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幼心法》~ 上卷 (14)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4)

1. 診小兒脈證歌

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有息,浮洪風盛熱多驚,虛冷沉遲實有積。

小兒三歲至五歲,呼吸須得八至看,九至為遲十至困,長短大小有邪干。

小兒脈大多風熱,沉細元因乳食結,弦長多是肝膈風,緊數驚風四肢掣,浮洪胃口如火燒,沉緊腹中痛不歇,虛濡有氣又兼驚,脈芤大小便中血,四至洪來若煩滿,沉細腹中痛切切,滑中露濕冷所傷,弦急客忤明分說。

小兒乳後輒嘔逆,更無脈亂無憂慮,弦急之時被氣纏,脈緩即是不消乳,緊數細數亦少苦,虛濡邪風驚風助,痢下宣腸急痛時,浮大之脈歸泉路。

傷寒脈大最相宜,腫滿浮洪病可醫,微細心痛終是順,沉遲吐瀉必須危,蟲攻緊滑皆知吉,渴飲微沉勢已衰,驚搐浮洪多易治,喘粗涎盛滑為奇。

白話文:

【診斷小兒病情需靠脈診,一指三關確定呼吸次數,浮洪脈象代表風盛熱多,易驚;虛冷沉遲脈象則表示實有積滯。

小兒三到五歲,應觀察其呼吸每分鐘八次是否正常,九次為遲,十次以上則顯示病情嚴重,呼吸長短大小不一,表示可能有邪氣幹擾。

小兒脈象多為風熱,沉細脈則可能是因為乳食積滯。弦長脈象多是肝膈風,緊數脈象則可能為驚風,四肢抽搐。浮洪脈象表示胃口如火燒,沉緊脈象表示腹痛不止。虛濡脈象代表氣虛且有驚,芤脈象則可能大小便出血。四次洪脈象如果伴有煩滿,沉細脈象表示腹痛劇烈。滑脈象表示受濕冷影響,弦急脈象則說明有外邪入侵。

小兒喝奶後偶爾嘔吐,若脈象沒有異常不必過度擔心。但若脈象弦急,表示可能被氣纏繞。脈緩表示乳食未消化。緊數細數脈象雖有輕微不適,但虛濡脈象則可能加重驚風。痢疾時,若脈象浮大,可能病情已危險。

感冒時脈象大,病情較易恢復,水腫浮洪脈象,病情仍可治療。微細脈象心痛,病情仍順利,但沉遲脈象則表示嘔吐或瀉肚病情嚴重。緊滑脈象表示蟲害,但渴飲微沉脈象則表示病情已衰弱。驚搐脈象浮洪表示病情易治,喘粗涎盛滑脈象則表示病情奇特。】

2. 論虎口三關要訣

辰關(上節),卯關(中節),寅關(下節)

湯氏曰:小兒初生,變蒸未足,血氣未定,呼吸至數大過,必辨虎口色脈,方可察其病之要者,正謂此也。男以左手觀之,女以右手觀之。凡脈紋從寅關起,下至卯關者,易治;若連於卯關者,有病難治;如寅關連卯關,卯關侵過辰關者,十難救一;若脈紋小或短者,有病不妨。

仁齋曰:虎口者,叉手處也。三關者,第二指之三節是也。除拇指第一節近虎口,第二節為中關,亦名氣關;第三節為末關,亦名命關。男以左手,女以右手,側看之。驚風初得,紋出虎口,或在初關,多是紅色;傳至中關,色赤而紫;又傳過,其色紫青,病勢深重。其色青黑,青而紋亂者,病深重。

若見純黑,危惡不治。大抵紅者風熱重,紫者驚熱,青者驚積。青赤相半,驚積風熱俱有,主急驚風。青而淡紫,伸縮來去,主慢脾風。紫絲、青絲或黑絲隱隱相雜,似出不出,主慢脾風。凡指紋在初關者,易治;過中關者,難治;透末關者,不治。三關直透,大抵不治。然脈勢彎入里者,順。

病□□而證順,猶可用力;若紋勢彎反出外,駸駸靠□指甲者,斷不可回。其有三關紋如流珠流米,三五點相連,或形於面,或形於身,危惡尤甚。

白話文:

【討論虎口三關的判讀要訣】

湯氏說:新生兒剛出生時,身體的發育尚未完全,血氣運行未穩定,呼吸頻率較快,因此必須觀察虎口部位的顏色和脈紋,纔能有效診斷病情,這正是我們強調的重點。男孩應觀察左手,女孩則觀察右手。一般而言,脈紋如果只從寅關開始,到達卯關,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如果脈紋連接到卯關,病情可能較嚴重,治療起來會比較困難;如果脈紋從寅關連到卯關,再延伸超過辰關,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往往十個當中只能救活一個;若脈紋細小或短促,雖然有病,但影響不大。

