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藥證直訣》~
1. 卷上·脈證治法
2. 小兒脈法
脈亂不治,氣不和絃急,傷食沉緩,虛驚促急,風浮,冷沉細。
白話文:
在《小兒脈法》這段文字中,其現代白話文翻譯為:「如果孩童的脈象紊亂,通常表示病情較難治療;若氣血不調且脈象呈現緊繃如絃的狀態,多是因為飲食過量所導致;若因心理驚嚇造成身體虛弱,脈象則會顯得快速而急促;倘若是受風邪影響,脈象會偏浮;而若是體內有寒氣,脈象就會呈現沉而細微的特徵。」
3. 變蒸
小兒在母腹中,乃生骨氣,五臟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後,即長骨脈,五臟六腑之神智也。變者,易也。(巢論云:上多變氣。)又生變蒸者,自內而長,自下而上,又身熱,故以生之日後,三十二日一變。變每畢,即情性有異於前。何者?長生腑臟智意故也。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人有三百六十五骨,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外,有三百二十數。
自生下,骨一日十段而上之,十日百段。三十二日計三百二十段,為一遍。亦曰一蒸。骨之餘氣,自腦分入齦中,作三十二齒。而齒牙有不及三十二數者,由變不足其常也。或二十八日即至,長二十八齒,以下仿此,但不過三十二之數也。凡一周遍,乃發虛熱,諸病如是。十周則小蒸畢也。
計三百二十日生骨氣,乃全而未壯也。故初三十二日一變,生腎生志。六十四日再變生膀胱。其發耳與䯌冷。腎與膀胱俱主於水,水數一,故先變。生之九十六日三變,生心喜。一百二十八日四變生小腸。其發汗出而微驚。心為火,火數二,一百六十日五變生肝哭。一百九十二日六變生膽。
其發目不開而赤。肝主木,木數三。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肺聲。二百五十六日八變生大腸。其髮膚熱而汗或不汗。肺屬金,金數四。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脾智。三百二十日十變生胃。其發不食,腸痛而吐乳。此後乃齒生,能言知喜怒,故云始全也。太倉云:氣入四肢,長碎骨於十變。
後六十四日長其經脈,手足受血,故手能持物,足能行立也。經云:變且蒸,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也。師曰:不汗而熱者,發其汗,大吐者,微下,不可余治。是以小兒須變蒸。脫齒者,如花之易苗。所謂不及三十二齒,由變之不及。齒當與變日相合也,年壯而視齒方明。
白話文:
在母體內的胎兒,骨骼、五臟六腑雖已形成,但尚未完全成熟。出生後,開始發展骨骼和脈絡,並使五臟六腑的功能逐漸完善。"變"指的是改變,"蒸"是指隨著時間推移,體內的能量由內而外,由下至上逐漸發育,並伴隨身體發熱現象。因此,自出生起,每隔三十二天,寶寶的身體就會發生一次變化。每次變蒸結束,寶寶的情緒和性格都會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臟器功能和智力都在不斷地發展。
人體共有三百六十五塊骨頭,除了手腳中的四十五塊細小骨頭,剩下的三百二十塊骨頭在出生後會以每天十段的速度向上生長,十天就可增長一百段。到了三十二天,就能累積到三百二十段,完成了一次變蒸。骨頭的剩餘能量會從腦部分散到齦中,形成三十二顆牙齒。有些人可能沒有長滿三十二顆牙齒,這是因為他們的變蒸過程未達到正常水平。有些人在二十八天就完成了變蒸,只長了二十八顆牙齒,其餘類推,但不會超過三十二顆。
經過十次變蒸,也就是三百二十天,寶寶的骨骼和相關功能才會基本發展完成,但還未達到強壯的狀態。在前三十二天的第一次變蒸,主要發展腎臟和意志力。六十四天的第二次變蒸,則會發展膀胱,同時可能會出現耳朵和腳部冰冷的現象。腎臟和膀胱都與水相關,所以它們最先發育。九十六天的第三次變蒸,會發展心臟和喜悅的情感。一百二十八天的第四次變蒸,會發展小腸,可能會出現出汗和輕微驚嚇的反應。心臟與火相關,所以它的發育排在第二位。一百六十天的第五次變蒸,會發展肝臟和哭泣的能力。一百九十二天的第六次變蒸,會發展膽囊。
在兩百二十四天的第七次變蒸,會發展肺部和聲音。兩百五十六天的第八次變蒸,會發展大腸,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熱和出汗或不出汗的反應。肺部與金相關,所以它的發育排在第四位。兩百八十八天的第九次變蒸,會發展脾臟和智慧。三百二十天的第十次變蒸,會發展胃部。可能會出現不想吃東西、腸痛和嘔吐乳汁的反應。此後,寶寶的牙齒開始生長,並能說話,知道喜怒,這就是所謂的「始全」。
在三百二十天的第十次變蒸後,再過六十四天,寶寶的經脈開始發展,手腳開始接受血液供應,所以手可以抓握物品,腳可以行走站立。在中醫理論中,變蒸是指在每一次變蒸結束時,寶寶的年齡正好增加了一歲。如果寶寶不出汗但身體發熱,應該讓他出汗。如果他大量嘔吐,可以輕微瀉下,但不能過度治療。因此,變蒸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是必要的。換牙就像植物更換新苗一樣自然。如果牙齒數量不足三十二顆,是因為變蒸過程未達到正常水平。牙齒的數量應該與變蒸的天數相符合,等到年紀大一點,看牙齒的情況才能更清楚。
希望這個翻譯對你有幫助!
