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下卷 (1)
下卷 (1)
1. 小兒諸淋證治
用光按:《病式》云:淋,小便澀痛也。熱客膀胱,鬱結不能滲泄故也。巢氏《病源》曰:諸淋皆腎虛所致。腎與膀胱為表裡,主水,下入小腸,通行胞,行於陰而為溲,腎氣通於陰,下流之道也。淋有五,名曰膏,曰冷,曰熱,曰血,曰石。膏淋者,見小便有肥脂,似膏而浮於小便之上,此腎虛不能制水,其肥液而下行也。
冷淋者,必先戰慄而後小便,此亦腎虛而下焦受冷,冷氣入胞,與正氣交爭,故小便澀而戰慄也。熱淋者,是下焦有熱,熱氣傳於腎,流入於胞,其溺黃多而澀,間有鮮血同來者也。血淋者,乃熱之極也,心者血之主,外行經絡,內行臟腑,熱勝則失其常道,心與小腸為表裡,故下流而滲入於胞,則為血也。石淋者,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蓋腎為熱所乘。
白話文:
【使用方法:《病式》提到:淋症,是指小便時有阻塞、疼痛的現象。這是因為熱邪進入膀胱,積聚在膀胱內,導致不能正常排出尿液。巢氏《病源》指出:各種淋症都是因腎虛引起的。腎與膀胱相連,主要負責水分的運輸,向下進入小腸,通過尿道,最終由陰部排出。腎的氣息與陰部相通,尿液的排出過程就是由腎的氣息來控制的。
淋症分為五種,分別稱為膏淋、冷淋、熱淋、血淋和石淋。膏淋指的是尿液中出現油膩的脂質,漂浮在尿液表面,這是由於腎虛,無法控制水分,脂質隨尿液排出。冷淋是指先感到寒冷,接著纔出現小便困難,這是腎虛導致下部受寒,寒氣進入尿道,與正氣相抗爭,造成尿液排出困難,並伴有寒戰。熱淋是因為下部有熱氣,熱氣上傳至腎,再進入尿道,尿液呈黃色且排出時有阻塞感,偶爾會夾雜鮮血。血淋是熱到極點的表現,心是血液的主導,血液循環於經絡,進入臟腑,當熱氣過盛時,血液的運行會失去正常的軌道。心與小腸相連,熱氣下行,滲入尿道,形成血液。石淋是指腎主水,水結成石,這是腎被熱氣侵襲的結果。】
遇小便則莖中痛,不得流利,痛引小腹,則砂石從小便出,甚至塞痛,令人昏悶,遍身有汗而後醒,此痛之使然。五淋雖曰腎虛所致,然小腸為受盛之府,氣湧於膀胱,膀胱為津液之腑,氣通於胃,余化下流而不通,皆曰腎氣不足,熱入膀胱,水道澀而不利,出入起數,臍腹急痛,蘊作有時,或以豆汁膏血,並以局方五苓散,下龍腦雞蘇丸,自然平愈;及香芎圓補腎,地黃丸與之,疏導補益為上。
白話文:
當尿尿的時候會感到疼痛,無法順暢排尿,疼痛延伸到腹部,並且有沙石隨著尿液排出,甚至堵塞引起頭暈和昏迷,全身出汗之後才清醒過來。這是由於疼痛引起的症狀。
五種不同的尿路感染(五淋)雖然被認為是因為腎虛所導致的,但是小腸是一個接受食物的地方,它的能量在膀胱裡湧動,膀胱是儲存水分的地方,它跟胃之間的能量互相流通。如果下面的水流不通暢,都說是因為腎臟缺乏足夠的能量,熱量進入了膀胱,使得尿道變得不舒適且不利於排尿,出現頻尿、肚臍和腹部緊張的情況,偶爾還會發燒,或者用豆漿和血液來治療。
可以使用「五苓散」和「龍腦雞蘇丸」進行治療,這樣就能自然康復。同時也可以服用「香芎圓」來滋養腎臟。「地黃丸」也能幫助疏通和增強身體的功能。
2. 論小便閉塞不通
曾氏曰:嬰兒小便閉而不通者,有陰陽二證。陰閉者,為冷濕乘虛入里,因而不通,名曰陰閉,以白芍藥湯加南木香,及用炒鹽以絹帕兜,令帶熱熨臍四圍,並投五苓散,入靈砂末,溫鹽湯空心調服,其效尤速。陽閉者,因暴熱所逼,澀而不通,名曰陽閉。又有癃閉,與淋不同。
