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發蒙》~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2. 鎮帶辨第一

夫婦人之有生產,天地自然之理,雖無醫藥,當無難矣。而今往往有橫生難生者,有所由來也。是故古人論七因,曰:久坐久臥,以致氣不運行,血不流順,胎亦沉滯不活動,故令難產一也。恣食厚味,不知減節,故致胎肥而難產二也。縱淫欲,火擾於中,血氣沸騰,胎元漏泄,或胎動小產,或子肥白而不壽三也。保胎之計切,而或問卜禱神,或聞適有產變者,常懷憂懼,心懸意怯,因亦致難產四也。少婦初產,神氣怯弱,子戶未舒,展轉傾側,兒不得出五也。聽從愚蠢穩婆之言,但見腹痛,遽令努力,以致橫生六也。兒未欲生,用力太早,及兒欲出母力已乏,令兒停止七也。至本朝子玄先生,則雖不盡舍其說,特論鎮帶之害於生產,列舉其弊,斷然禁之。余既信其言,每遇妊婦,叮嚀告戒,務禁鎮帶。然世俗泥滯舊習,疑而不信,孕婦亦懷恐懼,而不從之。夫以鎮帶緊扎腹者,實非所宜也。本朝習俗,孕婦五月,用鎮帶者,未知昉何時。筑紫風土記,及東鑑等諸書,皆載其事,而上自貴勝下至細民,擇其月良辰,以行賀儀,稱曰著帶者,既千有餘年,今欲使天下人悉禁之,焉可得勝乎。夫醫之臨疾病,在察機宜,貴權變,是以余則不廢舊儀,每用軟絹,或軟粗布,掩纏全腹,唯禁緊縛而已。如此則人不致疑阻,亦當免孕中疾患,而不致難生。此吾門之所法也。穩婆不解事,皆以為鎮帶緩則兒子肥大,必令孕婦緊扎其腹,以為保護切要之第一。因之榮衛失順流,而致身面浮腫,或嘔吐痞塞,種種證候。若夫壯婦雖無甚害,豈可效之哉。是以醫家宜命孕家令鎮帶緊緩得中矣。

白話文:

[對於控制腰帶的討論]

婦女生育是天地間自然的規律,即使沒有醫藥的介入,通常也不會有困難。然而,現今卻常常發生難產的情況,這是有原因的。因此,古人在討論造成難產的七個因素時提到:長期坐臥不動導致氣血無法順暢運行,胎兒也因此活動受阻,這是原因之一。

過度攝取濃厚食物且不知節制,導致胎兒過大,增加生產困難,這是原因之二。放縱性慾,導致中焦火熱,血氣沸騰,可能導致胎兒受到影響,或胎動、小產,或產下的孩子雖然白白胖胖,但壽命不長,這是原因之三。

保胎的措施固然重要,但有些婦女會去求神問卜,或是聽到有人生產不順的消息,便心懷恐懼,精神緊張,導致難產,這是原因之四。年輕的新手母親,神氣較為怯弱,子宮尚未完全舒展,胎兒因此難以出生,這是原因之五。

聽從無知接生婆的建議,一感到腹痛就開始用力,導致胎兒位置不正,這是原因之六。在胎兒尚未準備好出生時,過早用力,或是當胎兒想要出來時,母親卻已經筋疲力盡,這是原因之七。

到了我們這一代,子玄先生雖然沒有完全否定這些觀念,但他特別強調了控制腰帶對生產的不良影響,並列舉了其弊端,堅決禁止這種做法。我深信他的話,每次遇到孕婦,都會叮囑她們,一定要避免使用控制腰帶。然而,社會上仍固守舊習,對此懷疑不信,孕婦也因為恐懼而不願遵從。

緊繫腰帶的行為確實不適合孕婦。在我們這一代,有在孕婦懷孕五個月時使用控制腰帶的習俗,但不知道這個習俗起源於何時。在《筑紫風土記》和《東鑑》等書籍中,都有相關的記載。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會選擇良辰吉日進行慶祝儀式,稱之為“著帶”,這個習俗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現在想讓所有人都禁止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能的。

醫生面對病患,應當靈活應變,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佳判斷。所以我並未完全摒棄舊有的儀式,而是選擇使用柔軟的絲綢或棉布,輕輕包裹整個腹部,只禁止過於緊繃的束縛。這樣做可以避免人們產生懷疑和抵觸情緒,同時也能預防孕期中的各種疾病,減少難產的風險。這是我們這一派的傳統做法。

