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金鏡錄》~ 十三指形生症 (3)
十三指形生症 (3)
1. 來蛇形症
一小兒,不時於嘔,乳食不進,胸腹膨脹,其形如夾蛇。此脾胃虛而成疳也。用四味肥兒丸治疳,佐以四君子加蕪荑健中而痊。後傷飲食,吐瀉完穀,形氣甚困,四肢微搐,視其紋如去蛇。余曰:且不用藥。次日吐止,但搐而瀉青黃。此脾土虛而肝木勝,用六君子加釣藤鉤而瘥。
白話文:
有個小孩,經常會噁心嘔吐,喝奶和吃東西都吃不下,他的胸部和腹部還會腫脹,整個身形看起來就像被蛇纏住一樣。這是因為他的脾胃虛弱,導致了疳積病。治療上使用了四味肥兒丸來治療疳積,再輔以四君子湯加上蕪荑來增強中氣,病情就逐漸好轉了。
後來,他因過量飲食,開始出現嘔吐和腹瀉,連食物都原封不動地排出來,他的身體狀況非常差,四肢還有些微抽搐,看他的脈象就像是蛇離開的樣子。我說:暫時先不要用藥。第二天,他的嘔吐停止了,但還是會抽搐,且拉出青黃色的大便。這是因為脾臟的功能虛弱,而肝臟的功能卻太強,使用了六君子湯加上釣藤鉤,病情終於得到改善。
2. 去蛇形症
一小兒,未及周歲,氣短喘急,乳食少進,時或吐乳,視其形如去蛇。乃脾傷而食積。先用六君子加山楂、枳實,漸愈。後乳食復傷,吐瀉作渴,候二日不止,與胃苓膏以治吐瀉,七味白朮散生胃氣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不到一歲的小孩,呼吸短促且喘息急促,吃奶和食物的量比平常少,偶爾會吐奶,他的外表看起來像是在脫離一種像蛇蛻皮般的狀態。這是由於脾胃受損導致食物積滯。起初使用六君子湯加上山楂、枳實治療,病情逐漸好轉。但後來再次因為飲食過量導致嘔吐、腹瀉以及口渴,持續兩天病情未見改善,於是給予胃苓膏來治療嘔吐和腹瀉,再使用七味白朮散來恢復胃部機能,最終病情得以痊癒。
3. 弓反外形症
一小兒,睡臥驚悸,發熱痰盛,脈形如弓之向外。此因驚木旺,傷脾而食不消也。先以天麻防風丸祛風定驚,後用五味異功散壯脾止搐而瘥。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他在睡覺時會驚醒害怕,同時伴有發燒和多痰的症狀,他的脈象就像弓一樣向外突出。這是由於受到驚嚇導致肝氣過旺,進而影響到脾臟功能,使得食物無法正常消化。
首先,我們使用天麻防風丸來為他袪風並安撫驚悸的情況,之後再用五味異功散來強化他的脾臟功能,防止抽搐,最終他的病情得到了改善。
4. 弓反里形症
一小兒,沉默昏倦,肢冷驚悸,其紋如弓之向里。此脾肺氣虛,而外感寒邪也。先用惺惺散以解外邪,調胃氣,諸症頓愈。但手足逆冷,又用六君子湯調補元氣而安。
白話文:
有個小孩,他表現得非常安靜且無精打採,四肢冰冷並且容易受到驚嚇,他的掌紋看起來像弓弦朝內的樣子。這表示他的脾臟和肺部氣血不足,同時受到了外界寒氣的影響。首先,我們使用了惺惺散這種藥方來驅除他體內的寒邪,同時調理他的胃氣,這樣大部分的症狀馬上就得到了緩解。但是,他的手腳仍然冰冷,因此我們再使用了六君子湯這種藥方來調理並補充他的元氣,最終使他恢復了健康。
5. 槍形症
一小兒,患咳嗽,服牛黃清心丸,加喘促腹脹。余視其右臉赤脈,紋形如槍,屬脾氣復傷,用六君子湯,頓安。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他患有咳嗽,吃了牛黃清心丸後,病情反而加重,出現了呼吸急促和腹部脹滿的症狀。我看他的右臉上有一條紅色的血管,形狀像槍一樣,這顯示他的脾氣受到傷害。因此,我讓他服用六君子湯,病情立刻得到了緩解。
6. 魚骨形症
一小兒,沉困發熱,驚搐不乳。視其脈紋,如亂魚骨。此風熱急驚之症也。先用抱龍丸少許,祛風化痰。後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壯脾平肝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他顯得非常疲倦且有發燒的情況,並且出現驚嚇抽搐的行為,甚至不肯吸奶。檢查他的脈紋,呈現出像混亂的魚骨一樣的形狀。這正是風熱急驚的症狀。首先我們使用了少量的抱龍丸,來幫助他驅除風邪並化解痰濕。之後再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以強化脾胃功能及平調肝氣,這樣病情就得以恢復了。
7. 針形症
一小兒,咳嗽發熱,右臉赤色,作渴煩悶。倦怠少食,肚腹作脹,脈紋如針。此風邪傷肺,而飲食傷脾也。先用六君子湯加桔梗、杏仁、柴胡,一劑諸症少愈。後去杏仁、柴胡,再劑而安。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他咳嗽並且發燒,右邊的臉看起來紅紅的,常常覺得口渴且心情煩悶。他容易疲倦,吃得比平常少,肚子還會脹氣,他的脈象細長像針一樣。這是因為他被風邪侵襲,影響到肺部,加上飲食不當,導致脾臟受損。首先,使用了六君子湯,再加上桔梗、杏仁和柴胡,喝了一劑之後,各種症狀稍微減輕。之後的治療,就不加入杏仁和柴胡,再喝一劑後,病情就穩定下來了。
