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上卷 (21)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1)

1. 護養法

小兒肌膚未實,若被衣過暖,傷皮膚,損血脈,發瘡瘍,汗出,腠理不閉,風邪易入。若天氣和暖,抱之使見風日,則血氣堅剛,肌肉硬,可耐風寒,不致疾病。令人懷抱小兒,不著地氣,致令筋骨緩弱,疾病易生,非愛護之法。

白話文:

【護養方法】

小孩的肌膚還未完全成熟,如果穿著過多或衣物過於保暖,會傷害到他們的皮膚,損害血液循環,甚至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出汗過多,毛孔無法正常閉合,這使得風寒邪氣容易侵入身體。

當天氣溫暖時,應該抱著孩子讓他們接觸自然風光和日照,這樣可以使他們的血氣更加堅韌,肌肉更強壯,對抗風寒的能力也會增強,就不會那麼容易生病。

總是讓孩子待在懷裡,不讓他們接觸地面,會導致他們的筋骨變得軟弱,疾病也就更容易發生,這並不是正確的保護和照顧孩子的方法。

2. 治噤風之劑(預備防之)

辰砂膏,治眼閉口噤,啼聲漸少,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不通。蓋由胎中感受熱氣,流毒於心脾,故形見於喉舌,或為風邪所搏致之。

辰砂(三錢),硼砂,馬牙硝(各錢半),玄明粉(二錢),全蠍,珍珠末(各一錢),麝香(一字)

上為末,好油紙包裹,自然成膏,每用一豆許,乳汁調敷乳頭上,吮下,金銀薄荷湯下亦可。有潮熱者,甘草湯下。

小兒初生百日內臍風,方書率用南星、殭蠶等風藥,多不見效,當作胎毒,瀉陽明火邪,馬牙亦是胎毒,用針挑破,桑樹白汁塗之,妙。桑汁主小兒鵝口及口瘡、舌上瘡,神效。新生小兒時時與看,頻傳瘡汁,不然舌硬緊,漸至撮口,難為矣。

小兒不時變蒸。變者異常也,蒸者發熱也。所以變換五臟,蒸養六腑,須要變蒸多遍,氣血方榮,骨脈始長。惰性有異,則後來出痘輕可。凡變蒸,不宜服藥,或因傷食、因傷風、因驚嚇等項,夾雜相值而發,令人疑惑,亦須等候一二日,俟病勢真的,是食則消食,是風則行痰,是驚則安神。若變蒸而妄投藥餌,則為藥引入各經,症遂難識,而且纏綿不脫,反為藥誤也。

彭用光嘗謂:嬰孩與童目丱,當歧為兩途以治之。如嬰孩當治乳母,童丱當審服觀證,用藥取效。初生幼孩,凡有病大半是胎毒,小半是乳食傷。二三歲幼兒,能自飲食,大半是食積,小半是胎毒。

七八歲已上者,當審脈證,兼用食積施治。

白話文:

【治療新生兒窒息風癥的藥物(作為預防措施)】

辰砂膏,用於治療新生兒眼睛閉合,嘴巴緊閉無法張開,啼哭聲音越來越弱,舌頭上出現像粟米一樣的小腫塊,無法正常吸吮母乳,口腔會吐出白色泡沫,大小便無法順利排泄。這些症狀多是由於在母體子宮內受到過度熱氣影響,導致熱毒流入心臟和脾臟,因此在喉嚨和舌頭上表現出異常症狀,或是因為風邪侵擾所導致。

藥材成分包括:辰砂(3錢),硼砂,馬牙硝(各1.5錢),玄明粉(2錢),全蠍,珍珠粉(各1錢),麝香(微量)。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好的油紙包裝,自然形成膏狀。每次使用時取約一豆大小的量,用母乳調和後塗抹在乳頭上,讓寶寶吸吮。也可以使用金銀花和薄荷熬煮的湯水服用。如果伴有潮紅和發熱,則可用甘草湯送服。

新生兒在出生一百天內若發生臍帶風,傳統方書通常會使用南星、殭蠶等風藥,但效果往往不佳。應該將此視為胎毒,需清泄陽明經的火邪。馬牙也是胎毒的表現,可以使用針挑破,再塗上桑樹的白色樹液,非常有效。桑樹的樹液主要用於治療新生兒的鵝口瘡以及口內和舌頭上的潰瘍,效果極佳。新生兒應定期檢查,如果發現潰瘍,應即時處理,否則舌頭可能變得僵硬,進而影響吮吸,情況就會變得棘手。

新生兒經常會經歷一種稱為「變蒸」的生理現象。變指的是身體的異常變化,蒸是指發熱。這種現象有助於五臟六腑的成熟和發育,需要經歷多次變蒸,血液和氣血才能充盈,骨骼和脈絡才能成長。如果孩子的惰性不同,未來出痘疹的情況也會相對輕微。在變蒸期間,不適合服用藥物。若是因飲食過量、受風寒或受到驚嚇等原因引發疾病,應等待一到兩天,待病情確診後,再對症下藥,如消化不良就助消化,受風寒就化痰,受到驚嚇就安神。如果在變蒸期間隨意使用藥物,藥物會進入各個經絡,導致病症難以辨認,病情也可能變得纏綿不絕,反而因為藥物的誤用而使病情加重。

彭用光曾經提到:對於嬰兒和學齡前兒童,應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於嬰兒,應通過調整母親的飲食來進行治療;對於學齡前兒童,則需仔細觀察症狀,根據具體情況使用藥物。新生兒大部分的疾病是由胎毒引起的,少部分是由飲食過量或母乳喂養不當導致的。二至三歲的幼兒,能夠自主進食,大部分的疾病是由於食物積滯引起的,少部分仍是由胎毒所致。

七至八歲以上的兒童,在診斷和治療時,應考慮其飲食積滯的情況,並根據具體症狀進行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