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小兒直訣》~ 卷四 (3)
卷四 (3)
1. 卷四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
七味白朮散,治吐瀉,或病後津液不足,口乾作渴。
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炙),霍香葉(各一錢),乾葛(二錢,能鼓胃氣上行,生津液,陽明經藥也。)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
薛按:胃傷則嘔,脾傷則瀉,故用前藥調補胃氣,以化生津液不足者。用四君子湯尤效。
秘旨補脾湯,治久病面黃肌瘦,咬牙目札,頭髮稀少。誤服所致。
人參,白朮(各一錢),白芍藥(酒炒),白茯苓(各八分),陳皮,川芎(各六分),甘草(炙),黃耆(蜜炙),當歸(酒洗,各四分)
上每服二三錢,姜水煎。
瀉白散,治肺經實熱,咳嗽痰喘。
桑根白皮(炒,瀉肺氣之有餘。有餘者,邪有餘也),地骨皮(各一兩),炙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入粳米(百粒,水煎。)
薛按:《活人方》云:喘者,肺氣有餘也。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肺氣盛者,乃肺中之火盛也;有餘者,肺中之邪有餘也。故用前藥以瀉之。若土虛不能生肺,用補中益氣湯。火來剋金,用人參平肺散。腎水奪母之氣,或陰火上炎,用地黃丸。若肺虛肝木乘侮,先用阿膠散,後用瀉青丸,若因乳母肺經受症,致兒為患,母服前散。
若因乳母感冒風寒,肺經鬱熱,致兒為患,用十味參蘇飲。若因乳母膏粱醇酒積熱,致兒為患,用加味清胃散。
阿膠散,治肺虛咳嗽,口乾作渴。
明阿膠(一兩,麵炒,能補氣不足),甘草(炙,一錢),馬兜鈴(五錢,主肺熱咳嗽,清肺補肺),糯米(一兩),杏仁(七個,去皮尖,下喘,用治氣也),鼠黏子(二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薛按:前症若因脾胃弱而肺氣虛者,宜用補中益氣湯。若肺金自虛者,宜用四君子湯。
地黃丸,治腎虛解顱,或行遲、語遲等症。
熱地黃(八錢,酒洗,益腎水真陰,補血虛),山茱萸肉(補腎益精),乾山藥(各四錢,涼而能補),澤瀉(補陰,入腎經),牡丹皮(涼腎,瀉陰中之火,治足少陰無汗之骨蒸),白茯苓(各三錢,入壬癸)
上地黃杵膏,余為末,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薛按:前丸治腎經虛熱作渴,小便淋秘,痰氣上壅;或肝經血虛,燥熱風客,淫氣面熊,瘰癧結核,或四肢發搐,眼目瞤動;或肺經虛火,咳嗽吐血,頭目眩暈,或咽喉燥痛,口舌瘡裂;或心經血虛有火,自汗盜汗,便血諸血;或脾虛濕熱,下刑于腎,腰膝不利,或疥癬瘡毒等症,並用前藥為主,而佐以各臟之藥。
大抵此藥為天一生水之劑,若稟賦不足,肢體瘦弱,解顱失音;或畏明下竄,五遲五軟,腎疳肝疳;或早近女色,精氣虧損,五臟齊損,凡諸虛不足之症,皆用此以滋化源,其功不能盡述。
白話文:
[卷四]
七味白朮散,主治嘔吐腹瀉,或病後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處方: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炙甘草、霍香葉(各一錢),乾葛(二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服。
薛氏註解:胃受損則嘔吐,脾受損則腹瀉,因此用上述藥物調補胃氣,以改善津液不足的情況。服用四君子湯效果更佳。
秘旨補脾湯,主治久病導致面色萎黃、消瘦、牙關緊閉、視力模糊、頭髮稀疏等症狀,多因服藥錯誤引起。處方:人參、白朮(各一錢),酒炒白芍藥、白茯苓(各八分),陳皮、川芎(各六分),炙甘草、蜜炙黃耆、酒洗當歸(各四分)。每次服用二三錢,用薑汁水煎服。
瀉白散,主治肺經實熱,咳嗽痰喘。處方:炒桑根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炙甘草(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二錢,加一百粒粳米一起用水煎服。
薛氏註解:《活人方》記載:喘息是肺氣過盛的表現。氣盛應視為氣虛,過盛應視為不足。肺氣盛,實為肺中火盛;過盛,實為肺中邪氣過盛。因此用上述藥物瀉火。如果脾虛不能滋養肺,則應服用補中益氣湯;若肝火克金,則應服用人參平肺散;若腎水虧損,或陰虛火旺,則應服用地黃丸;若肺虛肝木乘克,則先用阿膠散,後用瀉青丸。如果因哺乳母親肺經受病,導致嬰兒生病,母親應服用瀉白散。如果因哺乳母親感冒風寒,肺經鬱熱,導致嬰兒生病,則應服用十味參蘇飲;如果因哺乳母親飲食過度,積熱內蘊,導致嬰兒生病,則應服用加味清胃散。
阿膠散,主治肺虛咳嗽,口乾舌燥。處方:麵炒明阿膠(一兩),炙甘草(一錢),馬兜鈴(五錢),糯米(一兩),去皮尖杏仁(七個),鼠黏子(二錢五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薛氏註解:如果上述症狀是由於脾胃虛弱導致肺氣虛弱引起,則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肺金本身虛弱,則應服用四君子湯。
地黃丸,主治腎虛導致頭暈目眩,或動作遲緩、言語遲鈍等症。處方:酒洗熱地黃(八錢),山茱萸肉、乾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錢)。將地黃搗成膏狀,其餘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薛氏註解:此丸藥主治腎經虛熱口渴,小便不利,痰氣上逆;或肝經血虛,燥熱風邪入侵,面部浮腫,瘰癧結核;或四肢抽搐,眼球震顫;或肺經虛火,咳嗽咯血,頭暈目眩;或咽喉乾燥疼痛,口舌生瘡;或心經血虛有火,自汗盜汗,便血等症。此方以滋補腎經為主,再根據其他臟腑的病情酌情配伍。
總之,此藥方是滋補腎陰的藥方,適用於先天不足,體質瘦弱,頭暈目眩失語;或畏光、下肢無力、肢體癱軟,腎疳肝疳;或房事過度,精氣虧損,五臟俱損等各種虛弱症狀,皆可用此方來滋養身體,其功效無法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