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上卷 (15)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5)

1. 原幼論證詩七十一首

夾食傷寒

鼻涕頭疼時吐逆,面黃紅白變不一,此因夾食又傷寒,發表有功方下積。

下後傷風

表而未盡遽宣通,從而喘氣攻,此是傷風下之早,肺經再受有邪風。

夾風傷寒

孩子傷寒又夾風,目多眵淚臉腮紅,太陽冷汗微生喘,口水如涎滴滿胸。

風寒互證

風寒雙中汗難通,重下雄黃散是功,得汗來時猶可治,莫交不汗變張弓。

結胸傷寒

大結胸兮小結胸,水兼寒熱不雷同,陽經下早留為毒,用藥無非直達攻。

痞似結胸

證同前證應無痛,病在陰經下早虛,邪毒結留心下滿,此名痞氣膈中居。

壞證傷寒

此病初傳不識機,致今汗下失其宜,邪乘虛入傷榮衛,知犯何經急療之。

赤白痢

小兒下利細尋推,不獨成於積所為,冷熱數般雖各異,寬腸調胃在明醫。

五色痢

痢成五色豈堪聞,日久傳來神氣昏,干痛煩啼為最苦,更防兒小命難存。

風痢

風毒乘脾黃褐色,看來其痢與驚同,但聞不臭斯為異,獨瀉脾經自有功。

五疳

五疳五臟五般看,治法詳推事不難,若見面黃肌肉瘦,齒焦發堅即為疳。

走馬疳

傷寒熱毒毒熏蒸,面色光浮氣喘生,口臭齒焦腮有穴,馬疳如此是真形。

脫肛

肛門出露久難收,再感風傷事可憂,況自先傳脾胃弱,更詳冷熱易為瘳。

癇證

驚傳三搐後成癇,嚼沫牙關目上翻,明辨陰陽參色脈,不拘輕重總風痰。

瘧證

夏傷於暑秋成瘧,間日連朝不少差,解表去邪須次第,再宜養胃固脾家。

癖證

本因積久成頑結,男左女右居腹脅,俗云龜癆不須聽,化癖調脾胃安帖。

諸疝

諸疝原來各有名,蓋因寒濕氣侵成,治分芍藥烏梅散,勻氣金鈴與五苓。

龜胸

無端唇口忽然紅,心肺因痰飲聚中,風熱乘之加喘急,形如覆掌號龜胸。

驚丹

兒在胎時母受驚,驚傳邪熱子傷神,忽然赤片微微起,涼解肌膚始見寧。

咳嗽

咳嗽雖然分冷熱,連聲因肺感風寒,眼浮痰盛喉中響,戲水多因汗未乾。

齁䶎

孩兒齁䶎為啼時,食以酸鹹又乳之,或自肺經傷水濕,冷熱結聚是為之。

瘡疹

毒停在胃布諸經,運氣變遷瘡疹生,面口唇紅兼嗽渴,腹疼中指冷分明。

痘瘡傳變

黑陷瘡枯嗽失音,瀉兼渴甚吐無停,身涼食減多沉困,更有痰多命不傾。

斑疹

斑證總言因胃熱,赤生黑死分明別,忽如錦片出肌膚,溫毒發時從兩脅。

陰囊腫

厥陰少陰寒激搏,致令腫縮宜溫藥,光浮不痛作虛醫,赤腫須憑涼劑卻。

驚癱鶴膝

風溫流傳骨節間,痛兼心悸是驚癱,若於腕脛多疼重,凝結成團鶴膝看。

瘰癧

初發原於耳項旁,證輕多謂是無妨,因循作腫成膿後,穿破名為瘰癧瘡。

五淋

淋病雖然分五種,要明各類在詳看,曰嘗曰冷同其證,血石均為熱一般。

腹痛

大凡腹痛初非一,不時癥瘕與痃癖,分條析類證多端,看取論中最詳悉。

白話文:

