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發蒙》~ 卷五 (11)
卷五 (11)
1. 治驗(三十四道)
乃勸主人。遂亟索予劑。又請手術。便先與含陽散。繼以盤珠煎。而後按腹數回。令離胞之黏著於子宮底者。乃欲下而視肚帶。則三裂如絲。蓋坐婆強引而傷者爾。予百計殫力。胎裂四而悉取下。此時予周身汗津津下。衣里盡如灌水。主人大喜曰。微足下荊妻已為黃泉物必矣。
便與還元煎。自此諸患脫然如失。飲食日進。數日而康寧如常。(二十五)
新輿坊木商婦。患產前兩腳浮腫。產後三日。面手大腫。小便短少。大便下利。日三四行。時時嗢嗢欲吐。如此者已三日。延余治療。診之脈沉緊。余以為臨產飲食過飽。因留停而胃中不和也。乃用胃苓湯加神麯山楂子。小便大利。下利止惡露自下。七八日而平復。(二十六)
陶器街一驛戶某妻。年三十許。稟厚豐肥。有身其腹甚大。方期月臨盆。力息重沓。腰腹烈疼。晝夜不休。坐婆二人。按腹揉腰。揮汗竭力。徒增痛苦。而不能達。已歷四日。求治於予。診之腹堅硬如石。脈不甚數。小便不通一晝夜。予雖知子死腹中。然以形體未甚衰。幸加陣痛一等。
或當娩也。乃將大劑脫花煎。水酒各二大碗濃煎與之而還矣。服一劑盡猶不娩。於是黃昏復走使邀予。予便率弟子二人往。則婦呻吟不絕口。予就診之。則才舉聲曰。腹痛不可忍。願割腹出子。則縱死無恨耳。子憐其苦楚之切。先煎人參三錢服之。然後施回生術則漸而兒頭出人門。
便命弟子出體。予則出房措劑。久之房內低語嘖嘖。予伺之謂弟子曰。曷出體之遲緩也。對曰。小子等相與湊周身力於雙手而曳之。然確然不移也。於是予復用手法齣兒右手。然後令一人踞小兒伸兩腳入婦股間抵承臀尻。而以綿衣包兒頭。兩手緊握之。別以綿布三四尺者纏縛兒頸二三匝。
而令門人及其夫緊捉其餘端。予則坐婦左傍隔腹推下胎。便一齊併力引之才得娩矣。予即以冷水一呷。送下桃花散一錢。尋與參耆芎歸大劑及糜粥。俟喘息虛里稍定。命門人取下胞衣。婦困憊太甚。仰臥裀褥。不能反側浹旬。穢物漸漸下。小水遺失不固。守用前方。精神清健。
飲餌日加。頗能起床。小水稍固。惟腹滿不減。惡露下少。不大便十餘日。臍下有一塊。大如拳硬如石。改用桃核承氣湯。則日下結糞一二枚。經五六日而惡露微微下。凡用承氣湯十有三日。塊散腹滿減。而起居如常日。唯小水時遺。因與鹿蠣湯十餘日而全愈。此等證若泥產後必逐瘀之說。
早與破血之劑。禍不旋踵也。初兒生地時。見之形體肥大。骨肉堅剛。如生後百日已上兒。宜乎其不能自娩矣。嗟微此術不死何待。(二十七)
兒玉君夫人。小產後。經血不止五十日。服芎歸膠艾湯。溫經湯。並不效。請予治之。先灸關元三十壯。將黃連解毒湯加艾葉蒲黃八貼。而經血始止。(二十八)
白話文:
治驗(三十四道)
二十五、一位產婦生產時,因胎兒黏著子宮底部,難以娩出。醫師先用含陽散、盤珠煎,並以手法幫助胎兒脫離。過程中,胎兒因產婆用力過猛而撕裂,醫師費盡力氣,將胎兒碎片取出。產後,醫師給予還元煎,產婦很快恢復健康。
二十六、一位木商婦女產後三日,出現面手腫脹、小便短少、大便稀溏等症狀。醫師診斷為臨產飲食過飽導致胃腸不和,處方胃苓湯加神麴山楂子,產婦小便通暢,腹瀉停止,惡露排出,數日後康復。
二十七、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懷孕期間腹部很大,臨產時陣痛劇烈,持續四日,產婆也束手無策。醫師診斷為胎死腹中,但因產婦身體狀況尚可,且仍有陣痛,於是給予大劑量的脫花煎,但仍未分娩。婦女痛不欲生,請求剖腹取子。醫師先給予人參,再施以回生術,幫助胎兒娩出。因胎兒過大,娩出過程艱難,醫師與弟子合力,才順利將胎兒取出。產後,醫師給予桃花散、參耆芎歸等藥物,以及糜粥調養。產後數日,產婦出現腹脹、惡露少、便秘等症狀,醫師改用桃核承氣湯,數日後症狀緩解,最後用鹿蠣湯治療小便失禁,痊癒。
二十八、一位產婦小產後出血五十日不止,服用芎歸膠艾湯、溫經湯無效。醫師先灸關元穴,再用黃連解毒湯加艾葉、蒲黃,出血才得以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