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上卷 (15)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5)

1. 急驚治法

錢氏曰:小兒急驚,因聞大聲,或大驚而後發搐,發過則如故,此無陰也,當下利驚丸主之。此證本因熱生於心,身熱面赤,飲水,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發搐,蓋熱甚則風生,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故利驚丸主之,以除痰熱。不可用者,巴豆及溫藥大下之,恐搐,虛熱不消也。

小兒熱痰客於胃,因聞聲非常,則動而搐驚矣。若熱極,雖不聞聲,亦自發搐。閻氏云:當其搐勢漸減時,與鎮心治熱之劑一二服,候驚稍定,須臾以藥下其痰熱,心神安寧即愈。潔古曰:急驚陽證也,俱腑受病耳。小兒熱痰客於心肺,是少陽相火旺。經云:熱極生風。因聞大聲而作,蓋謂東方震卦,得大氣而發搐,火本不動,得風而動,當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主之。搐止,服安神丸。

白話文:

錢氏認為,小兒突然驚嚇,可能是因為聽到大聲,或者受到驚嚇後引發抽搐,抽搐過後就恢復正常,這是因為體內沒有陰虛,應該服用利驚丸治療。這種病症主要是因為心火過旺,表現為身體發熱、臉色發紅、喝水時口中氣熱、大小便顏色黃赤,嚴重時會出現抽搐。這是因為熱氣過盛會導致風氣產生,風屬於肝,說明是陽氣過盛而陰氣虛弱,所以利驚丸可以治療,用來去除痰熱。不適合使用巴豆和溫熱性藥物瀉下,因為可能會加重抽搐,造成虛熱無法消除。

小兒體內的熱痰停留在胃部,當聽到異常的聲音時,就會引起身體抽搐驚嚇。如果熱氣過盛,即使沒有聽到聲音,也會自己抽搐。閻氏認為,當抽搐的勢頭逐漸減弱時,應該服用鎮心清熱的藥物一兩劑,待驚嚇稍稍平復後,再用藥物消除痰熱,心神安定後即可痊癒。潔古認為,急驚屬於陽證,都是因為臟腑生病。小兒的熱痰停留在心肺,是少陽相火旺盛。經書上說:「熱極生風」。因為聽到大聲而發作,指的是東方震卦,受到大氣的影響而抽搐。火本來不動,因為風的影響而動,應該服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治療。抽搐停止後,再服用安神丸。

2. 慢驚治法

閻孝忠曰:慢驚得於大病之後,吐瀉之餘,或誤取轉,致脾胃虛損,風邪乘之,似搐而不甚搐,名曰瘛瘲,似睡而精神慢,四肢與口中氣皆冷,睡中露睛,或胃痛而啼哭,忽如鴉聲,此證已危,蓋脾胃虛損故也。潔古曰:慢驚陰證也,俱臟受病耳。蓋小兒吐瀉,病久脾胃虛損,若不早治,則成慢驚,名曰瘛瘲,似搐而不甚搐也,因脾虛,故大便不聚,當去脾間風,先以宣風散導之,後用使君丸、益黃散,則其病自止。既已,夫治則脾肺俱虛,致被肝木所乘,是為慢驚也,當用溫補羌活膏主之。

白話文:

閻孝忠說:慢驚通常發生在大病之後,吐瀉之後,或者誤食轉食,導致脾胃虛損,風邪乘虛而入,表現為似抽搐而不甚抽搐,稱為瘛瘲;看似睡著但精神遲緩,四肢和口中氣息都冰冷,睡夢中露出眼珠,或者胃痛而啼哭,聲音像烏鴉叫。這種情況已經很危險,主要是因為脾胃虛損造成的。

潔古說:慢驚屬於陰證,都是臟腑受病導致的。小兒吐瀉,病程長了就會導致脾胃虛損,如果不早治,就會發展成慢驚,稱為瘛瘲,表現為似抽搐而不甚抽搐。由於脾虛,所以大便不成形。應該去除脾胃之間的風邪,先用宣風散導出風邪,然後再用使君丸、益黃散,這樣病情就會自然減輕。

慢驚的病機是脾肺俱虛,導致肝木乘脾,因此出現慢驚。應該用溫補的羌活膏來治療。

3. 慢脾風治法

仁齋曰:慢脾風之候,面青額汗,舌卷頭低,眼合不開,困睡中搖頭,吐舌,頻嘔腥臭,禁口咬牙,手足微搐而不收,或身冷,或身熱,而四肢厥冷,其脈沉微,陰氣極盛,胃氣極虛,十救一二。蓋由慢驚之後,吐瀉損脾,病傳已,總歸虛處,惟脾所受,故曰慢脾。若逐風,則無風可逐;若療驚,則無驚可療。