接生婆往往不懂其中的道理,認為如果控制腰帶鬆弛,胎兒會變得過大,於是要求孕婦緊緊地束縛自己的腹部,認為這是保護胎兒的首要任務。然而,這樣的行為會導致血液和營養物質無法順利流通,進而引起身體和麪部的浮腫,或是嘔吐、胸悶等症狀。即使對於健康的婦女來說,這種做法也是有害無益的。因此,醫生應該指導孕婦,讓她們的控制腰帶保持適當的鬆緊度。

3. 新定難產八因辨第二

子玄先生曰:產育發生之大端,而今用鎮帶反壅壓發生之機;乃譬之於宇下之竹,預避其字則長達;石下之草,根移石則忽萌芽。周以為是過當詭激之說也。本朝婦人,平生所用之帶,其制大抵闊六七寸,或至尺有餘,而以粗布為干,裹之以絮,然後隨貴賤,加種種表裝,其狀殆如蓐。常以之纏腰腹二三匝。若以單布之鎮帶束腹者為壅壓發生機,則當先禁平生之帶耳。又曰:禽獸之胎孕不假鎮帶之施設,人亦不異於此也云云。雖是似近情切理之言,人豈可比於禽獸乎?且雖禽獸,不得言無難產。余向歲見家豬之生產,先生一子而次者不能出,反覆顛倒,呻吟悶亂。逾宿才產。又有一貓臨產,子露半身而不娩,苦楚殆極。人為救之,然後復生三子,並皆死胎也。夫人稟五常,具七情,天地間最靈者也。故居處不結屋室則不住,冬夏不異裘葛則不服,飲饌不歷烹熟則不食;況方其懷孕,則不獨鎮帶之可護胎也。衣食寒暄,臥起動作,亦宜均適焉。若不節謹之者,間致難產。故貴豪家難產罕有,而中人以下甚多者;蓋在保護得宜與否也。(古來醫家皆云:富貴家多難產,貧賤者無之。余救難產數百人,貧賤者反多,而富貴家甚少。此吾說之所以反於眾也。)夫鎮帶之事,宋元以上雖無其說,保產機要、達生編、奚囊便方等,既有其說。保產機要云:受胎三五月後,常要緊束其身,勿令胎放。達生編云:孕已知覺,即宜用布一幅,六七寸闊,長視人肥瘦約纏兩道,橫束腰間,直至臨盆之時,才解去。若是試痛,仍不宜解。此有二妙:胎未長成,得此則腰膂有力,些須閃挫,不致動胎;其一常令腹中窄狹,及到解開,則腹中乍寬,轉身容易。奚囊便方云:凡懷妊必於四五個月前後,用軟絹或帛,闊七八寸,自背纏至腹,以針線縫注,如兜肚樣,晝夜不解。倘胎長大,覺胸中有氣急狀,方可放線三分或五分,不可滿寸。漸以調之;則肌肉有所束縛,不使胎長極大,便於產也。而在本朝,則古來妊娠五月皆用此帶;而神聖之大統數千載不絕,庶民之苗裔益繁滋;則不得謂鎮帶害於生產也。假令論其害於生育以去之,中人以下或可信;而至王公貴人,則決不能改之。是以與固執難行之說,抗顏費辨;不若循我邦之禮,以意折衷無弊也。今不拘鎮帶之有無,又不依古賢所論七因;新錄難產八因,但屬臆見,俟有道之明質云。婦人天賦薄弱者,受孕而輸血氣於胎,因此精神漸衰憊,至臨產不堪用力,往往致難產一也。不論壯婦與怯婦,兒子在腹中自長大,是以臨產雖力息頻至,不能出門戶,遂子僵於腹中,而不能分娩二也。受胎之初,父母交暢之精氣不得滿足,雖才成胎,以本有所缺,或逮臨月,亦多死腹中三也。

白話文:

子玄先生表示,生育是生命的大事,但現今有人認爲使用束帶會壓迫到胎兒,阻礙生產,這就像竹子長在屋檐下,如果避開重壓它就能長高;或者石頭下的草根,一旦移開石頭就會迅速生長。周先生則認爲這種說法過於激進。在我們的時代,女性日常使用的束帶寬度大約六七寸,有的甚至超過一尺,內裏用粗布製成,外面包裹著棉絮,然後根據個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加上各種裝飾。其形狀幾乎像褥墊。