《內經·宣明五氣篇》曰:膀胱不利為癃。蓋癃者,乃內臟氣虛,受熱壅滯,宣化不行,非澀非痛,但閉不通,腹脹緊滿,並以㕮咀五苓散,加車前子、燈心之類,及投木通散、玉露飲、益元散,皆可用之。或貼姜豉餅於臍上取效,不拘陰陽二證,悉能療之,並與萬安飲,尤妙。
白話文:
曾氏說:嬰兒小便閉塞不通,有陰陽兩種病症。陰閉是因為寒濕乘虛而入,導致不通,稱為陰閉。治療可以用白芍藥湯加入南木香,並用炒鹽以絹帕包裹,熱敷臍周,同時服用五苓散加入靈砂末,溫鹽湯空腹服用,效果很快。陽閉是因為暴熱逼迫,導致小便澀滯不通,稱為陽閉。
還有一種癃閉,和淋病不同。《內經·宣明五氣篇》中說:膀胱不利為癃。癃閉是因為內臟氣虛,受熱阻滯,宣化不暢,沒有澀痛的感覺,只是閉塞不通,腹部脹滿。治療可以用五苓散加車前子、燈心等,同時服用木通散、玉露飲、益元散,都能有效。也可以在臍上貼薑豉餅,都能療效。不論是陰閉還是陽閉,都可以用這些方法治療,搭配萬安飲,效果更佳。
3. 論小兒陰腫
《全嬰方》云:小兒陰腫、核腫者,由兒啼怒,氣逆不順,乘虛而行,陰核偏大。又因甘肥不節,生冷過度,致生疳氣,氣結不行,流入陰中,或傷暑毒,或觸風邪,使血氣與邪氣相轉,停結不散,則成陰腫也。仁齋云:夫苟腎經氣虛,或坐石不起,冷氣凝之,或近地經久,風邪濕氣傷之,不為陰腫幾希矣。間有啼叫,怒氣閉擊於下,結聚不散,加以水竇不行,亦能發為此疾,治用桃仁丸主之。
丹溪謂:脫囊腫大,墜下不收,用紫蘇莖葉為末,水調荷葉包之。一人傳此方,用野白紫蘇為末,濕則滲之,干則香油調敷,雖皮漬子墜,皆有神效。此用紫蘇,蓋亦同功也。
白話文:
《全嬰方》說:“小兒陰腫、核腫的原因是嬰兒哭泣時氣逆不順,氣血運行失常,在虛弱狀態下出現陰部腫脹的情況。另外由於飲食過度油膩和過量食用寒涼食物導致產生積食病,積食病引起氣血鬱結不能正常流通到陰部,或者受到夏季熱毒的影響,或者是接觸了風邪,使得血液與邪氣相互轉化,停滯聚集而不消退,則形成陰腫。” 陳師魯說:“如果腎經虛虧,或是坐在石頭上不動,受寒冷氣體影響;或是長時間接近地面,被風溼邪氣傷害,那麼不會輕易發生陰腫的症狀。偶爾因爲哭鬧生氣而導致下面閉塞不通暢,造成淤堵無法疏散,並且加上尿道堵塞,也會引發這種疾病,治療使用‘桃仁丸’來調理。”
朱震亨認爲:“脫肛症狀嚴重,垂下來難以收回,可以用紫蘇莖葉研磨成粉末後用水調製包裹在荷葉裏。有人傳這個方法,將野生紫色紫蘇研磨成粉狀,溼的時候可以吸收水分,乾燥的時候則加入香油進行塗抹,即使皮膚脫落也能恢復健康。這種方法使用的也是紫蘇,效果相同。”
4. 論小兒尿床遺溺
用光按:《原病式》云:遺尿不禁者,為冷。《內經》云:不約為遺溺。仁齋曰:小便者,津液之餘也。腎主水,膀胱為津液之腑,腎與膀胱俱虛,而冷氣乘之,故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謂之遺尿。睡里自出者,謂之尿床,此皆腎與膀胱俱虛,而挾冷所致也,以稚腸散主之。
亦有熱客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廷孔鬱結極甚,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痹而神無所用,故液滲入膀胱而旋溺,遺失不能收禁也。此又不可不知。
白話文:
遺尿是因為身體虛寒。《內經》說,不受控制的排尿就叫做遺尿。仁齋認為,小便其實是體內津液的剩餘部分。腎臟主水,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器官,當腎臟和膀胱虛弱,寒氣入侵時,就無法控制尿液,導致不自覺地排尿,這就是遺尿。睡覺時無意識地排尿叫做尿床,這些都是腎臟和膀胱虛弱,寒氣入侵所致,可以用稚腸散治療。
