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小兒直訣》~ 卷四 (7)
卷四 (7)
1. 卷四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四神丸,治脾腎稟虛,泄瀉不食,或不食去後不實,或乳母患此,致兒為患。
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一兩)
上為末。用水二碗,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未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子母並服。
香連丸,治赤白痢疾,並水瀉暑瀉。
黃連(淨,二十兩),吳茱萸(去梗,十兩)
上先將二味用熱水拌和,入磁器內,置熱湯中,頓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茉,用連,為末。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滾湯下。
五苓散,治霍亂吐瀉,躁渴飲水,小便不利。
澤瀉(五錢),豬苓,官桂,赤茯苓,白朮(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白湯調下。
薛按:前症若津液偏滲於大腸,大便瀉而小便少者,宜用此藥分利。若陰陽已分而小便短少者,此脾肺氣虛而不能生水也,宜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五味。虛火上炎,而小便赤少者,此肺氣受傷而不能生水也,用地黃丸加麥門、五味。
大黃丸,治風熱便閉,飲水。
川芎(五錢),甘草(炙,二錢五分),黑牽牛(五錢,半生半炙),大黃(一兩,酒洗,蒸曬)
上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數丸,溫蜜水下。
薛按:前方乃內疏之峻劑,審其因果,屬臟內實熱方可用。
白虎湯,治傷暑煩躁,身熱痰盛,頭痛,口燥大渴。
知母(一兩五錢),石膏(四兩),白粳米(八錢),甘草(炙,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羌活散,治風邪所傷,頭目昏眩,痰涎壅滯,肢節煩疼。
羌活,前胡,麻黃,白茯苓,川芎,黃芩,甘草(炙),蔓荊子,枳殼(麩炒),細辛,石膏(另研),菊花,防風(各兩)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地骨皮散,治壯熱作渴
地骨皮,茯苓,甘草,柴胡,半夏,人參,知母(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大羌活湯
羌活,獨活,防己,防風,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炙),川芎,細辛(各二錢),知母,生地黃(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熱服。
人參羌活散,治傷寒時氣,頭疼發熱。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殼(麩炒),川芎,天麻,地骨皮,甘草(炒,二分)
上入薄荷三葉,水煎
薛按:前方乃解肌發表,化痰利氣之劑。然元氣虛者,宜用清肺散。
秘旨清肺散,治感冒發熱,鼻流清涕,或咳嗽吐痰。輕者勿藥自愈,重者用此輕和之劑。
橘紅,半夏(炮),桔梗(炒),川芎(各五分),白茯苓,桑白皮(蜜炙,各七分),甘草(炙),防風(各四兩),薄荷,枯黃芩(炒,各三分),白朮(一錢)
白話文:
[卷四]
四神丸,治療脾腎虛弱,導致腹瀉、食慾不振,或食慾恢復後仍感虛弱,或哺乳期母親患病影響嬰兒。
配方: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水兩碗,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後取棗肉,與藥粉混合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飯前服用,用溫水送服。產婦和嬰兒均可服用。
香連丸,治療赤痢、白痢以及因暑熱導致的水瀉。
配方:黃連(淨)二十兩,吳茱萸(去梗)十兩。先將黃連和吳茱萸用熱水拌勻,放入瓷器中,置於熱湯中悶一天,再一起炒至黃連呈紫黃色,去除雜質,研磨成粉末。每四兩藥粉加入木香粉一兩,用淡醋米湯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滾燙的開水送服。
五苓散,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口渴多飲,小便不利。
配方:澤瀉五錢,豬苓、官桂、赤茯苓、白朮各二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錢,用溫水調服。
薛氏註解:上述症狀若因津液滲漏於大腸,導致大便稀溏而小便減少,宜用此藥分利。若陰陽已分,小便短少,則屬脾肺氣虛,不能生成津液,宜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若陰虛火旺,小便赤少,則屬肺氣受損,不能生成津液,宜用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
大黃丸,治療風熱導致的便秘,伴隨口渴。
配方:川芎五錢,甘草(炙)二錢五分,黑牽牛五錢(半生半炙),大黃一兩(酒洗,蒸曬)。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數丸,用溫蜂蜜水送服。
薛氏註解:此方為內疏之峻劑,需審慎判斷病因,只有臟腑實熱方可使用。
白虎湯,治療中暑引起的煩躁不安,發熱,痰多,頭痛,口乾舌燥,大渴。
配方:知母一兩五錢,石膏四兩,白粳米八錢,甘草(炙)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錢,水煎服。
羌活散,治療風邪侵襲導致的頭暈目眩,痰涎壅滯,四肢關節疼痛。
配方:羌活、前胡、麻黃、白茯苓、川芎、黃芩、甘草(炙)、蔓荊子、枳殼(麩炒)、細辛、石膏(另研)、菊花、防風各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錢,水煎服。
地骨皮散,治療壯熱口渴。
配方:地骨皮、茯苓、甘草、柴胡、半夏、人參、知母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錢,水煎服。
大羌活湯
配方:羌活、獨活、防己、防風、黃芩、黃連、蒼朮、白朮、甘草(炙)、川芎、細辛各二錢,知母、生地黃各一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錢,水煎服,趁熱服用。
人參羌活散,治療傷寒時氣,頭痛發熱。
配方: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殼(麩炒)、川芎、天麻、地骨皮、甘草(炒)二分,薄荷三葉。加水煎服。
薛氏註解:此方為解肌發表,化痰利氣之劑。但元氣虛弱者,宜用清肺散。
秘旨清肺散,治療感冒發熱,流清涕,或咳嗽咳痰。症狀輕微者可自行痊癒,症狀嚴重者可用此輕和之劑。
配方:橘紅、半夏(炮)、桔梗(炒)、川芎各五分,白茯苓、桑白皮(蜜炙)各七分,甘草(炙)、防風各四分,薄荷、枯黃芩(炒)各三分,白朮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