但脾間涎痰,虛實往來,其眼合者,脾困氣乏,神志昏迷,痰涎壅滯然耳,世所謂難療者是也。然慢脾一名虛風,凡小兒吐瀉之後,面色虛黃,大熱虛損,若因虛而發熱,繼此隨得慢驚脾風之疾。

方見搖頭斜視,以手摸人,昏困喜睡,額上汗出,身亦有汗,其聲漸小而焦,即是脾風之證,不必皆由慢驚傳次而至,又當識之大要,生胃回陽,黑附湯、金液丹、白丸子、生附四君子湯可斟酌而用。胃氣漸復,則異功散溫平而調理之。若其眼半開半閉,手足不冷,證尚慢驚,則勿用回陽;或已入慢脾,而陽氣未甚脫者,亦不可用硫黃、附子。凡服回陽湯,則手足漸暖者,仍服醒脾散等,繼其後以調之。

白話文:

仁齋說:慢脾風的症狀是面色青白,額頭冒汗,舌頭捲曲,頭低垂,眼睛合不起來,昏睡中搖頭,吐舌頭,頻頻嘔吐腥臭的東西,禁不住嘴,牙齒咬緊,手腳微微抽搐卻不能收回來,有的時候身體發冷,有的時候身體發熱,但是四肢卻是冰冷的,脈象沉細微弱,陰氣極盛,胃氣極虛,十個人中只有兩個人能救活。這是因為慢驚之後,嘔吐腹瀉損傷了脾臟,病情傳遞下去,最終都歸於虛弱,而脾臟受到的損傷最為嚴重,所以稱為慢脾。如果要驅風,就沒有風可以驅趕;如果要治療驚嚇,就沒有驚嚇可以治療。

然而,脾臟之間的涎痰,虛實交替出現,眼睛合不起來的是因為脾臟虛弱,氣力不足,神志昏迷,痰涎阻塞所致。世俗中所說的難以治療的就是這種情況。慢脾又叫做虛風,凡是嬰兒在嘔吐腹瀉之後,面色虛黃,身體發熱,虛損嚴重,如果因為虛弱而發熱,接著就會出現慢驚脾風的疾病。

可以看到病人搖頭,斜眼看人,用手摸人,昏昏沉沉,喜歡睡覺,額頭冒汗,身體也有汗,聲音越來越小,而且嘶啞,這就是脾風的症狀。不一定都是慢驚傳染而來的,這點必須要明白。要溫養脾胃,回補陽氣,可以用黑附湯、金液丹、白丸子、生附四君子湯等藥物,根據實際情況斟酌使用。胃氣逐漸恢復後,可以用異功散溫和調理。如果病人眼睛半開半閉,手腳不冷,症狀還停留在慢驚階段,就不要用回陽的藥物;或者已經發展到慢脾,但是陽氣尚未嚴重衰竭,也不可以用硫磺、附子。凡是服用回陽湯後,手腳逐漸暖和的,仍然要服用醒脾散等藥物,繼續調理。

慢脾下痰輕者,神保既濟丹。慢驚慢脾逆惡候,諸藥不效者,如有太衝脈,則取百會穴灸之。此治慢脾風之大要,然也。

白話文:

慢性脾虛、痰多且病情較輕的人,可以服用「神保既濟丹」。若患有慢性脾胃病和慢性驚厥症狀,並且出現了反覆發作的情況,使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時,如果患者有太衝脈(即足少陽膽經),就可以在百會穴位上進行艾灸治療。這是治療慢性脾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適用。

4. 驚風灸法

小兒急驚,灸前項二穴,三壯。取法:在百會前一寸。若不愈,灸兩眉心及鼻下人中一穴,炷如小麥大。

小兒慢驚,灸尺澤穴,各三壯。在肘中橫紋約上動脈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睡中驚掣,灸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許,各一壯。

小兒角弓反張,身強,灸鼻上入際三分,三壯;次灸大椎下節間,三壯。

小兒睡中驚,不合眼目,灸屈肘後橫文中三分,各一壯。

廬陵彭用光曰:凡小兒幼科用藥,有奇效者,急慢驚風諸證及一切病症,皆因胎熱有痰,惟有此三方有奇效,絕勝於諸,極貴香竄之藥徒費而無益者,醫家病家所當切記。

白話文:

