一錢研磨成極細粉末,用新鮮井水調勻後塗抹。
5. 治風毒之劑
百解散,解散風毒。
乾葛(二兩半),升麻,赤芍藥(各二兩),黃芩(一兩),麻黃(七錢半),薄桂(二錢半),甘草(一兩半)
上用水一小盞,姜三片,蔥一根,風熱勝加薄荷。
當歸散
當歸,赤芍藥(各二兩),大黃(一兩),川芎,麻黃(各半兩),甘草(一兩)
白話文:
百解散,用於疏散風毒。成分包括:葛根(二兩半),升麻,赤芍藥(各二兩),黃芩(一兩),麻黃(七錢半),薄桂(二錢半),甘草(一兩半)。
當歸散,主要成分爲:當歸,赤芍藥(各二兩),大黃(一兩),川芎,麻黃(各半兩),甘草(一兩)。
上水一鍾,姜三片。煎服。
拂毒散,治小兒諸風熱,陰毒腫核已結成,未穿潰或正發者。
半夏(一兩),貝母,大黃,朴硝,五倍子(各二錢半)
上為末,醋或一錢二錢塗患處,如干再塗仍疏風化毒之劑,余藥成末,除朴硝,臨入杵勻用。
外消散
大黃,牡蠣(各半兩),朴硝(一錢)
上為末,炒一錢或二錢,取田螺三枚,淨洗,再以水半盞,活過一宿,去螺。用水調塗,腫即消,螺仍送水中活之,方效。
白話文:
上水一杯,加入三片薑,煎煮後服用。這是「拂毒散」,用來治療小兒各種風熱症狀,以及陰毒腫核已成,尚未潰爛或剛開始發作的病症。
「拂毒散」的藥方是:半夏一兩,貝母、大黃、朴硝、五倍子各二錢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以醋或一錢至二錢的量塗抹患處,乾燥後再塗抹,如此反复,可起到疏風化毒的作用。除了朴硝之外,其餘藥材研磨成粉末,臨用時再混合均勻。
「外消散」則是用來治療外在的腫塊。藥方是:大黃、牡蠣各半兩,朴硝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炒一錢或二錢,取三個田螺清洗乾淨,浸泡在半盞水中一夜,去除螺肉。用清水調和藥粉塗抹患處,腫塊就會消退。田螺則繼續浸泡在水中保持活性,這樣藥效才會更好。
活血散,治小兒破血傷風。
當歸,生地黃,川芎,紅花,赤芍藥,蘇木(各半兩),甘草(三錢)
上,水一鍾,煎至六分溫服。
白話文:
活血散
功用: 治療小兒因血瘀導致的傷風(感冒)。
藥方:
- 當歸、生地黃、川芎、紅花、赤芍藥、蘇木 (各半兩)
- 甘草 (三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用水一碗煎煮,煎至原量的六分即可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