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藥本草》~ 草部卷第二 (4)
草部卷第二 (4)
1. 40.蒔蘿
謹按《廣州記》云:生波斯國。馬芹子即黑色而重,蒔蘿子即褐色而輕。主膈氣,消食,溫胃,善滋食味。多食無損,即不可與阿魏同合,奪其味爾。(《大觀》卷九頁51,《政和》頁236,《綱目》頁1204)
白話文:
根據《廣州記》記載,蒔蘿生長於波斯國。馬芹的種子是黑色的而且比較重,而蒔蘿的種子是褐色的而且比較輕。蒔蘿主要能處理胸膈脹悶的氣滯問題,幫助消化,溫暖脾胃,並且能提升食物的美味。多吃蒔蘿對身體沒有壞處,只是不能和阿魏一起使用,會掩蓋掉彼此的味道。
2. 41.蓽澄茄
謹按《廣志》云:生諸海,嫩胡椒也。青時就樹採摘造之,有柄粗而蒂圓是也。其味辛、苦,微溫,無毒。主心腹卒痛,霍亂吐瀉,痰癖冷氣。古方偏用染髮,不用治病也。(《大觀》卷九頁49,《政和》頁235,《綱目》頁1321)
白話文:
根據《廣志》記載,蓽澄茄生長在海邊,是嫩胡椒。在它青色時就從樹上採摘製作,有粗柄和圓蒂的就是了。它的味道辛辣、帶苦,性質稍微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心腹突然疼痛、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痰積和冷氣滯留。古時候的偏方多用它來染髮,而不是用來治病。(出自《大觀》卷九第49頁,《政和》第235頁,《綱目》第1321頁)
3. 42.茅香
謹按《廣志》云:生廣南山谷。味甘,平,無毒。主小兒遍身瘡疱,以桃葉同煮浴之。合諸名香甚奇妙,尤勝舶上來者。(《大觀》卷九頁57,《政和》頁239,《綱目》頁827)
白話文:
根據《廣志》記載,茅香生長在廣南的山谷中。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用來治療小兒全身的瘡疱,可以和桃葉一起煮水給小孩洗澡。如果和各種香料混合使用,效果非常奇特美妙,甚至比從海外舶來的香料還要好。(出自《大觀本草》第九卷第57頁,《政和本草》第239頁,《本草綱目》第827頁)
4. 43.甘松香
謹按《廣志》云:生源州。苗細,引蔓而生。又陳氏云:主黑皮䵟𪒟,風疳,齒䘌,野雞痔。得白芷、附子良,合諸香及裛衣妙也。(《大觀》卷九頁52,《政和》頁236)
白話文:
根據《廣志》記載,甘松香產於源州。它的莖很細,會像藤蔓一樣攀爬生長。另外,陳氏說,甘松香主要能治療皮膚上的黑斑、風疳(一種皮膚病)、牙齦腫痛,以及野雞痔(一種痔瘡)。它與白芷、附子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如果與各種香料混合使用,或用來薰香衣服,效果也很棒。《大觀》卷九第52頁,《政和》第236頁有相關記載。
5. 44.迷迭香
味平,不治疾。燒之祛鬼氣,合羌活為丸散,夜燒之,闢蚊蚋。此外別無用矣。(《大觀》卷九頁28,《政和》頁240,《綱目》頁828)
白話文:
迷迭香味道平和,不能治療疾病。焚燒它能驅除鬼怪之氣,和羌活一起製成藥丸或藥散,在晚上焚燒,可以驅趕蚊蟲。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用途了。
6. 45.仙茅
生西域。粗細有筋,或如筆管,有節文理。其黃色多涎,梵云呼為阿輸干陀。味甘,微溫,有小毒。主風,補暖腰腳,清安五藏,強筋骨,消食。久服輕身,益顏色。自武城來,蜀中諸州皆有。葉似茅,故名曰仙茅。味辛,平,宣而復補,無大毒,有小熱,有小毒。主丈夫七傷,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陽不倦。
用時竹刀切,糯米泔浸。(《大觀》卷十一頁28,《政和》頁273,《綱目》頁751)
白話文:
仙茅產於西域一帶。它的根部粗細不一,有筋絡,有的像筆管,表面有節和紋理。顏色呈黃色,汁液黏稠,梵語稱之為阿輸干陀。味道甘甜,性微溫,帶有輕微毒性。
主要功效是治療風邪,溫補腰部和腿腳,調理安和五臟,強健筋骨,幫助消化。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改善氣色。這種藥材從武城一帶傳來,四川一帶的各個州都有出產。葉子長得像茅草,所以稱之為仙茅。味道辛辣,性平,具有宣通和補益的雙重功效,沒有太大的毒性,但有輕微的熱性和小毒。
主要用於治療男子因勞累過度或疾病造成的身體損傷,能使聽力敏銳,視力清晰,增強肌肉力量,填補骨髓,使男性生殖能力旺盛持久。
使用時要用竹刀切開,然後用糯米泔水浸泡。
7. 46.白附子
按《南州記》云:生東海,又新羅國。苗與附子相似,大溫,有小毒。主治疥癬風瘡,頭面痕,陰囊下濕,腿無力,諸風冷氣,入面脂皆好也。(《大觀》卷十一頁44,《政和》頁279,《綱目》頁976)
白話文:
據《南州記》記載,白附子生長在東海,以及新羅國。它的幼苗和附子相似,藥性很溫熱,帶有少量毒性。主要可以用來治療疥瘡、癬、風疹、臉上的疤痕、陰囊潮濕、腿腳無力、各種風寒引起的疾病。如果將它加入面脂中使用,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