4. 五臟所主
心主驚。實則叫哭發熱,飲水而搖(聚珍本作搐);虛則臥而悸動不安。
肝主風。實則目直,大叫,呵欠,項急,頓悶;虛則咬牙,多欠氣。熱則外生氣;濕則內生氣。
脾主困。實則困睡,身熱,飲水;虛則吐瀉,生風。
肺主喘。實則悶亂喘促,有飲水者,有不飲水者;虛則哽氣,長出氣。
腎主虛,無實也。惟瘡疹,腎實則變黑陷。
更當別虛實證。假如肺病又見肝證,咬牙多呵欠者,易治,肝虛不能勝肺故也。若目直、大叫哭、項急、頓悶者,難治。蓋肺久病則虛冷,肝強實而反勝肺也。視病之新久虛實,虛則補母,實則瀉子。
白話文:
[心臟主管情緒驚嚇]。如果心臟功能過盛,會出現尖叫、發燒,喝水後身體會抖動(有些版本記載為抽搐);若是心臟功能不足,則會躺在牀上心悸,感到極度不安。
[肝臟主管風象]。如果肝臟功能過盛,眼睛會凝視不動,大聲喊叫,打哈欠,脖子僵硬,偶爾會昏厥;若是肝臟功能不足,會咬緊牙關,頻繁地喘氣。肝臟熱時,會在體表產生氣象;若是肝臟濕氣重,則在體內產生氣象。
[脾臟主管疲倦]。如果脾臟功能過盛,會感到非常疲倦想睡覺,身體發熱,想喝水;若是脾臟功能不足,會嘔吐腹瀉,並可能引發風疾。
[肺臟主管喘息]。如果肺臟功能過盛,會感到胸悶混亂,呼吸急促,有的人會喝水,有的則不會;若是肺臟功能不足,會有吞嚥困難,常長籲短嘆。
[腎臟主管虛弱,並無過盛的情況]。只有在瘡疹的情況下,腎臟功能過盛,會導致皮膚問題變黑且凹陷。
此外,還應進一步辨別虛實證狀。例如,如果肺部疾病同時出現肝臟的症狀,如咬緊牙關和頻繁打哈欠,這種情況較容易治療,因為這是肝臟虛弱,無法壓制肺部所致。但如果是眼睛凝視不動,大聲哭喊,脖子僵硬,偶爾會昏厥,這種情況則較難治療。因為長期的肺部疾病會導致虛弱和寒冷,而強壯的肝臟反而會壓制肺部。根據病情的新舊和虛實,虛弱時應補充母親的臟器,過盛時則應調節兒子的臟器。
5. 五臟病
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頓悶,項急。
心病,多叫哭,驚悸,手足動搖,發熱飲水。
脾病,困睡,泄瀉,不思飲食。
肺病,悶亂哽氣,長出氣,氣短喘息。
腎病,無精光,畏明,體骨重。
白話文:
[五臟病症]
肝臟疾病的症狀可能包括哭泣喊叫,眼睛瞪大,頻繁打哈欠,感到悶鬱,以及頸部緊繃。
心臟問題可能會讓人傾向於哭泣喊叫,易受驚嚇,手腳不由自主地顫抖,並有發燒和想喝水的現象。
脾胃疾病可能讓人感到疲倦嗜睡,有腹瀉症狀,並且對食物缺乏興趣。
肺部疾病可能會讓人感到胸悶、呼吸困難,常會深呼吸,氣短且伴有喘息。
腎臟疾病可能會讓人失去活力,畏懼強光,全身骨骼感覺沉重。
6. 肝外感生風
呵欠,頓悶,口中氣熱。當發散,大青膏主之。若能食,飲水不止,當大黃丸微下之。余不可下。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肝臟外感導致風症]
症狀表現為頻繁打哈欠,突然間的悶脹不適,以及口中有熱氣。對此情況,應採取發汗解表的方式治療,可以使用大青膏作為主要藥物。
如果患者胃口正常,但卻持續不斷地想喝水,這時應使用大黃丸來輕微瀉下,以調理身體。但除了這種情況之外,其他狀況下則不宜使用瀉下藥物。
7. 肝熱
手尋衣領及亂捻物,瀉青丸主之。壯熱飲水,喘悶,瀉白散主之。
白話文:
病人會不由自主地去拉扯衣領或是無意識地搓揉物品,這時可用瀉青丸來治療。如果患者有高燒並渴求喝水,同時伴有喘息和胸悶的情況,則應使用瀉白散來處理。
8. 肺熱
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因為肺部過熱導致用手去揉捏眉毛、眼睛、鼻子和臉部等部位,可以使用甘桔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9. 肺盛復有風冷
