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產科發蒙》~ 卷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1)

1. 產後蓐勞第二十五

蓐勞者。生產後更似無它疾。數日後四體倦怠。乍起乍臥。或五心煩熱。寒熱如瘧。或自汗盜汗。咳嗽吐痰。或口舌乾燥。虛羸喘乏。腹中絞刺。是其候也。至於已上證候略具。則積日累月。漸漸柴瘠。或加下利。或加不食。或加浮腫。而終致不起矣。其始雖似無它疾。必脈細數。

或弦大無根。此際不論惡露多寡。宜用內補建中湯。若自汗盜汗者。加黃耆浮麥麻黃根。如血氣虛弱。產內失將理而成者。人參鱉甲散。三合散之類。如五心煩熱。熱熾而脈弦大有力者。加味四物湯。如四體疼痛乏力者。懷熟地湯。如虛熱悠悠。盜汗咳嗽。吐涎沫者。宜新定補元煎。

虛甚者。加人參四五錢。又宜隨證加減。如蒸蒸身熱。口舌乾燥。欲得飲水。或咳逆上氣嘔吐者。崔氏竹葉飲。如虛汗不止者。經效黃耆散。麻黃根散之類。宜選而用之。凡自汗盜汗者。用藥外並宜將龍骨散貼臍中尤效。若此症累月後。至於四體羸瘦。腕後肉脫形匾。則雖扁倉復生。

不能挽回矣。

內補建中湯(見產後)

人參鱉甲散,治蓐勞。皆由在產內未滿百日體中虛損。血氣尚弱。失於將理。或勞動作傷致成蓐勞。其狀虛羸乍起乍臥。飲食不消。時有咳嗽頭中昏痛。發歇無常。夜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拘急。沉困在床。服此大效。

黃耆,鱉甲(各一兩),牛膝(七錢半),人參,茯苓,當歸,白芍,桑寄生,麥門冬,桂心,桃仁,熟地黃,甘草(各半兩),續斷(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先以豬腎一對。去筋膜。以水兩大盞。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一盞去豬腎薑棗。然後入藥末二錢。蔥白三寸。烏梅一個。荊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晚食前溫服。神效。

三合散,治產後日久。虛勞發熱。

當歸,白芍,茯苓,地黃(各一兩),柴胡,人參(各一兩五錢),黃芩,半夏,甘草(各六錢),川芎(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水煎食前服。

加減法。如寒熱往來。臍腹脹痛。則去人參黃芩地黃加延胡桃仁。如懶食喜睡頭眩。則去柴胡加黃耆縮砂陳皮。如骨蒸盜汗自汗。則去川芎柴胡加鱉甲地骨皮牡蠣。如痰喘咳嗽。則去人參柴胡加麥冬貝母百合。如面黃肌瘦乏力。則去柴胡川芎加黃耆倍用人參。

加味四物湯(汪石山),治產後蓐勞。四肢無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熱。口乾五心如炙。熱熾而脈弦大有力者。

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各二錢半),胡黃連,蓁艽,青蒿(各五錢)

上以水五盞。煮取二盞半服。

懷熟地湯(聖濟),治產後蓐勞。寒熱肢體痛力乏。

熟地黃,當歸,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淡竹葉,鱉甲,牛膝,桂心,麥門冬(各一錢)

上水煎。溫服。

白話文:

產後蓐勞第二十五

產後蓐勞,初期看似無大礙,但數日後便會出現四肢倦怠、坐臥不安,或伴隨五心煩熱、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或自汗盜汗、咳嗽痰多,或口乾舌燥、體虛氣喘、腹痛絞刺等症狀。 若上述症狀持續存在,日積月累,身體會日漸消瘦,甚至出現腹瀉、拒食、浮腫等併發症,最終危及生命。雖然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脈象一定會細數,或弦大無力。無論惡露多少,都應該服用內補建中湯。若有自汗盜汗,則需加入黃耆、浮麥、麻黃根;若因產後氣血不足導致,則可服用人參鱉甲散或三合散;若五心煩熱,熱盛而脈象弦大有力,則服用加味四物湯;若四肢疼痛乏力,則服用懷熟地湯;若虛熱不退,伴隨盜汗、咳嗽、吐涎沫,則服用新定補元煎。

症狀嚴重者,可增加人參用量至四五錢,並根據具體症狀調整藥方。例如,若出現蒸蒸發熱、口乾舌燥、想喝水、咳嗽逆氣、嘔吐等症狀,則服用崔氏竹葉飲;若虛汗不止,則服用經效黃耆散或麻黃根散等。 自汗盜汗者,除了服用藥物,還可在肚臍貼敷龍骨散,效果更佳。若病情持續數月,導致四肢消瘦,手腕後方肌肉萎縮,即使盡全力治療,也很難痊癒。

內補建中湯、人參鱉甲散都用於治療蓐勞,此病多因產後百日內身體虛損,氣血不足,調理不當,或產後勞累所致。症狀包括體虛、坐臥不安、消化不良、偶爾咳嗽、頭痛昏沉、發熱不定、夜間盜汗、寒熱交替、背部肌肉緊張、臥床不起等。服用人參鱉甲散療效顯著。

三合散用於治療產後久病,虛勞發熱。

加味四物湯用於治療產後蓐勞,症狀為四肢無力、睡覺出汗、午後潮熱、口乾、五心煩熱,熱盛而脈象弦大有力。

懷熟地湯用於治療產後蓐勞,症狀為寒熱、肢體疼痛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