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乙

《錢氏小兒直訣》~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卷四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清涼飲,治消中能食而瘦,口乾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羌活,柴胡,炙甘草,知母(酒製),黃耆,黃芩(酒製,各二錢),生甘草,防己,生地黃(酒製),防風(各五分),當歸(六分),紅花(少許),桃仁(五個),杏仁,升麻(四分),石膏,黃柏,龍膽草(各一錢五分)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入酒少許服。

四順清涼飲,治臟腑有熱,煩赤作渴,四肢驚掣,大便秘澀;或風熱結核,頭面生瘡。目赤咽痛,一切有餘之症。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黃連香薷飲

香薷(四兩),厚朴(二兩),黃連(一兩)

上每服一二錢。將樸、連同生薑炒,令紫色,入香薷,水酒各一盞,煎,冷服。

金匱加減腎氣丸,治脾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者。此症多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復傷而變者,非此藥不救。

白茯苓(三兩),附子(炮,五錢),川牛膝,肉桂,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搗碎,酒拌杵膏)

上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杵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湯下。

五色丸,治五癇。

硃砂,真珠(各五錢),水銀,雄黃(各一錢),黑鉛(三兩,同水銀結成砂)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三四丸,煎金、銀、薄荷湯下。

愚按:前症有因驚、因風、因食之不同,雖痰迷心竅,然當補脾氣為主。

斷癇丹,治癇差後變症不止。

黃耆(蜜炙),釣藤鉤,細辛,甘草(炙,各五錢),蟬退(三寸,酒炙),蟬蛻(去土,四個),牛黃(一匙,另研)

上為末,煮棗肉為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人參煎湯下。

宣風散,治驚風。

檳榔(二個),陳皮,甘草(各五錢),牽牛(四兩,半生半炒)

上為末。每服三五分,蜜湯調下。

愚按: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故肝氣熱則生風,風熱博則驚搐,而肝血必損也。然有餘當認為不足,若屢服利驚宣風之劑,未免虧損脾胃,以成慢驚矣。慎之。

褊銀丸,治風涎膈熱,及乳食不消,腹脹喘促。

巴豆,水銀(各五錢),京墨(八錢,火燒,醋淬研),黑鉛(二錢半,水銀煎),麝香(五分,另研)

上為末,陳米粥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煎薄荷湯下。

愚按:前方治癲癇驚搐,消積下痰之藥也。其用牽牛、巴豆等,蓋以痰飲癖積,結聚堅固,非此不能除故。潔古先生云:為斬關奪旗之將,形病俱實者用之,誠有回生起死之功。必須詳審,不可輕率。

牛黃丸,治驚熱消疳積。

雄黃(研,水飛),牽牛(各一錢),天竺黃(二錢)

白話文:

[卷四]

一劑藥方,每次服用一至二錢,水煎服。清涼飲,主治消瘦、口乾、自汗、便秘、小便頻數。藥物組成:羌活、柴胡、炙甘草、酒制知母、黃耆、酒制黃芩(以上各二錢)、生甘草、防己、酒制生地黃、防風(以上各五分)、當歸(六分)、紅花(少許)、桃仁(五個)、杏仁、升麻(四分)、石膏、黃柏、龍膽草(以上各一錢五分)。每次服用一至二錢,水煎,加少許酒服用。

四順清涼飲,主治臟腑有熱,煩躁口渴,四肢抽搐,大便秘結;或風熱引起的瘡瘍,頭痛面腫,目赤咽痛,以及其他實證。藥物組成: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每次服用一錢,水煎服。

黃連香薷飲,藥物組成:香薷(四兩)、厚朴(二兩)、黃連(一兩)。每次服用一至二錢。將厚朴、黃連與生薑一起炒至紫色,再加入香薷,用等量的水和酒煎煮,放涼後服用。

金匱加減腎氣丸,主治脾腎虛弱,腰部沉重,腳部腫脹,小便不利;或腹部腫脹,四肢浮腫;或呼吸急促,痰多,以及因脾胃虛弱導致的症狀。此藥針對脾胃虛弱,元氣受損而引起的病症有效。藥物組成:白茯苓(三兩)、炮附子(五錢)、川牛膝、肉桂、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以上各一兩)、熟地黃(四兩,搗碎,加酒拌勻,搗成膏)。將藥物研磨成粉末,與熟地黃膏混合,加入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五色丸,主治各種癇症。藥物組成:硃砂、真珠(各五錢)、水銀、雄黃(各一錢)、黑鉛(三兩,與水銀一起煉製成砂)。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四丸,用金銀花、薄荷煎湯送服。

(按語)前述癇症的病因各有不同,有因驚恐、風邪或飲食不當所致,雖然都出現痰迷心竅的症狀,但治療應以補益脾氣為主。

斷癇丹,主治癲癇發作後,症狀持續不愈。藥物組成:蜜炙黃耆、釣藤鉤、細辛、炙甘草(以上各五錢)、酒炙蟬退(三寸)、去土蟬蛻(四個)、牛黃(一匙,另研)。將藥物研磨成粉末,與煮熟的棗肉混合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至七丸,用人參煎湯送服。

宣風散,主治驚風。藥物組成:檳榔(兩個)、陳皮、甘草(各五錢)、牽牛(四兩,半生半炒)。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至五分,用蜜湯調服。

(按語)肝氣屬陽屬火,肝血屬陰屬水。因此,肝氣過熱則生風,風熱盛則導致驚搐,肝血必然受損。但即使是實證,也要考慮其不足之處,如果頻繁服用瀉熱宣風的藥物,反而會損傷脾胃,導致慢性驚風。應謹慎使用。

褊銀丸,主治風涎、膈熱,以及乳食不消化,腹脹氣促。藥物組成:巴豆、水銀(各五錢)、火燒醋淬研京墨(八錢)、水銀煎黑鉛(二錢半)、另研麝香(五分)。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陳米粥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至三丸,用薄荷湯送服。

(按語)前方的藥物是用於治療癲癇驚搐,消積化痰的。使用牽牛、巴豆等藥物,是因為痰飲癖積,凝結堅固,非此不能去除。潔古先生說:此藥如同斬關奪旗的將軍,用於症狀明顯,病情確切的患者,確實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必須仔細辨證,不可輕易使用。

牛黃丸,主治驚熱、消疳積。藥物組成:研磨水飛雄黃、牽牛(各一錢)、天竺黃(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