仁齋解釋:虎口就是手指交叉的位置,三關指的是食指的三節。除了拇指的第一節靠近虎口,食指的第二節稱為中關,也被稱為氣關;第三節稱為末關,也被稱為命關。同樣地,男孩觀察左手,女孩觀察右手,需側面觀察。初期的驚風症狀,脈紋可能出現在虎口,或是在初關,通常呈現紅色;若病情擴散到中關,顏色會變成紅紫色;再進一步擴散,顏色轉為紫青色,表示病情加重。若顏色轉為青黑色,且脈紋混亂,病情更為嚴重。

若脈紋呈現純黑色,表示病情極度危險,幾乎無法治療。通常紅色表示風熱較重,紫色表示驚熱,青色表示驚積。若青色與紅色各佔一半,表示驚積風熱都存在,可能是急驚風。若顏色為淡青帶紫,脈紋伸縮不定,可能是慢脾風。若脈紋呈現紫絲、青絲或黑絲,隱約交錯,也可能是慢脾風。一般來說,若脈紋只出現在初關,病情較輕,容易治療;若超過中關,病情較重,治療困難;若穿透末關,幾乎無法治療。若脈紋貫穿三關,病情多半非常危險。然而,若脈紋趨向內彎,表示病情順利,仍有治療希望;若脈紋向外彎曲,接近指甲,病情已無回天之力。

另外,若三關的脈紋呈現如流珠或流米的狀態,幾點相連,或出現在臉部,或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病情更是危急。

3. 原幼論證詩七十一首

觀形氣

觀形觀氣要精通,稟受元來自不同,細察盈虧明部分,隨機用藥見奇功。

及幼攻補

察病必須明表裡,更詳虛實在初分,惡攻善補人皆信,誰識攻中有補存。

為醫先去貪嗔

為醫先要去貪嗔,用藥但憑真實心,富不過求貧不倦,神明所在儼如臨。

辨證早決安危

色脈參詳貴造微,早憑疾證決安危,時病怕觸病家諱,病稍差池便怨咨。

五色主病

積黃青則是驚風,熱赤傷寒紫淡紅,黑痛白為虛冷嗽,更須隨部用神功。

診脈明證

小兒脈應二周前,一指分關寸尺全,六至號為無病子,不和氣主按如弦,浮洪風熱數驚候,虛冷沉遲實積堅,指滯脾經時緩應,過猶不及亂難痊。

胎寒(先後數詩雖曰繁紊,誠為學者識證提綱)

孩兒百日胎寒候,足曲難伸兩字蜷,口給腹膨身戰慄,晝啼不已夜嗞⿱艹豨。

臟寒

手兼足冷麵微青,腹痛腸鳴泄瀉頻,蓋為生時感寒熱,夜多啼切日常輕。

胎熱

三朝旬外月間兒,目閉胞浮證可推,常作呻吟煩躁起,此為胎熱定無疑。

弄舌舒舌

弄舌微微露即收,得於病後最難瘳,出長收緩名舒舌,熱在心脾不用憂。

臍風

風邪早受入臍中,七日之間驗吉凶,若見腹疼臍凸起,惡氣口撮是為風。

臍突

嬰孩生下旬餘日,臍突光浮非大疾,穢水停中明所因,徐徐用藥令消釋。

夜啼

夜啼四證驚為一,無淚見燈心熱煩,面瑩來青臍下痛,睡中頓哭是神干。

急驚

面紅卒中渾身熱,唇黑牙關氣如絕,目翻搐搦喉有痰,此是急驚容易決。

天釣

天釣元因積熱深,涎潮心絡又多驚,雙眸翻上唇焦燥,呵欠頻頻疾便生。

急驚後如瘧

急驚之後傳如瘧,外感風邪為氣虛,略表次和脾與胃,自然寒熱得消除。

慢驚

陰盛陽虛病已深,吐余瀉後睡揚睛,神昏搐緩涎流甚,此證分明是慢驚。

搐證

搐證須分急慢驚,亦因氣鬱致昏沉,良醫欲治宜寬氣,氣順之時搐自停。

諸風毒

諸風挾熱隱皮膚,凝結難為陡頓除,項頰腫須護喉舌,內疏風熱外宜吐。

破血傷風

鐵破皮膚因破損,外風侵襲在傷痕,隨時發腫微加痛,活血疏風是要言。

傷積

頭疼身熱腹微脹,足冷神昏只愛眠,因食所傷脾氣弱,下宜遲緩表宜先。

驚積

大腑無時泄下青,見人啾唧似生嗔,解驚去積宜施劑,立致精神起臥寧。

諸熱

諸熱原初各有因,對時發者是潮名,乍來乍止為虛證,晚作無寒屬骨蒸。

吐瀉

脾虛胃弱病根源,水穀如何運化行,清濁相干成吐瀉,久傳虛渴便風生。

傷寒

傷寒之後有多般,一概推詳便究難,面目俱紅時噴嚏,氣粗身熱是傷寒。

傷風

惡風發熱頭應痛,兩頰微紅鼻涕多,汗出遍身兼咳嗽,此傷風證易調和。

夾驚傷寒

身微有熱生煩躁,睡不安兮神不清,此是夾驚傷寒證,亦須先表次寧心。

白話文:

