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乙

《小兒藥證直訣》~ 原序

回本書目錄

原序

1. 原序

醫之為藝誠難矣,而治小兒為尤難。自六歲以下,黃帝不載其說,始有《顱囟經》,以占壽夭死生之候。則小兒之病,雖黃帝猶難之,其難一也。脈法雖曰八至為和平,十至為有病,然小兒脈微難見,醫為持脈,又多驚啼,而不得其審,其難二也。脈既難憑,必資外證。而其骨氣未成,形聲未正,悲啼喜笑,變態不常,其難三也。

白話文:

醫術本就艱難,而治療小兒尤其困難。六歲以下的孩童,黃帝沒有記載其徵兆,直到《顱囟經》的出現,才用囟門來推斷壽夭生死。可見小兒的疾病,即使黃帝也很難診治,這是其一難。

脈診雖然說脈搏八至為正常,十至為有病,但小兒脈搏微弱難見,醫生把脈時,孩子又常常驚嚇哭啼,無法好好診脈,這是其二難。

脈診難以依賴後,只能藉助外證。然而,小兒骨氣未全,形聲未定,時而哭泣時而歡笑,表現變化無常,這是其三難。

問而知之,醫之工也。而小兒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其難四也。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又所用多犀、珠、龍、麝,醫苟難辨,何以已疾?其難五也。種種隱奧,其難固多。

白話文:

詢問病情的症狀來瞭解病情,是醫師的基本工作。但小孩通常不會說話,就算會說也不一定可靠,這是困難之處。小孩的臟腑嬌嫩脆弱,容易虛損或實熱,而且小孩常用到的藥材如犀角、珍珠、龍涎香、麝香等,如果醫生辨別不清,如何能治好病?此外,還有許多深奧難懂的地方,因此其中的難處實在很多。

余嘗致思於此,又目見庸醫妄施方藥而殺之者,十常四五,良可哀也!蓋小兒治法,散在諸書,又多出於近世臆說,汗漫難據,求其要妙,豈易得哉!太醫丞錢乙,字仲陽,汶上人。其治小兒,該括古今,又多自得,著名於時。其法簡易精審,如指諸掌。先子治平中登第,調須城尉識之。

白話文:

我曾經對這個問題深思熟慮,也親眼看到庸醫濫開藥方,導致十個兒童中就有四、五個死亡,令人痛心!小兒科的治療方法散見於各書之中,而且多出於近世的臆測,空泛不實,難以依據,要探討其精要奧妙,談何容易!太醫丞錢乙,字仲陽,是汶上人。他擅長治療小兒科疾病,旁徵博引,融會貫通,又有很多自己的獨到見解,在當時享有盛名。他的方法簡潔精妙,猶如指掌中的事物一樣清晰易懂。先父在治理平年間考中進士,擔任須城尉時與錢乙相識。

餘五六歲時,病驚疳癖瘕,屢至危殆,皆仲陽拯之良愈。是時仲陽年尚少,不肯輕傳其書。余家所傳者,才十餘方耳!大觀初,余筮仕汝海,而仲陽老矣。於親舊間,始得說證數十條。後六年,又得雜方。蓋晚年所得益妙。比於京師,復見別本。然旋著旋傳,皆雜亂。初無紀律,互有得失,因得參校焉。

白話文:

在我五、六歲時,患有驚風、疳積、瘕脹等疾病,多次處於危重狀態,都是仲陽先生救治才安然康復。那時候仲陽先生還很年輕,不願意輕易傳授他的醫書。我家中所傳的,只有十幾張方劑而已。大觀初年,我到臨海去做官,而仲陽先生已經老了。在親朋好友間,才得以獲知數十條疾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六年後,我又得到了他的其他方劑。這些方劑是他晚年的心得,更加精妙。後來在京師,我又見到了不同的版本。但是這些版本都是邊寫邊傳播,所以很雜亂無序。既有得也有失,因此我就根據這些版本進行了整理和校對。

其先後則次之,重複則削之,訛謬則正之,俚語則易之。上卷脈證治法,中卷記嘗所治病,下卷諸方,而書以全。於是古今治小兒之法,不可以加矣。余念博愛者,仁者之用心,幼幼者聖人之遺訓,此惠可不廣耶!將傳之好事者,使幼者免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此余之志也。因以明仲陽之術於無窮焉。

白話文:

按照古書的記載順序排列,重複的內容去除,錯誤的內容更正,通俗的語言改寫。上卷介紹脈象、診斷和治療方法,中卷記錄曾經治療過的疾病,下卷收錄各種藥方,以此來完整呈現。這樣,古今治療小兒疾病的方法就有了完整的記載,難以再做補充。我認為,廣施愛心是仁者的用心,愛護幼小是聖人的教誨,這份仁慈怎麼能不廣泛傳播呢!所以我打算把它傳授給有心人,讓幼兒免於夭折的痛苦,讓老人不再有痛失愛子的悲傷,這也是我的心願。這樣,明仲陽的醫術就可以永遠流傳下去。

宣教郎大梁閻季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