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金鏡錄》~ 十三指形生症 (4)
十三指形生症 (4)
1. 透關射甲形症
錢氏瀉黃散(一名瀉脾散),治脾熱吐舌。
藿香(七錢)山梔仁(炒,一兩)石膏,甘草(炒,各五錢)防風(二兩)
上蜜酒微炒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愚按:前方治脾胃實熱之法也。若作渴飲水,肢體壯熱,元氣無虧者,宜用之。若作渴飲熱,弄舌體溫,元氣虛弱者,宜五味異功散。
錢氏瀉心湯,治心經實熱。
黃連
上為末,每服一錢,臨臥溫湯調下。
愚按:前症若仰面而臥,叫哭,發熱飲水,或發抽搐,屬心經實熱,宜用前方。若合面而睡,驚悸,上竄咬牙,屬心經虛熱,宜用導赤散。若因乳母膏粱醇酒,致兒發熱者,用加味清胃散,令母服,子亦飲數滴。
錢氏益黃散(一名補脾散),治脾胃虛冷吐瀉。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各五分)甘草(炙,五分)丁香(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愚按:前症若脾土虛寒,或寒水侮土,而嘔吐泄瀉,手足並冷;或痰涎上壅,睡而露睛,不思乳食,宜用此方。若因脾土虛弱吐瀉者,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如不應,或手足俱冷,屬虛寒也,更加木香、炮姜。若因乳母脾虛肝侮,亦治以前藥。若乳母鬱怒,致兒患前症,母服加味歸脾湯。
東垣人參安胃散,治脾虛傷熱,乳食嘔吐瀉痢。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錢)白芍藥(七分)白茯苓(四分)陳皮(三分)黃連(炒,二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愚按:東垣先生云:益黃散,內有青皮、丁香,辛熱,蓋為寒水侮土而設也。若因熱藥巴豆之類,損其脾胃,或因暑熱,傷乳食而成吐瀉,口鼻氣熱,而致慢驚者,宜服前方。
錢氏異功散,治吐瀉不食。凡虛冷症,先與數服,以正胃氣。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炒)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愚按:前方治脾胃虛弱,吐瀉不食;或驚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虛弱,咳嗽吐痰;或虛熱上攻,口舌生瘡,弄舌流涎。若母有症,致兒患此者,母亦當服之。
十全丹,治丁奚晡露。
青皮,陳皮,莪朮(煨)川芎,五靈脂,白豆蔻,檳榔,蘆薈(各五錢)木香,使君子,蝦蟆(炙,各一錢)
上為末,豬膽汁浸糕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愚按:湯氏云:前症因乳哺不調,傷損脾胃,不思飲食,氣血日損,四肢日瘦,肚腹漸多,是名丁奚。呼吸少氣,汲汲苦熱,謂之哺露。屬形病俱虛,治以前藥,宜佐以異功散,壯脾胃以行藥勢,庶可得效也。
平胃散,治乳食過傷,腹鳴嘔吐,或米穀不化。
厚朴(薑汁製)陳皮(各三兩)甘草(炙,二兩)蒼朮(五兩,米泔浸)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湯調。
愚按:前方若乳食停滯,噯腐吞酸,嘔噦噁心者,宜服此方。若飲食既消,脾胃虛弱,嘔吐噁心者,宜用四君子湯。
白話文:
透關射甲形症
錢氏瀉黃散(又名瀉脾散),治療脾胃積熱導致的嘔吐、舌苔厚膩。藥方組成:藿香七錢、炒山梔仁一兩、石膏五錢、炒甘草五錢、防風二兩。用蜜酒微炒研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服。 此方治療脾胃實熱,口渴飲水、四肢發熱、元氣未傷者適用。若口渴、飲水後仍發熱、舌苔厚膩、元氣虛弱者,則應使用五味異功散。
錢氏瀉心湯,治療心經實熱。藥方組成:黃連。研末,每次服用一錢,睡前用溫水送服。此方適用於仰臥、哭鬧、發熱、飲水、抽搐等心經實熱症狀。若患者合眼睡眠,伴有驚悸、上竄、咬牙等症狀,屬心經虛熱,則應使用導赤散。若因母親飲食不節(膏粱厚味、醇酒),導致嬰兒發熱,則應使用加味清胃散,讓母親服用,嬰兒也可服用幾滴。
錢氏益黃散(又名補脾散),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腹瀉。藥方組成:陳皮一兩、青皮五分、訶子肉五分、炙甘草五分、丁香二錢。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此方用於脾胃虛寒、寒邪侵犯脾土導致的嘔吐、腹瀉、手腳冰冷;或痰涎壅盛、睡覺時眼睛外露、不願吃奶等症狀。若因脾胃虛弱導致嘔吐腹瀉,則用六君子湯加柴胡;若無效或手腳冰冷,屬虛寒症,則需加木香、炮薑。若因母親脾虛肝旺導致嬰兒患病,也可用此方治療。若因母親鬱怒導致嬰兒患病,則母親應服用加味歸脾湯。
東垣人參安胃散,治療脾虛傷熱,嬰兒因乳食導致的嘔吐、腹瀉、痢疾。藥方組成: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生甘草五錢、炙甘草五錢、白芍藥七分、白茯苓四分、陳皮三分、炒黃連二分。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此方適用於因熱性藥物(如巴豆)或暑熱損傷脾胃,導致嘔吐、腹瀉、口鼻氣熱、慢驚等症狀。
錢氏異功散,治療嘔吐、腹瀉、不思飲食。凡屬虛寒症,先服用數劑,以調理脾胃之氣。藥方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炒甘草、陳皮(各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薑棗水煎服。此方治療脾胃虛弱、嘔吐、腹瀉、不思飲食;或驚搐、痰盛;或睡覺時眼睛外露、手腳冰冷;或脾肺虛弱、咳嗽、吐痰;或虛熱上攻、口舌生瘡、流涎等症狀。若母親患病導致嬰兒患病,母親也應服用。
十全丹,治療丁奚哺露(小兒疳積)。藥方組成:青皮、陳皮、煨莪朮、川芎、五靈脂、白豆蔻、檳榔、蘆薈(各五錢)、木香、使君子、炙蝦蟆(各一錢)。研末,用豬膽汁浸糕糊做成丸藥,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此方治療因乳食不調,損傷脾胃,不思飲食,氣血日損,四肢消瘦,腹部膨脹的丁奚哺露症。呼吸短促,煩躁發熱,屬虛證,宜與異功散同用,以健脾胃,增强藥效。
平胃散,治療乳食積滯,腹鳴、嘔吐,或米穀不消化。藥方組成:薑汁製厚朴三兩、陳皮三兩、炙甘草二兩、米泔浸蒼朮五兩。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湯調服。此方適用於乳食停滯,噯氣、呃逆、噁心等症狀。若飲食已消化,但脾胃虛弱,嘔吐、噁心,則應使用四君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