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小兒直訣》~ 卷四 (6)
卷四 (6)
1. 卷四
使君子丸,治臟腑虛滑,及疳瘦下利,腹脅脹滿,不思乳食。
使君子(肉,一兩,麵煨),甘草(炙),訶子肉(半生半煨),厚朴(薑汁炙),青黛(各五錢),陳皮(二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三五丸,米飲化下。
白玉散,治丹瘤。
白土(三錢五分),寒水石(五錢)
上為末,用米醋或新水調塗。
薛按:前方性味寒涼,六腑受患,毒發於表,二便調和,乳食如常,固為可用。若胃氣虛弱者,反凝滯瘀血,益增其患重者須吮毒血,各聚於一處,砭出以泄之。遍身者當隨其患處,各吮聚砭之,更服仙方活命飲。大便不通者,更加大黃。如不應,用大連翹飲。治法雖多,無如砭之法為良。百日內患者難治。
神功散,治瘡瘍腫臖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潰者敷之即愈。丹瘤用之尤妙。
黃柏(炒),草烏(炒),血竭(各等分)
上為末,調敷患處。
柳葉散,治熱毒口瘡。
黃柏(炒),蒲黃,青黛(真正者),人中白(煅,各等分)
上為末敷之。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毒,未成內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排膿止痛之聖藥也。(若膿出而腫痛不止者,元氣虛也,當補之。)
穿山甲,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天花粉,貝母(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一錢)
上每服二三錢,酒水各半煎。
塌氣丸,治肚腹虛脹。
胡椒(一兩),蠍尾(五錢,去毒)
上為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陳米飲下。
薛按:前症屬脾肺虛,水氣泛而喘急浮腫,必兼溫補脾土,以生肺金,而氣自運行矣。但前藥性屬辛熱,雖能祛散寒邪,而恐真氣反傷,不可過劑。
消積丸,治食積,大便酸臭發熱。
丁香(九個),縮砂(十二個),巴豆(二粒,去皮、心、膜),烏梅肉(三個)
上為末,麵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
薛按:前症若食積既去而熱不退,或作嘔少食,宜用五味導功散,以補胃氣。或用四君子加半夏、藿香,以安中氣。若兼泄瀉,用六君子湯。如不應,加升麻、柴胡,以升補脾氣。若久瀉不已,宜用補中益氣湯,以升補陽氣。若虛寒,加炮薑、木香。如不應,兼以四神丸,以補脾腎。若體瘦潮熱,口渴,大便不調,宜用肥兒丸,以消疳積。
保和丸,治食積。
山楂(二兩),神麯(二兩),半夏,茯苓(各一兩),陳皮,連翹,蘿蔔子(各五錢)
上為末,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
清中解鬱湯,治脾氣虛弱,飲食停滯,鬱熱生痰,或身發赤暈。
白朮(炒),茯苓,陳皮,山梔(炒),山楂,神麯(炒),麥芽(炒),川芎,桔梗,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卷四]
使君子丸:治療臟腑虛弱滑泄,以及疳積消瘦、腹瀉、腹脅脹滿、不思飲食。
藥材:使君子肉(一兩,用麵粉煨制)、炙甘草、半生半煨訶子肉、薑汁炙厚朴、青黛、陳皮(各如方劑所述)。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芡實。
用法: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米湯送服。
白玉散:治療丹毒腫瘤。
藥材:白土、寒水石(各如方劑所述)。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醋或清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薛氏按語:此方藥性寒涼,適用於六腑受邪,毒邪發於體表,二便正常,飲食如常的患者。但若胃氣虛弱者,反而可能凝滯瘀血,加重病情。此時需用吸吮的方法將毒血聚集在一起,用砭石挑出排泄。若全身多處患病,則應針對每個患處進行吸吮、聚集、挑刺,並服用仙方活命飲。若大便不通,可加用大黃;若仍無效,則使用大連翹飲。雖然治療方法很多,但砭石療法最佳。百日內的患者較難治療。
神功散:治療瘡瘍腫痛。未成膿者敷上即可消散,已潰者敷上即可痊癒,治療丹毒尤為有效。
藥材:炒黃柏、炒草烏、血竭(等量)。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調和後敷於患處。
柳葉散:治療熱毒引起的口腔潰瘍。
藥材:炒黃柏、蒲黃、真青黛、煅人中白(等量)。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後敷於患處。
仙方活命飲:治療一切瘡毒,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則使其潰破。此為消毒排膿止痛的良藥。(若膿已排出但腫痛不止,則屬元氣虛弱,需補益元氣。)
藥材:穿山甲、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天花粉、貝母(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一錢)。
用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等量酒水煎服。
塌氣丸:治療腹部虛脹。
藥材:胡椒(一兩)、去毒蠍尾(五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劑,大小如粟米。
用法: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陳米湯送服。
薛氏按語:此症屬於脾肺虛弱,水氣泛溢而導致喘促浮腫,必須同時溫補脾土,以滋生肺金,則氣機自然運行。但此方藥性辛熱,雖能祛散寒邪,但恐傷及真氣,不可過量服用。
消積丸:治療食積,症狀為大便酸臭、發熱。
藥材:丁香、縮砂仁、去皮、心、膜巴豆、烏梅肉(各如方劑所述)。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劑,大小如黍米。
用法: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溫水送服。
薛氏按語:若食積已去而熱未退,或伴有嘔吐、食慾不振,宜用五味導功散補益胃氣,或用四君子湯加半夏、藿香以安撫中氣;若兼有腹瀉,則用六君子湯;若無效,可加升麻、柴胡以升補脾氣;若久瀉不止,則用補中益氣湯以升補陽氣;若兼有虛寒,可加炮薑、木香;若仍無效,可加用四神丸以補益脾腎;若體瘦、潮熱、口渴、大便不調,則用肥兒丸以消疳積。
保和丸:治療食積。
藥材:山楂、神麴、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蘿蔔子(各如方劑所述)。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粥糊做成丸劑,大小如桐子。
用法: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白湯送服。
清中解鬱湯:治療脾氣虛弱,飲食停滯,鬱熱生痰,或伴有面紅發熱。
藥材:炒白朮、茯苓、陳皮、炒山梔、山楂、炒神麴、炒麥芽、川芎、桔梗、炙甘草(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