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產科發蒙》~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一產二子命呼第四

一產兩子。古人所稱不一。今採錄余之所看過者。以示初學。曰雙生。(昭十一年左傳注及西京雜記)曰孿。(說文)曰孿子。(戰國策)曰兩胎。(後漢書華佗傳)曰孖。(津之切一產二子也鄭漁仲六書略)曰駢胎。(褚氏遺書)曰二胎。(病源候論)曰雙生。(公羊傳)曰孿生。

(宋伯象睽車志)曰孖生。(五雜組)曰孿生。(槐西雜誌)又揚子方言曰。陳楚之間。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秦晉之間。謂之僆子。自關而東。趙魏之間。謂之孿生。又字彙。二女曰𡦞。

白話文:

一個產婦同時生下兩個孩子,在古時候有各種不同的稱呼。現在我將我所見過的名詞整理出來,供初學者參考。這些名詞包括:雙生(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一年的注釋以及《西京雜記》);孿(出自《說文解字》);孿子(見於《戰國策》);兩胎(記載在《後漢書.華佗傳》);孖(根據《六書略》作者鄭漁仲的定義,指的是產下一對雙胞胎);駢胎(《褚氏遺書》中的用語);二胎(《病源候論》的說法);雙生(《公羊傳》中的詞彙);孿生(出現在《宋伯象睽車志》);孖生(《五雜組》中的名詞);孿生(《槐西雜誌》的稱呼)。

此外,《揚子方言》提到,在陳、楚一帶,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若一次產下兩個幼崽,會被稱為「釐孳」;在秦、晉地區,則稱之為「僆子」;從函谷關往東,趙、魏等地,則習慣上稱其為「孿生」。另外,根據《字彙》的定義,如果是一次產下兩個女兒,則稱為「𡦞」。

2. 辨孿子兄弟第五

孖生之疑,兄弟其說尚矣。何休解公羊云:其雙生也。質家據見立先生,文家據本意立後生。所謂據見者,據其所見前後生以判兄弟也。所謂本意者,其意以為後生者先受胎,故以先生為弟,以後生為兄也。是殷周文質之所以殊也。西京雜記,霍光引殷王祖甲、許釐莊公、楚太夫唐勒、鄭昌峕、文長蒨、滕公、李生,皆一產二子,並以前生者為長證之,則亦似無異論。然王長公引公羊傳,文家據本意,立後生之文,即以後生為兄,則後人不知其所適從焉。按巢氏病源論云:陽施陰化,精氣有餘,故生二胎。餘數就孖生驗其胞衣,胞一者常多,兩者甚少。夫二精交暢,當成一胎,而今二胎之成,一胞而生兩帶,則蓋其一則精氣之餘贏耳。巢氏之說似可據也。但其孖生體有肥大健強、瘦小疲弱之異焉。肥大健強者,承母將養之厚,而瘦小疲弱者,承將養之薄。此將養之厚者主,而將養之薄者客,是以不論分娩之前後,以肥大健強者為兄而可也。且夫孿子之在母腹,俱在一囊膜中,自一胞衣而承將養,又何可以受胎之前後而論之也?但胎自有主客異耳。又孿子臍帶之附胞衣,一生中央,一生一邊者多,而其居中央者必大,而居一邊者必小,此亦主客之分,最可取信者也。若孿子並健強疲弱相均,則依霍氏之說而可也。又如孿子胞各一,則此非精氣有餘者,蓋交接再各成胎者無疑也。其肥瘦強弱並無齊等,則從王氏之說而可。千載以來未有辨此義而斷之者。噫!明李空同曰:雙生以後為兄者,昧化理者也。凡產必迴轉下首,首下則生矣。即以受氣前後論,則迴轉時先氣者先生矣。凡先者宜為兄,凡先生者體較大,亦先齔云云。夫兒本蟠屈倒首於子宮中,必非為迴轉而出者也。又有一胞孿子與孿子各胞之別,李氏未辨此理,而妄以受氣先後,論先生後生,定兄弟者可謂謬矣。凡先生者體較大,亦先齔云者,亦未為盡然也。

白話文:

孿生兄弟的出生順序問題已經存在很久了。何休解釋《公羊傳》的時候說,孿生的兩個孩子,質樸的人會根據所看到的出生順序來決定哥哥和弟弟,而注重文化的人則會認為後出生的孩子是先受孕的,所以將先出生的視為弟弟,後出生的視為哥哥。這就是商朝和周朝時期對於孿生兄弟排序的不同觀念。

西京雜記中,霍光引用了殷王祖甲、許釐莊公、楚大夫唐勒、鄭昌峕、文長蒨、滕公、李生等例子,他們都是一胎生了兩個孩子,並且普遍認為先出生的為哥哥,這種觀點似乎沒有爭議。然而,王長公引用了《公羊傳》中的說法,認為應該按照後出生的為哥哥,這讓後世的人感到困惑,不知道該跟隨哪種觀點。

巢氏在《病源論》中提到,男性提供精子,女性提供卵子,如果精子的能量過剩,就會形成孿生胎兒。通過孿生胎兒的胎盤檢查,通常發現一個胎盤的情況比較多,而兩個胎盤的情況比較少。通常,兩個精子結合會形成一個胎兒,但在孿生胎兒的情況下,一個胎盤孕育出兩個胎兒,其中一個胎兒可能是因為精子能量過剩而產生的。巢氏的這個觀點似乎值得參考。

但是,孿生胎兒的體型可能會有差異,有的肥壯健康,有的瘦小虛弱。肥壯健康的胎兒可能得到了母親更多的營養供應,而瘦小虛弱的胎兒可能得到的營養較少。因此,可以根據胎兒的體型來決定哥哥和弟弟,而不是根據出生順序。孿生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裡都是在同一個囊膜中,由同一個胎盤供應營養,所以不能僅憑受孕時間來決定誰是哥哥、誰是弟弟。但是,孿生胎兒的臍帶在胎盤上的位置有時會有所不同,通常位於中央的胎兒體型較大,而位於邊緣的胎兒體型較小,這也是區分哥哥和弟弟的一個重要依據。

如果孿生胎兒的體型和健康狀況相近,可以參考霍氏的說法,以先出生的為哥哥。另外,如果孿生胎兒各自有一個胎盤,這表明他們是由不同的精子和卵子形成的,而不是因為精子能量過剩而產生的孿生胎兒。如果孿生胎兒的體型和健康狀況不一,可以參考王氏的說法,將體型較大的視為哥哥。

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夠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判斷。明朝的李空同曾經說過,將後出生的視為哥哥的人是不懂得生物學原理的。他認為,胎兒在子宮中一定是蜷縮著頭部向下,而先出生的胎兒應該是先受到氣息的影響,所以應該是哥哥。通常情況下,先出生的胎兒體型較大,並且會先開始吃奶。然而,這種說法並不一定完全正確。胎兒在子宮中並不是一定要蜷縮著頭部向下的,而且孿生胎兒還有一個區別,就是他們可能共用一個胎盤,或者各自擁有一個胎盤。李氏並沒有區分這些差異,而錯誤地將受孕順序作為決定孿生胎兒哥哥和弟弟的標準,這是錯誤的。先出生的胎兒體型較大,並且先開始吃奶的說法也未必總是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