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小兒直訣》~ 卷一 (6)
卷一 (6)
1. 發搐症治
驚癇發搐,男則目左視無聲,右視有聲,女則右視無聲,左視有聲。相勝故也,故有發時之症。
薛按:前症多因胎中受患,或乳母鬱怒傳兒,或小兒乳傷自病。其症吐乳面青。若痰實壅積,則壯熱面紅。當兼調治其母,切不可損其元氣。若欲驗逆順,男則握拳,拇指叉入食指中為順,於外為逆;女則叉入食指為逆,於外為順。仍參吮乳不能頰,以治其母。後仿此。
陳附馬子五歲,目直視而不欲食,或以為鬼祟,用符水噴之,反加發搐,此肝經實火之症也,用瀉青丸而愈。
愚治少參王陽湖孫,跌傷股骨,正體科接之,余視其面青而兼黃,口角微掣動。此肝木侮脾症也,且氣血精骨,皆資脾土而生,但壯脾氣,則所傷自愈。遂用六君子加釣藤鉤、當歸,服十餘劑,諸症悉愈。
李寺烝子三歲,病搐發而目右視,大叫哭。師曰:逆也,凡男目右視有聲,金木相戰故也,當瀉其強而補其弱。遂用瀉肺湯,肺病退。又用地黃丸補腎,用涼驚丸、瀉青丸瀉心肝而愈。此症男反女,故男易治於女也。假令女發搐目左視,肺之勝肝,又病在秋,即肺旺肝不能任,故哭叫,當大瀉其肺,然後治心續肝。所以言男目右視者,木反侮金,肝旺勝肺,當瀉其肝。
若更病在春夏,金氣極盛,又當補其腎,慎勿瀉也。
愚治一小兒,兩目連札,手足發搐,頻服天麻防風丸之類,益甚,得飲食則稍愈。視其鼻準及左頰色青黃,此肝木製脾土,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釣藤鉤,二劑而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安。
若寅卯辰時身體壯熱,目上視,手足動搖,口出熱涎,頸項勁強,此肝旺也,當補腎治肝,用地黃丸、瀉青丸主之。
薛按:前症若煩熱作渴,飲冷便結者,宜用瀉青丸。若發熱飲溫,大便不結者,宜用柴芍參苓散。若自汗盜汗,腎虛液不歸源也,用地黃丸。若服峻劑,或久病流涎,脾虛涎不歸源也,用六君子湯。所云肝旺者,乃肝虛而邪氣旺也,故先補其母,後瀉其子。一小兒寅卯時發熱,或兼搐有痰,服抱龍、瀉青二丸而愈。
後復患,仍用前藥,以致咳嗽氣喘,不時發搐,面兼赤色,或青黃,或乳腫,或流涎。余謂咳嗽氣喘,脾肺氣虛也;不時發搐,木乘土也;面青赤黃,肝入心脾也;浮腫流涎,脾氣虛也。用益智丸以補心氣,補中益氣湯以養脾肺而愈。
若巳午未時發搐,心神驚悸,竄視睛赤,牙關緊急,口中流涎,手足動搖,此心旺也,以地黃丸補肝,導赤散、涼驚丸治心。
薛按:前症屬邪氣實而真氣虛,故用地黃丸。其流涎不止,為心火虛而脾土弱也,佐以六君子湯。
廣親七太尉病潮熱。師曰:七使將安,八使預防,明午驚搐。既而果然。遂用藥瀉心肝補腎水而愈。蓋見其坐石枕,目直視而腮赤,乃心肝俱熱,午時者心肝用事也。
白話文:
發搐症的治療
驚癇發作抽搐,男孩則眼睛左斜視不發聲,右斜視則發聲;女孩則右斜視不發聲,左斜視則發聲。這是臟腑相克的緣故,所以有發病時的這些症狀。
先前發病的症狀多半是因為胎中受損,或是母親鬱怒影響孩子,或是小兒餵奶受傷而生病。症狀是吐奶、臉色青白。如果痰液壅塞積聚,則會發高燒、臉色發紅。應當同時調理母親的身體,絕對不能損傷母親的元氣。如果要驗證是順是逆,男孩握拳,拇指插進食指中間為順,在食指外側為逆;女孩則插進食指為逆,在食指外側為順。還要觀察孩子是否能好好吸吮乳汁,以此來治療母親。後續治療也仿照此法。