另外,也可能是熱氣入侵腎臟,影響到足厥陰經,導致經絡阻塞,氣血無法流通,造成痿痹,精神不濟,因此體液滲入膀胱,不斷排尿,無法控制,這點也要注意。
5. 論小兒尿白便溺
仁齋曰:小兒尿白如米泔狀,由乳哺失節,有傷於脾,致令清白不分,而色白也,久則成疳。此亦心膈伏熱,兼而得之。《全嬰方》云:小便初出微赤,良久白濁者,乃熱疳之邪也。初出黃白,久白濁者,乃冷疳之久也。冷者益黃散主之,熱者牛黃丸主之,冷熱者蘆薈丸主之,純下白濁者厚朴丸主之。諸失津液,欲成疳而小便白者,茯苓散主之可也。
白話文:
仁齋說:小孩子的尿液像米湯一樣白,這是因為餵奶不當,損傷了脾胃,導致清濁不分,所以顏色發白。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疳積。這也是心膈伏熱,兼而導致的。
《全嬰方》說:小便一開始出來稍微帶點紅色,過了一會兒就變白濁,這是熱疳積的邪氣。一開始是黃白色,過了一會兒就變白濁,這是冷疳積久病造成的。冷的用益黃散治療,熱的用牛黃丸治療,冷熱交雜的用蘆薈丸治療,純粹下白濁的用厚朴丸治療。各種失掉津液,快要變成疳積,而小便發白的人,用茯苓散治療就可以了。
6. 論小兒疝證
《內經·大奇論》曰: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皆沉,為疝證。心脈轉滑急為心疝,肺脈沉轉為肺疝。蓋疝者,寒氣結聚之所為,故令腹臍絞痛者是也。又巢元方曰:諸疝者,陰氣積於內,復為寒疝所傷,榮衛不調,二氣虛弱,風冷入腹而成。故《脈經》云:急者緊也。緊則為寒為實為痛,血為寒泣則為瘕,氣為寒聚為疝。
仁齋曰:癩疝者,陰核氣結,腫大而吊痛也,多因小兒啼怒不止,傷動陰氣,故陰氣下結,聚而不散,得之。或胎婦啼泣過傷,令兒生下小腸氣閉,亦變此候。惟是不得流行,加以風冷入焉,血水聚焉,故水氣上乘於肺,先喘急,以後疝痛,其狀有如桃核者,亦有稀軟者,亦有外腎腫大者,亦有木梗者,臍下痛禁,皆不能忍,用藥行心氣,遂腎邪,利其大小便,更無補法,並用五苓散、當歸散、川楝散主之。
白話文:
巢元方也說:各種疝氣都是因為陰氣積聚在體內,又受到寒疝的侵襲,導致營衛失調,氣血虛弱,風寒侵入腹部而形成的。所以《脈經》說:脈搏急促就是緊縮的意思。緊縮就代表著寒、實、痛。血液遇寒凝結則形成瘕,氣遇寒凝聚則形成疝氣。
仁齋曰:癩疝者,陰核氣結,腫大而吊痛也,多因小兒啼怒不止,傷動陰氣,故陰氣下結,聚而不散,得之。或胎婦啼泣過傷,令兒生下小腸氣閉,亦變此候。惟是不得流行,加以風冷入焉,血水聚焉,故水氣上乘於肺,先喘急,以後疝痛,其狀有如桃核者,亦有稀軟者,亦有外腎腫大者,亦有木梗者,臍下痛禁,皆不能忍,用藥行心氣,遂腎邪,利其大小便,更無補法,並用五苓散、當歸散、川楝散主之。
仁齋說:癩疝是指陰核氣結,腫大並向下墜痛的疝氣。這種疝氣大多是因為小孩哭鬧不止,傷了陰氣,導致陰氣下沉結聚,無法散開而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孕婦在生產過程中哭泣過度,導致孩子出生後就出現小腸氣閉塞,也可能發展成這種疝氣。這種疝氣無法自行消散,再加上風寒入侵,導致血水聚集,水氣上衝到肺部,先出現喘急,然後出現疝痛。這種疝氣的形狀有的像桃核,有的稀軟,有的會導致外腎腫大,有的像木梗。患者會感到臍下疼痛難忍,無法忍受。治療方法是用藥物來疏通心氣,驅散腎邪,使大小便通暢,不需要補益。常用的藥方有五苓散、當歸散、川楝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