如果將單布束帶視爲對胎兒發育的壓迫,那麼首先應該禁止日常使用的束帶。又有人說,禽獸懷孕並不需要束帶,人也應該如此。雖然這似乎是貼近事實的說法,但人豈能與禽獸相比?而且,即使是禽獸,也不能說沒有難產的情況。我曾經見過家中母豬的生產過程,生下一個後,下一個就無法產出,它反覆掙扎,呻吟痛苦,直到第二天才能繼續生產。還有一隻貓臨產時,小貓露出半身卻無法順利產出,痛苦極了,人類幫助它後,才又生下了三個,但都是死胎。

人具有五常和七情,是世間最靈性的生物。因此,如果不提供房屋居住,人就不會停留;冬夏如果不更換衣服,人就不會舒適;食物如果不經過烹飪,人就不會食用。更何況在懷孕期間,保護胎兒的不只是束帶,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都應該適當調整。

如果生活中不節制,導致難產的可能性就會增加。所以,富貴人家難產的情況較少,而中下階層的人則較多,這完全取決於是否得當的保護。(古代醫生都說,富貴人家多難產,貧賤者則不會。但我救助過數百名難產婦女,發現貧賤者反而更多,富貴人家則很少。這就是我與衆不同的觀點。)

關於束帶的問題,在宋代和元代以前並沒有相關論述。但在《保產機要》、《達生編》和《奚囊便方》等書籍中都有提及。《保產機要》說,懷孕三五個月後,應經常緊束身體,不讓胎兒過度擴張。《達生編》說,一旦懷孕,就應該使用寬約六七寸的布料,視個人胖瘦纏繞兩圈,橫綁在腰部,直到臨產時才解開。如果開始陣痛,更不應該解開,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胎兒尚未成熟,這樣可以增強腰部力量,即使有些閃失,也不會動胎;二是讓腹部保持一定壓力,等到生產時解開,腹部會突然變寬,轉身更爲容易。

《奚囊便方》說,懷孕四五個月後,應用柔軟的綢緞或布料,寬度七八寸,從背部纏繞至腹部,並用針線縫合,如同兜肚一樣,日夜不解。如果感覺胎兒長大,胸部有憋悶感,可以稍微放鬆三分或五分,但不能超過一寸,逐漸調整,這樣可以讓肌肉受到約束,防止胎兒過大,便於生產。

在我們的時代,自古以來,懷孕五個月後都會使用束帶,而皇室血脈數千年來從未斷絕,平民後代也日益增多,因此不能說束帶對生產有害。假設我們因爲束帶可能對生育有害而禁止使用,中下階層的人或許會信服,但對於王公貴族,他們肯定不會改變習慣。因此,與其堅持難以執行的觀點,不如遵循我們的傳統,採取折中的方法,避免產生問題。現在,我們不再考慮束帶的存在與否,也不再依據古人提出的七個原因,而是新記錄了八個造成難產的原因,僅憑個人見解,等待更有見識的人來評判。

第一個原因是,有些女性天生體質虛弱,懷孕後將大量血液和氣力輸送到胎兒,因此精神逐漸衰弱,到臨產時無法用力,常常導致難產。

不論壯婦還是弱婦,第二個原因是,胎兒在腹中自然成長,導致臨產時雖然宮縮頻繁,但胎兒卻無法順利通過產道,最終卡在腹中,無法分娩。

第三個原因是,受孕初期,父母的精氣未能充分結合,雖然成功孕育胎兒,但由於基礎條件不足,即使到了預產期,胎兒也可能死於腹中。

第四個原因是,子宮口傾斜,臨產時即使宮縮頻繁,胎兒頭部卻偏向一側,無法順利產出,導致手先出來,無法收回。

第五個原因是,臨近預產期,大便乾燥,數日未通,待到臨產時,乾燥的糞便堵塞直腸,壓迫子宮,使產道變得狹窄,從而導致胎兒無法順利產出。

第六個原因是,胎兒頭部已接近產道入口,但因尿道被阻塞,雖然宮縮來臨,卻無法及時反應,反而過多服用催生藥物,導致膀胱膨脹,壓迫胎兒,從而影響分娩。

第七個原因是,夏天貪涼,冬天不慎風寒,導致下半身受寒,臨產時陽氣無法充分振作,也會導致難產。

第八個原因是,伸展手臂至高處,或偶爾不慎摔倒,導致胎兒轉動,或子宮口位置異常,臨產時無法沿着正常路徑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