孩子突然驚嚇,可以在前額百會穴前一寸處灸三個艾炷。若無效,則可以在兩眉心和鼻下人中穴灸,艾炷大小如小麥。

孩子驚嚇緩慢,可以在肘中橫紋上方動脈處灸尺澤穴三個艾炷。

孩子睡夢中驚抽,可以在大拇指和食指指尖,距離指甲約一韭葉距離的地方灸,各灸一個艾炷。

孩子角弓反張,身體僵硬,可以在鼻樑上端三分處灸三個艾炷,接著在第七頸椎(大椎穴)下方的關節處灸三個艾炷。

孩子睡夢中驚嚇,無法合眼,可以在屈肘後橫紋處三分位置灸,各灸一個艾炷。

廬陵彭用光說:小孩的用藥,療效奇特的,急慢驚風等各種病症,都是因為胎熱有痰,只有這三方藥效奇特,遠勝於其他藥物,那些昂貴香竄的藥物,徒費無益,醫家和病家都應該牢記。

青州白丸子,方見後。

礞石散,方見後。

鶴頂丹,治陰陽二證結胸,神效。勝陷胸、承氣、瀉心三藥,百病皆效。

明白礬(一兩),真銀硃(半兩)

上二味同研為末,用熨斗盛少炭火,坐火瓦盞在上,平抄礬朱末一錢,入盞中熔化,急刮出,就搓成圓。如有前證,每用一丸研細,茶清調勻,溫服;或入薑汁少許同炒。下,聽心上有隱隱微聲,結者自散。不動臟腑,不傷真氣,無問虛實證,可皆投白礬,能化痰解毒;銀珠是水銀或黃凍成汁,治痰積攻。

白話文:

青州白丸子,配方見後。

礞石散,配方見後。

鶴頂丹,用來治療陰陽兩種證候引起的胸悶,效果神奇。比陷胸、承氣、瀉心三種藥物更有效,對百病都有效。

用白礬一兩,真銀硃半兩。

將這兩種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熨斗盛放少量炭火,將瓦盞放在熨斗上面,平鋪一錢礬硃粉末到瓦盞中,加熱使其熔化,迅速刮出來,搓成圓丸。如果有上述證候,每次用一丸研磨成細粉,用茶水調勻,溫溫地服用;或者加入少許薑汁一起炒一下再服用。服用後,仔細聽心臟部位是否有隱隱的微弱聲音,如果有結塊就會自行散開。不會損傷臟腑,也不會傷及真氣,不論虛證實證,都可以服用白礬,它能化痰解毒;銀硃是水銀或黃凍製成的汁液,用來治療痰積攻心。

5. 驚風諸方

錢氏利驚丸,治小兒急驚風,涎盛,發熱,漸搐。

青黛,輕粉(各一錢),牽牛(半兩),天竺黃(一錢)

上為末,白糊丸,如小豆大。每一歲服一丸,薄荷湯下。

定命丹,治小兒急驚,天吊撮口,通利痰熱。

全蠍(七個),天麻,南星(炮),白附子(各二錢半),硃砂,青黛,輕粉,麝香(各半錢)

白話文:

錢氏利驚丸用於治療小兒急驚風,伴隨口涎過多、發燒、逐漸抽搐等症狀。藥方由青黛、輕粉各一錢,牽牛半兩,天竺黃一錢組成,研磨成粉末,用白糊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子,一歲的小孩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定命丹則用於治療小兒急驚,伴隨抽搐、口緊閉、痰熱等症狀,藥方由全蠍七個、天麻、南星(炮製)、白附子各二錢半、硃砂、青黛、輕粉、麝香各半錢組成。

上為末,粟米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荊芥薄荷湯調下。先研半錢,吹入鼻中。

仁齋利驚丸,利驚,下痰消痰。

鉤藤(二錢),牙硝,鐵粉(各一錢),腦麝(各少許),龍膽草,防風,青黛,蘆薈,南星(炮。各二錢)

上為末,飛,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丸,煎金銀湯下。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細末,然後用粟米糊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十粒,可以用水煎煮的荊芥和薄荷湯來調服。也可以先將其中一半份量研磨成細末,再吹入鼻孔中。

仁齋利驚丸,具有清熱解毒、利驚醒神、下痰消痰的功效。

鉤藤(二錢)、牙硝、鐵粉(各一錢)、腦麝(各少量)、龍膽草、防風、青黛、蘆薈、南星(炮製後)(各二錢)。

以上所有藥物研磨成細末,經過飛揚處理後,再用麵糊做成丸狀,大小如同芝麻。每次服用兩粒,可以用煎煮的金銀湯來調服。

參苓白朮散

人參,茯苓,甘草,白朮,白扁豆,山藥,砂仁,薏苡仁

上為末,每服半錢,棗湯調服,或米湯亦好。

溫膽湯,治小兒驚悸頑痰。

半夏(生制),枳實(各三錢半),茯苓(半兩),陳皮(炒,一分半),酸棗仁(溫酒浸去殼,二錢半)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

藥方:

