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

《海藥本草》~ 木部卷第三 (2)

回本書目錄

木部卷第三 (2)

1. 58.藤黃

謹按《廣志》云:出鄂、岳等州諸山崖。其樹名海藤。花有蕊,散落石上,彼人收之,謂沙黃。就樹採者輕妙,謂之臘草。酸、澀,有毒。主蚛牙蛀齒,點之便落。據今所呼銅黃謬矣。蓋以銅、藤語訛也。按此與石淚採無異也。畫家及丹灶家並時用之。(《大觀》卷十二頁50,《政和》頁310,《綱目》頁1057)

白話文:

根據《廣志》記載,藤黃生長在鄂州、岳州等地的山崖上。這種樹叫做海藤,開的花有花蕊,花蕊散落在石頭上,當地人會收集這些花蕊,稱之為沙黃。直接從樹上採取的藤黃品質較好,稱為臘草。藤黃味道酸澀,有毒。主要用於治療蛀牙,點在蛀牙上,牙齒就會脫落。現在人們稱之為銅黃是錯誤的,應該是銅和藤的發音混淆造成的。這種藤黃的採集方式和石淚的採集方式沒有什麼不同。畫家和煉丹的人都會使用藤黃。(出自《大觀》卷十二頁50,《政和》頁310,《綱目》頁1057)

2. 59.返魂香

謹按《漢書》云:漢武帝時,西國進返魂香。《武王內傳》云:聚窟洞中,上有返魂樹,採其根於釜中,以水煮,候成汁,方去滓,重火煉之如漆,候凝,則香成也。西國使云:其香名有六。帝曰:六名何?一名返魂,一名驚精,一名回生,一名震壇,一名人馬精,一名節死香。

燒之一豆許,凡有疫死者,聞香再活,故曰返魂香也。(《大觀》卷十二頁50,《政和》頁310,《綱目》頁1381)

白話文:

根據《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期,西域國家進貢了返魂香。《武王內傳》則說,在聚窟洞中,生長著返魂樹。採集返魂樹的根放入鍋中,用水煮,等到煮成汁液後,去除雜質,再用大火熬煉,直到濃稠如漆,等它凝固後,就成了返魂香。西域使者說,這種香有六個名稱。皇帝問:「是哪六個名稱呢?」使者回答說:「第一個名稱是返魂,第二個名稱是驚精,第三個名稱是回生,第四個名稱是震壇,第五個名稱是人馬精,第六個名稱是節死香。」

只要燒一點點像豆子大小的返魂香,凡是因瘟疫而死的人,聞到香味就能再次活過來,所以稱它為返魂香。

3. 60.海紅豆

謹按徐表《南州記》云:生南海人家園圃中。大樹而生,葉圓,有莢。微寒,有小毒。主人黑皮䵟𪒟花癬,頭面遊風。宜入面藥及藻豆。近右蜀中種亦成也。(《大觀》卷十二頁51,《政和》頁310,《綱目》頁1426)

白話文:

根據徐表的《南州記》記載,海紅豆生長在南海一帶人們的庭園中。它是高大的樹木,葉子圓形,有豆莢。性質稍微寒涼,帶有小毒。聽說有主人因為皮膚黑黑的,長出像花癬一樣的斑點,或是頭臉生遊走性的皮膚病,所以適合加入治療臉部皮膚的藥方,或者搭配藻豆一起使用。最近聽說在右蜀地區種植,也能夠成功生長。(出自《大觀》卷十二頁51,《政和》頁310,《綱目》頁1426)

4. 61.落雁木

謹按徐表《南州記》云:生南海山野中。藤蔓而生,四面如刀削,代州雁門亦有。藤蘿高丈餘,雁過皆綴其中,故曰落雁木。又云雁銜至代州雁門皆放落而生,以此為名。蜀中雅州亦出。味平,溫,無毒。主風痛,傷折,腳氣腫,腹滿虛脹。以粉木同煮汁蘸洗,並立效。又主婦人陰瘡浮疱,以椿木同煮之妙也。

(《大觀》卷十二頁51,《政和》頁311,《綱目》頁1056)

白話文:

根據徐表的《南州記》記載,這種植物生長在南海山區的野外。它像藤蔓一樣生長,四面都像刀削過一樣,代州雁門也有這種植物。藤蔓可以長到一丈多高,經過的雁子常常會被纏住,所以被稱為落雁木。另一種說法是,雁子從南方銜著這種植物到代州雁門,然後放下來,它就生長了,因此得名。四川的雅州也有這種植物。它的味道平和溫潤,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風痛、跌打損傷、腳氣腫脹、腹部脹滿等症狀。把落雁木磨成粉末,和水一起煮成汁液,用來浸洗患處,效果很好。另外,也可以治療婦女陰部生瘡起泡,與椿木一起煮效果更好。

(以上內容出自《大觀》卷十二頁51,《政和》頁311,《綱目》頁1056)

5. 62.䔋木

謹按《蜀記》云:生南中八郡。樹高數十餘丈,闊四五圍。葉似飛鳥翼,皮中亦有面,彼人作餅食之。《廣志》云:作飯餌之,輕滑美好,白勝桄榔面。味平,溫,無毒。主補虛冷,消食。彼人呼為䔋面也。(《大觀》卷十二頁51,《政和》頁311,《綱目》頁1310)

白話文:

根據《蜀記》記載,䔋木生長在南方八郡。樹木高達數十丈,樹幹粗壯,直徑有四五圍。葉子形狀像飛鳥的翅膀,樹皮中也含有像麵粉一樣的物質,當地人會用它來做餅食用。《廣志》中說,用這種物質做成的飯團,口感輕盈滑潤,美味可口,比桄榔麵還要潔白。䔋木的性味平和,性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養虛弱的身體和消除消化不良。當地人稱之為䔋麵。

6. 63.柵木皮

謹按《廣志》云:生廣南山野郊漢。《爾雅》注云:柵木如桑樹。味苦,溫,無毒。主霍亂吐瀉,小兒吐乳,暖胃,正氣,並宜煎服。(《大觀》卷十二頁52,《政和》頁311,《綱目》頁1482)

白話文:

根據《廣志》記載,柵木生長在廣南一帶山區的郊外。而《爾雅》的註解說,柵木的樣子像桑樹。它的味道苦,屬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上吐下瀉,以及嬰幼兒的吐奶。它能溫暖腸胃,調正體內氣機,以上病症都適合煎煮後服用。(出自《大觀》第十二卷第52頁、《政和》第311頁、《本草綱目》第14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