觀形察氣要精準掌握,人體稟賦元氣來源各不相同,仔細觀察盈虧變化,才能準確判斷病情,對症下藥,取得奇效。

診斷疾病必須明辨表裡,更要詳細區分虛實,積極治療,適當進補,這是大家都信服的醫理,但很少有人明白攻邪之中也包含著扶正的道理。

行醫首先要摒棄貪婪和嗔怒,用藥必須憑藉真誠之心,不為富貴所求,不因貧困而懈怠,這樣才能得到神明的庇佑,如同神明在側。

辨證要及時果斷,才能決定安危。要仔細觀察面色和脈象,及早根據病情做出判斷,以免耽誤治療。治療時機的把握非常重要,稍有延誤就會招致病家埋怨。

黃疸、青色皆主驚風;赤色為熱症,紫紅為傷寒;黑色為疼痛,白色為虛寒咳嗽;辨明病症部位,再運用精湛醫術。

小兒脈象應以出生前兩週為準,以一指寬為單位,分為關、寸、尺三部。六次脈搏為正常,脈象不和則如弦,浮大有力為風熱,脈數為驚風;脈虛弱遲緩為虛寒,脈沉實則為積滯;脈滯於脾經,則脈搏遲緩;過與不及都會影響痊癒。

百日以內的嬰兒,若出現胎寒,則足部蜷曲難以伸展,腹部膨脹,身體顫抖,白天啼哭不止,晚上則發出類似豬叫的聲音。

手腳冰冷,面色微青,腹部疼痛,腸鳴腹瀉頻頻,這是因為出生時受寒所致,晚上哭鬧厲害,白天症狀較輕。

出生三到十天,或一個月以內的嬰兒,如果出現眼瞼浮腫、閉目、呻吟、煩躁不安等症狀,則可判斷為胎熱。

舌頭微微伸出又很快縮回,這是病後難以痊癒的表現;舌頭伸出後緩慢縮回,稱為舒舌,表示心脾有熱,不必擔心。

風邪侵入臍部,七天之內即可見分曉。如果出現腹痛、臍部突出、惡臭氣息、口脣緊閉,則為臍風。

嬰兒出生十餘日後,臍部突出且光滑,並非大病,主要由於污穢之水滯留所致,應慢慢用藥使其消散。

夜啼有四種症狀,驚風為其一,表現為無淚、見光則煩躁不安、面色蒼白、臍下疼痛、睡中突然哭鬧。

面色潮紅,突然發病,全身發熱,嘴唇發黑,牙關緊閉,氣息微弱,伴有痰聲,這是急驚,需迅速治療。

天吊是由於積熱過深,涎液增多,心神不安,伴有驚風,雙眼上翻,嘴唇乾燥,頻頻打呵欠,大便異常。

急驚之後,症狀像瘧疾一樣,是由於外感風邪導致氣虛,應該調理脾胃,使寒熱自然消退。

陰盛陽虛,病情較深,病後嘔吐、腹瀉,睡覺時眼睛睜開,神志不清,涎液大量流出,這是慢驚。

搐搦症需區分急驚和慢驚,也可能是由於氣鬱導致神志昏沉,治療時應以舒緩氣機為主,氣機通暢後,搐搦就會停止。

各種風邪夾雜熱邪侵犯皮膚,不易迅速消除,頸項面頰腫脹,需保護喉嚨和舌頭,內服藥物疏散風熱,外用藥物以利於疾病的痊癒。

皮膚破損後,外邪入侵傷口,導致傷口腫脹輕微疼痛,需活血化瘀、疏散風邪。

頭痛、發熱、腹部輕微脹滿、腳冷、神志不清、嗜睡,是由於飲食不當,導致脾胃虛弱,治療時應先治表,後治裡,緩慢進行。

大便不通,排出青色大便,見到人就哭鬧,像是生氣一樣,需治療驚風和積滯,使精神恢復正常,可以正常起居。

各種熱症的發生都有其原因,按時發作的稱為潮熱,時發時止的為虛證,晚上發作,沒有寒戰,屬於骨蒸。

脾胃虛弱是吐瀉的根本原因,水穀不能正常運化,清濁不分,導致吐瀉,日久會出現口渴、便秘等症狀。

傷寒的症狀很多,很難一概而論,面色潮紅,噴嚏,氣粗,發熱,則為傷寒。

惡風、發熱、頭痛、兩頰微紅、鼻涕多、全身出汗、咳嗽,這是傷風,容易治療。

身體微熱,煩躁不安,睡眠不好,神志不清,這是夾驚傷寒,需先治療表症,再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