人參、茯苓、甘草、白朮、白扁豆、山藥、砂仁、薏苡仁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半錢,用紅棗湯調服,或用米湯亦可。

功效:

補脾益氣,健脾和胃,止瀉止汗。

溫膽湯

藥方:

半夏(生制)、枳實(各三錢半)、茯苓(半兩)、陳皮(炒,一分半)、酸棗仁(溫酒浸去殼,二錢半)

主治:

小兒驚悸頑痰。

上銼散,每服一錢,竹茹少許,用薑棗煎服。

理中湯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炒)

上銼散,每服二錢,煎服。

王氏惺惺散,治小兒吐瀉,脾弱內虛,生驚。

人參,茯苓,木香,天麻,扁豆,全蠍(全炙),陳米(炒。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二錢,薑棗煎服。

醒脾散,治小兒吐瀉,脾困,欲發驚搐。

白話文:

這段文字介紹了三個中醫方劑,分別是理中湯、王氏惺惺散和醒脾散。

理中湯由人參、白朮、乾薑和甘草組成,適用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

王氏惺惺散由人參、茯苓、木香、天麻、扁豆、全蠍和陳米組成,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吐瀉、神志不安等症狀。

醒脾散的功效是治小兒吐瀉、脾胃虛弱、欲發驚厥等症狀。

這三種方劑都需要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然後用生薑和大棗煎煮服用。具體的用藥量和煎煮方法需要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

人參,全蠍,白附子,天麻,甘草(炙),茯苓,石菖蒲,木香,蓮肉,白朮

上為末,每服三字,薑棗煎服。有熱去木香。驅風醒脾皆可用。

蘇合香丸

白朮,青木香,烏犀屑,香附子(炒,去毛),硃砂(研,水飛),訶黎勒(煨,去皮),白檀香,安息香(別為末,無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丁香,蓽茇(各二兩),龍腦,蘇合香油(入安息香油內。各一兩),薰陸香(別研,一兩)

白話文:

人參、全蠍、白附子、天麻、炙甘草、茯苓、石菖蒲、木香、蓮肉、白朮。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克,用薑和棗煎水送服。若有熱症,則去除木香。這些藥物都可以用來驅風醒脾。

蘇合香丸

白朮、青木香、烏犀屑、香附子(炒後去毛)、硃砂(研磨後用水飛)、訶黎勒(煨熟後去皮)、白檀香、安息香(單獨研磨後與無灰酒一起熬成膏狀)、沈香、麝香、丁香、蓽茇(各兩兩),龍腦、蘇合香油(加入安息香油內)、薰陸香(單獨研磨)。 以上藥物的量各為一兩,根據配方混合使用。

上為末,煉蜜和劑施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早朝熱湯任下。

青州白丸子

半夏(白好丹水浸洗過),川烏頭(去皮,臍,半兩),南星(三兩),白附子(半兩)

上搗羅為末,以生絹袋盛,用井花擺末出者,更以手擦,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絹袋,擺盡為度。放瓷盆中曬,夜露至曉,棄水,別用井花水攪,又曬至來日早,再換新水攪,如此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曬乾,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丸如綠豆大。初服五丸,加至十丸,生薑湯,不拘時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混合,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早上用熱水送服。

將半夏(用白礬水浸泡洗淨)、川烏頭(去皮、臍,取半兩)、南星(三兩)、白附子(半兩)搗碎過篩,用生絹袋盛裝,再用井水將藥粉浸泡,將浮出的雜質去除,再研磨,重新裝入絹袋,反覆浸泡,直到沒有雜質為止。將藥粉放在瓷盆中曬太陽,晚上露在露水中,直到早上,倒掉水,用井水攪拌藥粉,再曬太陽,如此循環,春五天,夏三天,秋七天,冬十天。將藥粉曬乾,等到像玉片一樣,碎研磨,用糯米粉煮成粥,製成如綠豆般大小的藥丸。初次服用五丸,逐漸加到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不分時辰服用。

礞石散

青礞石(一兩,另研),焰硝(半兩,一方用一兩,同礞石入鍋內用炭火煅過,通紅,須硝盡為灰,藥冷如金色)

上為末,急驚風,痰壅上,身熱如火,用生薄荷自然汁入蜜調,微溫服之,良久其藥自裹痰墜下,隨大便過。痰涎與藥夾和,如稠涕膠黏,乃藥之。

青皮(炒),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半盞煎服。

白話文:

礞石散,由礞石、焰硝、薄荷、青皮、甘草組成。以礞石和焰硝煅燒至紅色,再研磨成粉末,加入薄荷汁和蜜調和,治療急驚風、痰壅上、身熱如火等症狀。青皮和甘草則另行研磨,每次服用三錢,用半杯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