8. 水字形症
一小兒,發熱夜啼,乳食不進,昏迷抽搐,痰盛口噤,脈紋如水字。此脾肺氣虛,風木聽乘,痰食積於胸腹也。先用大安丸,後用六君子加釣藤鉤而痊。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出現了發燒且夜晚哭鬧的症狀,無法正常飲食母乳或固體食物,伴有精神恍惚、抽搐現象,口中有大量痰液且口脣緊閉,診脈結果呈現出像「水」字般的脈紋。這表示他脾肺兩臟氣血虛弱,導致肝木之氣過旺,胸腹間積聚了痰與未消化的食物。首先應該使用大安丸來治療,然後再服用加入釣藤鉤的六君子湯,如此病情就能得到康復。
9. 透關射指形症
一小兒,發熱,右臉赤,咳嗽痰盛,其脈紋透關射指。余以為風邪蘊結於肺而痰作,用二陳湯加桑皮、杏仁、桔梗治之。自用發散降火之劑,風痰不退,發熱益甚。余曰:此脾肺俱虛,治失其宜。遂用五味異功散加桔梗,四劑漸愈。又用六君子湯而痊。
白話文:
有個小孩,他發燒,右邊臉紅紅的,還不斷地咳嗽,痰很多,他的脈象顯示脈紋從關部延伸到手指。我認為這是風邪在肺部積聚導致產生痰,於是使用了二陳湯再加入桑皮、杏仁、桔梗來治療。但使用了散熱和降火的藥物後,風痰並沒有消退,反而發燒更嚴重了。我說:這應該是脾肺兩虛,之前的治療方式不適合他。於是改用五味異功散再加入桔梗,服用了四劑後病情逐漸好轉。再接下來使用六君子湯,最後病就完全好了。
10. 透關射甲形症
一小兒,停食發熱,服芩、連、三稜、厚朴等劑,飲食日少,胸腹膨脹,其紋透至指甲。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釣藤鉤,溫補脾氣,制肝本,數劑漸效。又用六君子湯加炮姜,治之而安。其泛用金石腦麝,祛逐之劑,變驚而歿者,不能枚舉。惜哉!
愚謂:凡小兒在月內外者,調補之劑,每服亦不過二三匙。若表散攻伐之藥,則每服只可匙許而已,過多則反傷元氣。余當量大小虛實加減。若乳母之疾,致兒為患,當治母為主,子少服之。後仿此。
錢氏瀉青丸,治肝經實熱。急驚加搐。
羌活,大黃(煨)川芎,山梔仁(炒)龍膽草(酒炒)當歸,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半丸,煎竹葉湯,入砂糖化下。
愚按:前方足厥陰經解散肌邪,疏通內熱之藥也。若大便秘結,煩渴飲冷,飲食如常者,屬形病俱實,宜用此以瀉之。若大便調和,煩渴飲冷,屬病氣實而形氣虛,宜用抑肝散平之。若大便不實,作渴飲湯,飲食少思,肌體倦怠者,屬形病俱虛,宜用地黃丸補之。大抵前症,若肝經血虛風熱,先用四物湯加釣藤鉤,以生肝血;繼用四君子湯,以補脾土。
若因肝經血燥痰盛,用地黃丸,滋腎水生肝木;四君子加芍藥,實脾土生肺金。若因肺金克肝木,用六君子湯加芍藥,實脾土以平肺金。若屢行攻伐,而脾土虛寒者,急服六君子湯加丁香、木香,補脾胃以培陽氣。若因乳母恚怒,肝火致兒為患者,母服加味逍遙散,子亦吮數滴。
錢氏地黃丸,治肝疳白膜,遮睛瀉血,失音身瘦,瘡疥。又治腎祛不言,解顱行遲等症。一名六味地黃丸。
熟地黃(八錢,酒洗)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錢)
上為末,用地黃膏,量加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白湯化下。其地黃用生者,自制杵膏。
愚按:前丸治肝經血虛燥熱,或腎經虛熱作渴,小便淋秘,痰氣上壅;或風客淫氣,患瘰癧結核;或四肢發搐,眼目瞤動;或咳嗽吐血,頭目眩暈;或咽喉燥痛,口舌瘡裂;或自汗盜汗,出血諸血;或稟腎不足,肢體瘦弱,解顱失音;或畏明下竄,五遲五軟,腎疳肝疳;或早近女色,精血虧耗,五臟齊損。凡屬腎肝諸虛不足之症,皆宜用此以滋化源,其功不能盡述。
瀉白散,治咳嗽痰喘,面腫身熱。
桑根白皮(炒黃)地骨皮(各一兩)甘草(炒,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入粳米百粒,水煎。
愚按:《活人方》云:喘者,肺氣盛而有餘。然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蓋肺氣盛者,肺中之火盛也。有餘者,肺中之邪有餘也。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右頰色赤,前藥所以瀉之。世之多不用人參,蓋泥於肺熱還傷肺之說,以致誤人多矣。前症若乳母感冒風寒,肺經蘊熱,致兒為患者,用十味參蘇飲。若乳母膏粱醇酒積熱,致兒為患,用加味清胃散。
白話文:
透關射甲形症
一個小孩停食發燒,服用黃芩、黃連、三稜、厚朴等藥物後,飲食日漸減少,胸腹膨脹,甚至脹到皮膚紋路都顯現在指甲上。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釣藤鉤,溫補脾胃,抑制肝火,服藥幾劑後症狀逐漸好轉。之後又用六君子湯加炮薑治療,最終痊癒。然而,許多人濫用金石、腦麝等辛辣峻猛的藥物來驅逐病邪,反而驚嚇致死,不勝枚舉,實在令人惋惜!
