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產科發蒙》~ 卷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2)

1. 產後蓐勞第二十五

新定補元煎(元周定),治產後蓐勞。咳嗽吐痰。寒熱盜汗。顏色青慘。或面戴陽。肢體乏力。或大便滑利者。

人參(一二錢或四五錢),白朮,炒姜,貝母,牡蠣,五味子(各一錢二分),訶子,烏梅,甘草(各五分)

以水二合半。煮取一合。去滓溫服。蒸熱加地骨皮鱉甲胡黃連。咳嗽甚者。加沙參百部根天門冬。下利不止者。加熱附子肉豆蔻。

崔氏竹葉飲,治骨蒸唇乾口燥。欲得飲水。

竹葉(一握),麥冬,半夏(各一升),甘草(炙三兩),大棗(二十枚),粳米(五合),生薑(三兩)

上水煎。溫服。

經效黃耆散,療產後汗出不止。

黃耆(十二分),白朮,牡蠣,茯苓,防風,麥冬(去心),生地黃(各八分),大棗(八個)

上以水二升。煎取七合。去滓空心溫服。(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為易於固表也。)

麻黃根散,治產後虛汗不止。

當歸,黃耆,麻黃根,牡蠣(煆為粉),人參,粉草(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新定龍骨散,此方予所新定。而治自汗盜汗之神藥也。用此莫不悉神驗。

龍骨(三錢),五倍子(五錢)

上二味。極細末。嚴醋和調貼臍中。以紙蓋其上。

白話文:

產後蓐勞第二十五

新定補元煎用於治療產後蓐勞,症狀包括咳嗽吐痰、寒熱盜汗、面色青灰慘白或面部潮紅、四肢無力,或大便稀溏。藥方包含人參(1-4錢)、白朮、炮薑、貝母、牡蠣、五味子(各1錢2分)、訶子、烏梅、甘草(各5分),加水2.5合煎至1合,去渣溫服。若症狀加重,可於服藥後再加入地骨皮、鱉甲、胡黃連;咳嗽嚴重者加沙參、百部、天門冬;腹瀉不止者加附子、肉豆蔻。

崔氏竹葉飲用於治療骨蒸、口乾唇燥、想喝水等症狀。藥方包含竹葉(一把)、麥冬、半夏(各1升)、炙甘草(3兩)、大棗(20枚)、粳米(5合)、生薑(3兩),水煎溫服。

經效黃耆散用於治療產後汗出不止。藥方包含黃耆(1.2錢)、白朮、牡蠣、茯苓、防風、麥冬(去心)、生地黃(各0.8錢)、大棗(8個),加水2升煎至0.7升,去渣空腹溫服。(黃耆配伍防風,功效更佳,易於固表。)

麻黃根散用於治療產後虛汗不止。藥方包含當歸、黃耆、麻黃根、煅牡蠣粉、人參、紫草(各等份),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4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新定龍骨散為治療自汗盜汗的特效藥方,效果顯著。藥方包含龍骨(3錢)、五倍子(5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醋調和後貼敷在肚臍,再用紙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