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金鏡錄》~ 十三指形生症 (6)
十三指形生症 (6)
1. 透關射甲形症
徐氏加減抱龍丸,治風痰咳嗽。去天麻,即錢氏抱龍丸。
雄黃,辰砂(各二錢)天竺黃(四錢)麝香(五分)天麻(六錢)牛膽南星(九錢)
上為末,煮甘草糊丸,皂角子大。二歲一丸,薄荷湯下。
愚按:前方若風熱痰嗽,或急驚發搐,昏睡咬牙,形病俱實,宜用此方。若初冒風寒咳嗽,痰盛氣喘者,屬客邪內作也,先用十味參蘇飲。若邪既解,而腹脹吐瀉,或發搐咬牙,睡而露睛,屬脾肺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切忌祛痰表散。若過服而致前症者,尤宜溫補脾肺。
十味參蘇飲,治感冒發熱,頭疼傷風,咳嗽傷寒,痰飲凝滯。
人參,紫蘇(各八分)茯苓,陳皮,半夏,前胡,枳殼(麩炒)葛根,桔梗(炒,各六分)木香(五分)甘草(炒,五分)
上每服二三錢,姜水煎。
愚按:前方雖有參苓補氣,而表散之味或多。若病久元氣虛弱者,以六君子加桔梗、乾葛,補而散之。若因感外邪,而喘嗽腹脹,或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者,此脾肺之氣虛也,必用六君子之類,庶無誤矣。
秘旨安神丸,治發熱驚啼,頰赤壯熱。
麥門冬(去心焙)牙硝,白茯苓,乾山藥,寒水石(煅)甘草(各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二分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半丸,滾湯化下。
愚按:前方若口舌生瘡,吐舌飲水,發熱驚搐,啼哭煩躁,面赤,屬心經實熱,宜用此瀉之。若目拽搐搦,面青寒熱,屬肝經風熱,用六味地黃丸。若惡寒飲湯,屬脾氣虛弱,用異功散。若前症益甚,兼手足並冷,睡而露睛,屬脾胃虛寒也,用六君加木香、炮姜補之。
四物湯,治肝脾血虛,發熱驚搐,瘰癧丹毒。
當歸,川芎(各一錢)芍藥,熟地黃(各五分)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血虛發熱,或因失血,或因克伐,或因久病,致晡熱內熱,或煩躁不安,皆宜服之。經又云:血生於脾。若脾虛不能生血者,宜用四君子加當歸、酒炒白芍以補脾。
白朮散,治積痛,和胃氣,生津液。
人參,白朮,藿香葉,木香,甘草,白茯苓(各一兩)乾葛(二兩)
上每服二錢,水煎。
愚按:前方若脾胃氣虛,作渴飲湯;或因吐瀉,津液虧損,煩渴引飲;或脾胃虛弱,腹脹瀉渴,弄舌流涎,手足指冷,宜服之以溫補脾氣,化生津汲。
人參平胃散,治心火刑剋肺金,咳嗽發熱,口渴痰盛。
人參,陳皮,地骨皮,茯苓,甘草(各一錢半)五味子(杵,炒,四分)知母(炒,七分)青皮,天門冬(去心,各四分)桑白皮(炒,一錢)
上水煎服。
愚按:前方若心火克肺,傳為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宜用之。若因肝木太過而致,當補肺經。若因腎水不足,當補脾肺。若因心火旺而自病,當利小便。
白話文:
透關射甲形症
徐氏加減抱龍丸用於治療風痰咳嗽。去掉天麻,就是錢氏抱龍丸。此方藥物組成:雄黃、辰砂各二錢,天竺黃四錢,麝香五分,天麻六錢,牛膽南星九錢。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煮過的甘草糊做成丸藥,大小如皂角子。兩歲的孩子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
如果患者是風熱痰嗽,或者出現急驚發搐、昏睡咬牙等症狀,病情屬於實證,則可以使用此方。但如果只是初期感冒風寒咳嗽,痰多氣喘,屬於外邪入侵,應該先服用十味參蘇飲。如果邪氣已解,但出現腹脹、嘔吐、腹瀉,或發搐咬牙、睡覺時眼睛外露,屬於脾肺氣虛,則應使用五味異功散,切忌使用祛痰表散的藥物。如果因為服用藥物過量而導致上述症狀,更應該溫補脾肺。
十味參蘇飲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傷風、咳嗽、傷寒、痰飲凝滯。藥物組成:人參、紫蘇各八分,茯苓、陳皮、半夏、前胡、枳殼(麩炒)、葛根、桔梗(炒)各六分,木香五分,甘草(炒)五分。每次服用二三錢,用薑水煎服。
雖然此方用人參、茯苓補益氣,但也有不少疏散表邪的藥物。如果病情久拖,元氣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葛根,既能補益又能疏散。如果因為外邪入侵導致喘嗽、腹脹,或飲食減少、思慮減少、大便不實,屬於脾肺氣虛,必須使用六君子湯類的藥物,才能避免錯誤治療。
秘旨安神丸用於治療發熱驚啼、面頰紅赤發熱。藥物組成:麥門冬(去心焙)、牙硝、白茯苓、乾山藥、寒水石(煅)、甘草各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二分半。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藥,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半丸,用滾燙的開水沖服。
如果患者出現口舌生瘡、吐舌、飲水困難、發熱驚搐、啼哭煩躁、面部紅赤,屬於心經實熱,應該使用此方瀉火。如果出現眼球上翻、抽搐、面部青紫、寒熱交替,屬於肝經風熱,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如果患者惡寒怕冷、想喝熱湯,屬於脾氣虛弱,應該使用五味異功散。如果上述症狀加重,並且伴有手足冰冷、睡覺時眼睛外露,屬於脾胃虛寒,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炮薑溫補脾胃。
四物湯用於治療肝脾血虛、發熱驚搐、瘰癧(淋巴結腫大)、丹毒。藥物組成:當歸、川芎各一錢,芍藥、熟地黃各五分。用水煎服。
如果患者血虛發熱,可能是因為失血、過度勞累、久病等原因導致虛熱內生,或煩躁不安,都應該服用此方。經書上說:血生於脾。如果脾虛不能生血,應該服用四君子湯加當歸、酒炒白芍以補脾。
白朮散用於治療胃痛、和胃氣、生津液。藥物組成:人參、白朮、藿香葉、木香、甘草、白茯苓各一兩,葛根二兩。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如果患者脾胃氣虛,口渴想喝水;或因嘔吐腹瀉,津液虧損,煩渴引飲;或脾胃虛弱,腹脹、瀉痢、口渴,流口水,手足冰冷,都應該服用此方溫補脾胃,生津止渴。
人參平胃散用於治療心火克伐肺金,導致咳嗽發熱、口渴、痰盛。藥物組成:人參、陳皮、地骨皮、茯苓、甘草各一錢半,五味子(杵,炒)四分,知母(炒)七分,青皮、天門冬(去心)各四分,桑白皮(炒)一錢。用水煎服。
如果患者心火克肺,導致肺痿,出現咳嗽、喘息、嘔吐、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喉不利等症狀,應該使用此方。如果因為肝木過旺導致此症,應該補益肺經;如果因為腎水不足,應該補益脾肺;如果因為心火旺盛而導致此病,應該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