胸滿短氣,氣急喘嗽上氣。當先散肺,後發散風冷。散肺,瀉白散、大青膏主之。肺不傷寒則不胸滿。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肺功能亢進再加風寒侵襲]
出現胸口悶脹,呼吸短促,氣喘咳嗽以及上氣不接下氣的症狀。應先調理肺部,隨後去除體內的風寒。調理肺部可用瀉白散和大青膏這兩種藥物。若肺部未受寒氣影響,就不會有胸口悶脹的問題。
10. 肺虛熱
唇深紅色,治之散肺。虛熱,少服瀉白散。
白話文:
嘴脣呈現深紅色,這需要調理肺部來治療。若是虛性熱症,可以少量服用瀉白散來治療。
11. 肺臟怯
唇白色,當補肺,阿膠散主之。若悶亂氣粗,喘促哽氣者,難治,肺虛損故也。
脾肺病久,則虛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虛,不能相營,故名曰怯肺,主唇白。白而澤者吉,白如枯骨者死。
白話文:
[肺臟功能弱]
嘴脣呈現白色,這表示肺臟需要滋補,可使用阿膠散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但如果出現呼吸困難、氣喘、喉嚨有梗塞感等症狀,則病情較為嚴重,多是因為肺臟虛弱造成的。
長期的脾肺疾病會導致身體虛弱及嘴脣變白。在中醫理論中,脾臟被視為肺臟的「母親」,如果母子兩者都處於虛弱狀態,彼此無法互相滋養,這種情況就稱為「肺臟怯」,其特徵之一就是嘴脣發白。若嘴脣白且帶有光澤,病情可能還會好轉;但若嘴脣白得像乾枯的骨頭,那預後就不佳了。
12. 心熱
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熱也。導赤散主之。
心氣熱則心胸亦熱,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臥。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在觀察一個人的睡眠時,如果發現他口中的氣息溫熱,或是面向下睡覺,甚至出現磨牙的現象,這些都可能是心火旺盛的表現。對於這樣的情況,可以使用導赤散這種藥方來調理。
當心臟的氣血過於熱盛,會導致胸口也感到熱感,想說話卻力不從心,並且會有想要接近冷涼地方的感覺,因此會選擇面向下睡覺。
13. 心實
心氣實則氣上下行澀,合臥則氣不得通。故喜仰臥,則氣得上下通也。瀉心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心臟的功能過度活躍,會導致氣在體內上下的運行變得不順暢,當躺下時,這種氣的流通會更加受阻,所以患者會偏好仰臥的姿勢,因為這樣可以讓氣更順利地在身體上下流通。這種情況,會使用瀉心湯來治療。
14. 腎虛
兒本虛怯,由胎氣不成,則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顱即解,(囟開也,)面色㿠白。此皆難養,縱長不過八八之數。若恣色欲多,不及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腎虛者,非也。又腎氣不足,則下竄,蓋骨重惟欲墜於下而縮身也。腎水,陰也,腎虛則畏明,皆宜補腎,地黃丸主之。
白話文:
[腎虛]的問題是這樣的:孩子如果本來就體質虛弱,這是由於在母胎中發育不良,導致精神力不足。他們的眼睛通常會有較多的白色部分,頭骨也可能未能完全閉合,臉色呈現蒼白。這種體質的孩子很難養育,即使能成長,往往也只能活到六十四歲左右。如果過度縱慾,甚至可能不到四十歲就會死亡。當然,也有因為生病導致腎虛的情況,但這不是我們這裡所討論的。
再者,當腎氣不足時,人體會有往下沉的感覺,這是因為骨骼沉重,有往下墜的趨勢,導致身體蜷縮。腎臟屬水,是人體的陰性能量,腎虛的人會畏懼光亮。對於腎虛的情況,都應該進行腎臟的滋補,地黃丸可以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