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凡例
凡例
1. 凡例
一古人因病立方,加減出入,俱有深意。若不明其受病之由,與用方之所以能治其病之故,而概執方以治之,其不至於誤世殃人者幾希。茲集病情方意,互相闡發,庶便資用,若每方皆釋,則重複煩瑣,反生厭瀆。故前後間見,詳略不一,或釋制方之意,或擬加減之法,讀者匯觀而統會之可也。
一人身一小天地也,當天地初開,氣化濃密,則受氣常強。及其久也,氣化漸薄,則受氣常弱。嘗考五帝之壽,咸逾百歲,三王之後,及百者鮮矣。故東漢之世,仲景處方,輒以兩計。宋元而後,東垣丹溪,不過錢計而已。豈非深明造化,與時偕行者與。今去宋元又遠,元氣轉薄,所以臨證施治,多事調養,專防克伐,多事溫補,痛戒寒涼,此今時治法之變通也。
若執成方,或矜家秘,惟知盡劑,不顧本元,惟知古法,不審時宜,則輕病即重,重病即死矣。有利濟之心者,宜加戰兢焉。
一成無己所注仲景之方,不過循文訓釋而已,近世如方中行喻嘉言周揚俊輩,於仲景傷寒論,俱有發明,而喻氏尤能闡發其精義,故本集採錄獨多。
一吳鶴皋之醫方考,門分七十,則嫌其多;方凡七百首,每證不過數方,則嫌其少,如五積散逍遙散,皆不入選,不無闕略。近日汪訒庵醫方集解,門分二十有一,正方三百有奇,附方之數過之,但專錄古方,未及新方。茲集門分二十有五,古方新方共一千一百餘首,似已足盡醫療之法,其有未備。學者其神明而推廣之,比例而善用之,則得矣。
一集中所分門類,醫學始於靈素,故首列內經之方。而人之由生,全賴夫氣,故先治氣。血者所以配氣,故次理血,今人血氣虧者甚多,故次補養。而大虛者防滑脫,故次澀固。及受病則有汗吐下三法,故次發表湧吐攻裡。又有宜緩攻者,故次消導。若病在半表半裡,法當和解,故次和解。
又有表證未除,里證又急者,當表裡交治,故次表裡。而受病之因,多起於六淫,故次風寒暑濕燥火。而病有因痰者,故次除痰。有因蟲者,故次殺蟲。至於婦人小兒癰瘍眼目,各有專科。茲集欲便於用,故每科略取數方,以備採擇。又錄救急之方,以應倉猝。
白話文:
古人因為疾病而設立的藥方,其中的加減變化,都有其深遠的意義。如果不能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以及藥方能夠治療疾病的道理,就隨意拿著藥方來治病,那導致誤人害命的情況就很少能避免了。現在我把疾病的情況和藥方的用意匯集在一起,互相闡發說明,希望能方便大家參考運用。如果每個藥方都加以解釋,就會變得重複繁瑣,反而讓人厭煩。因此,內容會前後穿插出現,詳略不一,有時解釋藥方的用意,有時提出加減藥物的方法,希望讀者能夠綜合觀察,融會貫通。
人身就像一個小天地,當天地剛開始形成時,氣的變化濃厚,人所承受的氣也通常比較強盛。等到時間久了,氣的變化漸漸稀薄,人所承受的氣也變得比較虛弱。考察古代五帝的壽命,都超過百歲,而三王之後,能夠活到一百歲的就很少了。因此,東漢時代,張仲景開藥方,習慣用「兩」來計算藥量。到了宋朝、元朝之後,像是李東垣、朱丹溪,開藥方不過是用「錢」來計算藥量而已。這難道不是因為他們深刻了解造化,並且能與時俱進嗎?如今距離宋元又更加遙遠,元氣變得更為虛弱,因此臨床治療時,大多要注重調養,特別要防範過度攻伐,多用溫補的藥物,嚴格戒用寒涼的藥物,這是現在治療方法需要變通的地方。
如果執著於現成的藥方,或是自誇家傳秘方,只知道用盡藥劑,不顧及人體的根本元氣;只知道遵循古法,不審時度勢,那麼輕微的疾病就會變成重病,重病就會導致死亡。有想要濟世救人的人,應該要更加謹慎小心啊。
我註解張仲景的藥方,不過是按照字面意思來解釋而已。近代像是方中行、喻嘉言、周揚俊等人,對於張仲景的《傷寒論》,都有發明和創見,而其中喻嘉言尤其能夠闡述其中的精髓,因此本書收錄他的觀點特別多。
吳鶴皋所編寫的《醫方考》,將藥方分為七十個門類,我覺得過於繁多;書中共收錄七百個藥方,每個病症不過列出幾個藥方,又覺得過少。像是五積散、逍遙散等藥方,都沒有被選入,不免有遺漏之處。近日汪訒庵所編寫的《醫方集解》,將藥方分為二十一個門類,收錄三百多個正方,附方的數量則超過這個數字,但只收錄了古方,沒有收錄新方。本書將藥方分為二十五個門類,收錄古方和新方共一千一百多個藥方,應該已經足以應付醫療上的需求,若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學習者能夠仔細研究,加以推廣,並且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這樣就能掌握其中的精髓了。
本書所分的門類,是依照醫學的起源《黃帝內經》為依據,所以首先列出《內經》的藥方。而人的生命,完全仰賴於氣,所以先從治理氣的藥方開始。血是用來配合氣的,所以接著整理血的藥方。現在的人血氣虧虛的情況很多,所以接著介紹補養的藥方。而身體極度虛弱的人,要預防精氣滑脫,所以接著介紹固澀的藥方。等到生病時,治療方法有發汗、催吐、瀉下三種,所以接著介紹發表的、催吐的、攻裡的藥方。另外還有適合緩慢攻邪的,所以接著介紹消導的藥方。如果病在半表半裡,治療方法應該是和解,所以接著介紹和解的藥方。
另外,還有表證未除,裡證又緊急的情況,應該要表裡兼治,所以接著介紹表裡雙解的藥方。而生病的原因,大多是來自於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外邪,所以接著介紹治療風、寒、暑、濕、燥、火的藥方。而有些疾病是因為痰引起的,所以接著介紹去除痰的藥方。有些疾病是因為蟲引起的,所以接著介紹殺蟲的藥方。至於婦人、小兒、癰瘍、眼目等疾病,各有專科治療。本書為了方便大家使用,所以每個專科都只略選幾個藥方,方便大家選擇。另外,也收錄了急救的藥方,以應對突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