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小兒直訣》~ 卷四 (11)
卷四 (11)
1. 卷四
上為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薄荷水下。
紫霜丸,治驚積。
代赭石(二錢,水飛),杏仁(二十一個,去皮尖),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膜)
上為末,飯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煎皂角仁湯下。
利驚丸,治急驚。
天竺黃(二錢),輕粉,青黛(各一錢),黑牽牛(炒,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豌豆大。每歲一丸,薄荷水下。
白餅子,治腹中有癖,但飲乳,嗽而吐痰涎。
滑石,輕粉,半夏(湯浸,焙),南星(各一錢),巴豆(二十四粒,去皮煎,水煮,另研)
上為末,糯米飯丸,綠豆大,捻作餅。每服二三餅,煎蔥白湯下。
薛按:前四方乃斬關奪門,起死回生之重劑也,必審形病俱實,方可施之。恐至失手,命在反掌。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乃實。實者,病氣實而形氣則虛也。東垣先生云:形病俱實者,當瀉不當補;形病俱虛者,當補不當瀉。治者審焉。
涼驚丸,治驚疳。
龍膽草(炒焦),防風,青黛(各三錢),釣藤鉤(二錢),黃連(炒,一錢二分),龍腦(一錢),牛黃,麝香(各二分)
上為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十丸,煎金銀花湯下。
薛按:前丸心肝二經清熱祛風,化痰散氣之寒劑。蓋疳者津液乾涸之症,不宜多服,恐傷胃氣,無以滋腎水生肝血也。
羌活膏,治脾虛肝熱,熱盛生風,或吐瀉,或誤藥,變為慢驚症。
羌活,川芎,人參,白附子(炮),赤茯苓(各五錢),天麻(一兩),白殭蠶(酒炒),乾蠍(炒,去毒),白花蛇(肉,酒浸,焙乾),雄黃,辰砂(各另研,一分),附子(炮),防風,麻黃(去節),肉豆蔻,雞舌香,藿香葉,沉香,木香(各二錢),輕粉,真珠,牛黃(各一錢五分),龍腦(二分),麝香(一錢,各另研)
上為末,煉蜜丸,豆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湯下。
薛按:前方藥味雜亂,果脾氣虛而成慢驚者,當審用之。恐發散真氣,重損陰血故也。
抱龍丸,治傷風溫疫,身熱昏睡,風熱痰實壅嗽。又治驚風潮搐,及蠱毒中暑。
雄黃(二錢五分),辰砂(五分,另研),天竺黃(一兩),牛膽南星(四兩),鹿香(五分,另研)
上為末,甘草湯丸,皂子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薛按:前丸化痰祛邪,清熱之功居多;屬肝心實熱而致者用之。殊效。若脾肺虛弱,而見昏睡痰嗽,當用寶鑑天麻散,以調補元氣。
小續命湯,治中風不省人事,涎鳴失音,肢體反張,或時厥冷。
麻黃(去節),人參,黃芩,川芎,芍藥,甘草(炒),杏仁(去皮尖,研),漢防己,官桂(各五錢),防風(七錢五分),附子(炮,去皮臍,二錢)
白話文:
[卷四]
紫霜丸,治療驚嚇積滯。
將代赭石(二錢,水飛)、杏仁(二十一個,去皮尖)、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膜)研磨成粉,做成米粒大小的飯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煎煮皂角仁的湯送服。
利驚丸,治療急性的驚嚇。
將天竺黃(二錢)、輕粉、青黛(各一錢)、黑牽牛(炒,五錢)研磨成粉,煉蜜做成豌豆大小的丸藥。每年服用一丸,用薄荷水送服。
白餅子,治療腹部有癖症,經常喝奶,咳嗽並吐出痰涎。
將滑石、輕粉、半夏(湯浸,焙)、南星(各一錢)、巴豆(二十四粒,去皮煎,水煮,另研)研磨成粉,用糯米飯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捏成餅狀。每次服用二到三餅,用煎煮蔥白的水送服。
薛氏按語:以上四個方劑都是攻邪救命的重藥,必須在病情確診為實證的情況下才能使用。使用時要謹慎,否則容易造成意外,性命危在旦夕。經書記載:邪氣聚集的地方,其氣必然虛弱。邪氣久留不去,病情就會轉為實證。所謂實證,是指病邪實而人的正氣虛弱。東垣先生說:病情確診為形實氣實,就應該瀉而不補;病情確診為形虛氣虛,就應該補而不瀉。治療者應當仔細辨證。
涼驚丸,治療驚癇和疳症。
將龍膽草(炒焦)、防風、青黛(各三錢)、釣藤鉤(二錢)、黃連(炒,一錢二分)、龍腦(一錢)、牛黃、麝香(各二分)研磨成粉,做成米粒大小的麵糊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煎煮金銀花的水送服。
薛氏按語:此丸藥清熱祛風、化痰散氣,適用於心肝經的寒證。疳症是津液枯竭的病症,不宜服用過多,以免傷及胃氣,影響腎水的滋生和肝血的生成。
羌活膏,治療脾虛肝熱,熱盛生風,或嘔吐瀉痢,或誤服藥物而轉為慢性驚癇。
將羌活、川芎、人參、白附子(炮)、赤茯苓(各五錢)、天麻(一兩)、白殭蠶(酒炒)、乾蠍(炒,去毒)、白花蛇(肉,酒浸,焙乾)、雄黃、辰砂(各另研,一分)、附子(炮)、防風、麻黃(去節)、肉豆蔻、雞舌香、藿香葉、沉香、木香(各二錢)、輕粉、真珠、牛黃(各一錢五分)、龍腦(二分)、麝香(一錢,各另研)研磨成粉,煉蜜做成豆粒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到二丸,用薄荷湯送服。
薛氏按語:此方藥味眾多,如果確診為脾氣虛弱而引起的慢性驚癇,才能考慮使用。服用此方藥需謹慎,以免傷及元氣,加重陰血虧損。
抱龍丸,治療傷風溫疫,發熱昏睡,風熱痰濁壅塞咳嗽。也治療驚風抽搐,以及蠱毒中暑。
將雄黃(二錢五分)、辰砂(五分,另研)、天竺黃(一兩)、牛膽南星(四兩)、鹿香(五分,另研)研磨成粉,用甘草湯做成皂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送服化開。
薛氏按語:此丸藥主要功效是化痰祛邪,清熱;適用於肝心實熱引起的疾病,療效顯著。若脾肺虛弱而出現昏睡咳嗽,應當使用寶鑑天麻散來調補元氣。
小續命湯,治療中風不省人事,流涎鳴聲失音,肢體反張,或時出現厥冷。
將麻黃(去節)、人參、黃芩、川芎、芍藥、甘草(炒)、杏仁(去皮尖,研)、漢防己、官桂(各五錢)、防風(七錢五分)、附子(炮,去皮臍,二錢)等藥材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