夾食傷寒:孩子感冒又吃壞肚子,症狀是鼻涕、頭痛、嘔吐,臉色紅白不一,這是因為夾雜食物又傷寒,應該先發汗再治積食。

下後傷風:感冒症狀還沒完全消失就急著通宣,反而引起喘氣,這是因為傷風治療過早,導致肺經再次受邪風侵襲。

夾風傷寒:孩子傷寒又夾雜風邪,症狀是眼屎多、流淚、臉頰紅、出冷汗、輕微喘息,口水像唾液一樣滴滿胸前。

風寒互證:風寒夾雜,不容易發汗,用雄黃散治療效果好。出汗後病情就好轉,如果不出汗,病情會加重。

結胸傷寒:大結胸和小結胸,症狀是水腫、寒熱交加,但表現不同。邪氣下注陽經,造成毒邪停留,治療必須直達病灶。

痞似結胸:症狀與結胸相似,但沒有疼痛感,病邪在陰經,導致氣虛,邪毒結聚在心下,腹部脹滿,稱為痞氣。

壞證傷寒:初期治療沒把握,導致發汗治療不當,邪氣乘虛而入,損傷人體正氣,應迅速辨明病邪侵犯的經絡並及時治療。

赤白痢:小兒腹瀉要仔細辨證,不只是積食引起的,寒熱等多種原因都會造成,需要醫生根據不同情況治療,調理腸胃。

五色痢:痢疾糞便五色雜亂,病情拖延久了,會讓人神志昏迷,腹痛、煩躁哭鬧是主要症狀,嚴重可危及生命。

風痢:風邪侵犯脾經,大便呈黃褐色,症狀類似驚癇,但沒有臭味,治療應著重調理脾經。

五疳:五疳分別影響五臟,治療方法各有不同,但常見症狀是面色黃、肌肉消瘦、牙齒焦黑、頭髮乾燥堅硬。

走馬疳:傷寒熱毒侵犯,面色紅潤光亮、氣喘、口臭、牙齒焦黑、腮部有小孔,這是走馬疳的典型症狀。

脫肛:肛門脫出難以回納,容易再次受風寒侵襲,如果原本脾胃就虛弱,更應注意寒熱的平衡才能痊癒。

癇證:驚嚇引起的三次抽搐後,發展成癇證,症狀是磨牙、牙關緊閉、眼睛上翻,需要根據陰陽、面色、脈象辨證論治,總體來說是風痰引起的。

瘧證:夏天中暑,秋天容易引起瘧疾,間日瘧或每日發作,治療要先解表祛邪,再調理脾胃。

癖證:長期積聚形成的頑固性疾病,男性在左側,女性在右側腹部或脅肋處,俗稱「龜癆」的說法不可信,治療應調理脾胃。

諸疝:疝氣有很多種類,大多因寒濕之邪侵襲引起,治療需要根據不同類型,使用不同的方劑。

龜胸:唇口突然變紅,因痰飲停滯於心肺,風熱之邪加重病情,導致喘息加重,胸部外形像龜背。

驚丹:胎兒時期母親受驚嚇,導致胎兒受邪熱侵害,出現紅疹,需要用涼性的藥物治療。

咳嗽:咳嗽分寒熱兩種,多因肺部受風寒侵襲,症狀是眼睛浮腫,痰多,喉嚨有痰鳴聲,多因戲水後汗未乾引起。

齁䶎:孩子呼吸聲音粗重,常因吃酸鹹食物或餵奶不當,或肺經受寒濕侵襲,寒熱之邪交結而成。

瘡疹:毒邪停留在胃部,並擴散到全身,導致瘡疹出現,症狀是面部、口唇紅腫,伴有咳嗽、口渴、腹痛,中指冰冷。

痘瘡傳變:痘瘡病情嚴重,出現痘痂變黑、乾燥、咳嗽、失聲、腹瀉、口渴、嘔吐、身體冰冷、食慾下降、嗜睡,痰多,預後不佳。

斑疹:斑疹的總體原因是胃熱,分為紅色和黑色,突然出現像錦緞一樣的疹子,溫毒發病時從兩脅開始。

陰囊腫:厥陰少陰經受寒邪刺激,導致陰囊腫脹,需要溫熱的藥物治療,如果腫脹不痛,屬於虛證;如果紅腫疼痛,需用清熱解毒藥物。

驚癱鶴膝:風溫邪氣侵犯骨節,引起疼痛和心悸,稱為驚癱;如果手腕和脛部疼痛加重,且腫塊凝結,稱為鶴膝風。

瘰癧:初期發生在耳後或頸部,初期症狀輕微,容易被忽略,病情發展後會形成腫塊,化膿後破潰,形成瘰癧瘡。

五淋:淋病分為五種,需要仔細區分,症狀表現類似,但寒熱、血、石等病因不同。

腹痛: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如癥瘕、痞塊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仔細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