陳附馬的兒子五歲,眼睛直視而不願吃東西,有人認為是鬼祟作怪,用符水噴灑,反而加重了抽搐,這是肝經實火引起的症狀,用瀉青丸治療就好了。
我治療少參王陽湖的孫子,他跌傷股骨,正骨科醫生已經接骨,我看他面色青白還略帶黃色,嘴角微微抽動。這是肝木克脾的症狀,而且氣血精髓骨骼,都依靠脾土來生成,只要補強脾胃之氣,受傷的地方自然就會痊癒。於是用六君子湯加釣藤鉤、當歸,服用了十幾劑藥,各種症狀都痊癒了。
李寺烝的兒子三歲,發作抽搐,眼睛右斜視,大聲哭叫。老師說:這是逆證,凡是男孩眼睛右斜視並發聲,是金木相戰的緣故,應當瀉掉過盛的,補益不足的。於是用瀉肺湯治療肺病,肺病好轉後,又用地黃丸補腎,用涼驚丸、瀉青丸瀉心肝,最後痊癒了。這種症狀男女相反,所以男孩比女孩容易治療。假如女孩發作抽搐,眼睛左斜視,是肺氣勝過肝氣,又是在秋季發病,那就是肺氣旺盛,肝氣不能承受,所以哭叫,應當大力瀉掉肺氣,然後再治療心臟,調理肝臟。所以說男孩眼睛右斜視,是木反克金,肝氣旺盛勝過肺氣,應當瀉掉肝氣。
如果是在春夏季節發病,金氣正盛,又應當補益腎氣,千萬不能瀉掉。
我治療一個小孩,兩眼緊閉,手腳抽搐,經常服用天麻防風丸等藥,病情反而加重,只有吃了東西才會稍微好點。我看他鼻樑和左臉頰顏色青黃,這是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子湯加升麻、柴胡、釣藤鉤,兩劑藥就好了,又用補中益氣湯調養身體,病情穩定下來。
如果在寅卯辰時(凌晨3點到9點)身體發熱,眼睛往上看,手腳顫抖,口中流出熱唾液,頸項僵硬,這是肝氣旺盛,應當補腎治療肝臟,用地黃丸、瀉青丸為主。
先前發病的症狀,如果煩熱口渴,喝冷水就腹瀉,就應該用瀉青丸;如果發熱喜歡喝溫水,大便不乾結,就應該用柴芍參苓散;如果自汗盜汗,是腎虛精氣不能歸元,就應該用地黃丸;如果服用峻猛的藥物,或者久病流口水,是脾虛津液不能歸元,就應該用六君子湯。所說的肝氣旺盛,實際上是肝虛而邪氣旺盛,所以應該先補益母親(肝臟的母臟),然後瀉掉兒子(肝臟)。有一個小孩寅卯時發熱,還伴有抽搐和痰液,服用抱龍丸、瀉青丸就好了。
後來又復發,仍然用之前的藥物,結果導致咳嗽氣喘,時常抽搐,面色兼有赤色、青黃色,或者乳房腫脹,或者流口水。我認為咳嗽氣喘是脾肺氣虛;時常抽搐是肝木克脾;面色青赤黃是肝氣侵入心脾;浮腫流口水是脾氣虛弱。用益智丸補益心氣,補中益氣湯養護脾肺,最後痊癒了。
如果在巳午未時(上午9點到下午3點)發作抽搐,心神驚悸,眼睛亂看,眼白發紅,牙關緊閉,口中流口水,手腳顫抖,這是心氣旺盛,用地黃丸補肝,導赤散、涼驚丸治療心臟。
先前發病的症狀,屬於邪氣實而正氣虛,所以用地黃丸。如果口水流個不停,是心火虛弱而脾土虛弱,配合六君子湯。
廣親七太尉患有潮熱病。老師說:七個使者(指人體七情)將要安靜下來,八個使者(指人體八脈)要預防,明天的午時會驚厥抽搐。結果果然如此。於是用藥瀉心肝,補益腎水,最後痊癒了。原來是看到他枕著石枕頭,眼睛直視,腮幫子發紅,這是心肝都熱,午時是心肝當令的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