我認為:凡是月內外的小孩,服用補益的藥物,每次服用的量最多不過二三匙;如果是疏散表邪、攻伐邪氣的藥物,每次服用量只能是一匙左右,過量反而會損傷元氣。用藥應根據小孩的虛實情況來調整劑量。如果孩子的疾病是由於乳母的疾病引起的,應以治療乳母為主,孩子只需服用少量藥物。以後也要遵循這個原則。
錢氏瀉青丸,治療肝經實熱,伴有急驚、抽搐等症狀。
藥物組成:羌活、大黃(煨)、川芎、山梔仁(炒)、龍膽草(酒炒)、當歸、防風(各等分)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芡實。
用法:每次服用半丸,用竹葉湯送服,並加入砂糖。
說明:此方具有疏散肝經邪氣、清泄內熱的作用。如果患者大便秘結、煩渴飲冷、飲食正常,屬於實證,宜用此方瀉熱;如果患者大便通暢,煩渴飲冷,屬於病邪較盛但氣血虛弱,宜用抑肝散調治;如果患者大便不成形,口渴但想喝涼水,飲食減少,身體倦怠,屬於虛證,宜用地黃丸補益。總而言之,治療肝經疾病,如果肝血不足,風熱侵襲,先用四物湯加釣藤鉤養血,再用四君子湯健脾;如果肝經血燥,痰盛,則用地黃丸滋陰生肝,並配合四君子湯加芍藥健脾益肺;如果肺金克伐肝木,則用六君子湯加芍藥以健脾平肺;如果多次攻伐導致脾胃虛寒,則需服用六君子湯加丁香、木香溫補脾胃。如果由於乳母怒氣傷肝導致孩子生病,則需讓乳母服用加味逍遙散,孩子也可吮吸幾滴。
錢氏地黃丸,治療肝疳、白膜遮眼、出血、聲音嘶啞、消瘦、瘡疥等症。又可治療腎虛不語、行動遲緩等症。也稱為六味地黃丸。
藥物組成:熟地黃(八錢,酒洗)、山茱萸肉、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茯苓(各三錢)
製法:研磨成粉末,用地黃膏和米糊適量調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
用法: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如果用生地黃,需自行搗碎製成膏。
說明:此方治療肝腎陰虛、血燥熱盛,或腎虛而出現口渴、小便不利、痰氣上壅;或因風邪客侵而出現瘰癧結核;或四肢抽搐、眼瞼跳動;或咳嗽吐血、頭暈目眩;或咽喉乾燥疼痛、口舌生瘡;或自汗盜汗、出血等症;或因腎虛導致肢體瘦弱、語言障礙;或畏光、下肢無力、五遲五軟、肝腎不足;或因房事過度,精血虧損,五臟受損等。凡是腎肝陰虛不足的疾病,都可用此方滋補,其功效無法一一列舉。
瀉白散,治療咳嗽、痰喘、面腫、發熱。
藥物組成:桑白皮(炒黃)、地骨皮(各一兩)、甘草(炒,五錢)
用法: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錢,加粳米一百粒,水煎服。
說明:《活人方》記載:喘息是肺氣盛而有餘。然而,氣盛應理解為氣衰,有餘應理解為不足,因為肺氣盛是肺火旺盛,有餘是肺中有邪氣積聚。其脈象右寸必浮而有力,右臉頰發紅,此方就是用來瀉火的。世人多不用人參,是拘泥於“肺熱還傷肺”的說法,導致許多人誤治。如果孩子的疾病是因乳母感冒風寒,肺經蘊熱而導致的,則需用十味參蘇飲治療;如果因乳母飲食過於肥甘厚膩,積熱內生而導致的,則需用加味清胃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