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產科發蒙》~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妊娠痢疾第十二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溫服。

逆挽湯,治一二日微熱。泄瀉數十行。而滯血裡急後重。

蒼朮,肉桂,生薑(各一錢),茯苓,乾薑(各八分),枳殼,人參(各六分),甘草(二分)

上水煎。裡急後重甚者。加檳榔木香倍乾薑。風證多者。加酒製芍藥倍肉桂。

葛根湯,治痢疾初起。發熱惡寒頭痛。脈浮數者。

葛根(六分),麻黃(三分),生薑(四分),桂枝(三分),甘草(一分),芍藥(三分),大棗(二分)

上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溫服。宜服日夜三四貼。

桂附理中湯

人參,白朮(炒),乾薑(炒),肉桂,附子(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每服七錢。以水四合。煮取二合。去滓溫服。

大斷下圓,治藏府停寒。腸胃虛弱。腹痛泄瀉。全不思食。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細辛(七錢半),良薑(一兩半),肉豆蔻(一兩面裹煨),訶子(煨去核一兩),乾薑(炮一兩半),龍骨(一兩半研),赤石脂(一兩半研),牡蠣(火煅一兩),白礬(一兩),酸石榴皮(一兩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黃)

上件為細末。酸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食前。

如神丸,治赤白痢疾。及泄瀉不止。諸藥不效者。

阿片(一錢),黃蘗,黃連,木香,麵粉(各五分),沉香,乳香(各三分)

上七味。細末。打米糊丸。一粒重一分。辰砂為衣。

黃連厚朴湯,療妊娠腹痛。下痢膿血不止。

黃連(八分),厚朴(制),阿膠,當歸(各六分),艾葉,黃蘗(各四分),乾薑(五分)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下方寸匙。日三服。又水煎服。

蘗蒜丸,療妊娠臍下刺痛。大便白。晝夜三五十行。

黃蘗(厚者蜜煮令焦),大蒜(煨令熟爛去皮)

上以黃蘗為末。研蒜作膏。為丸如梧子大。空心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妙。(周按產論青陽丸即此方無大蒜)

白話文:

妊娠痢疾第十二

第一方:用兩小杯水煮成一小杯藥汁,去除藥渣後溫服。此方治療發熱一兩天,腹瀉多次,腹部絞痛,里急後重(便意未盡感)的症狀。 藥方組成:蒼朮、肉桂、生薑各一錢;茯苓、乾薑各八分;枳殼、人參各六分;甘草二分。水煎服。如果里急後重症狀嚴重,可以增加檳榔、木香的用量,並加倍乾薑;如果風寒症狀明顯,可以增加酒制芍藥的用量,並加倍肉桂。

第二方:治療痢疾初期,伴有發熱、惡寒、頭痛,脈搏浮快等症狀。藥方組成:葛根六分,麻黃三分,生薑四分,桂枝三分,甘草一分,芍藥三分,大棗二分。用兩小杯水煮成一小杯藥汁,去除藥渣後溫服。宜一日夜服用三四劑。

第三方:人參、白朮(炒)、乾薑(炒)、肉桂、附子(各等分)、甘草(炙,減半)。每次服用七錢,用四小杯水煎成二小杯,去渣溫服。

第四方:治療臟腑寒邪停滯,腸胃虛弱,腹痛腹瀉,完全不想吃東西的症狀。藥方組成:附子(炮去皮臍,一兩),細辛(七錢半),良薑(一兩半),肉豆蔻(一兩,面裹煨),訶子(煨去核,一兩),乾薑(炮,一兩半),龍骨(一兩半,研),赤石脂(一兩半,研),牡蠣(火煅,一兩),白礬(一兩),酸石榴皮(一兩,米醋浸泡一夜後取出烘烤至焦黃)。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用酸粥糊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溫米飲送服,飯前服用。

第五方:治療赤白痢疾及久瀉不止,其他藥物無效的症狀。藥方組成:阿片一錢,黃蘗、黃連、木香、麵粉各五分,沉香、乳香各三分。將以上七味藥物研成細末,用米糊做成丸藥,每丸重一分,用辰砂包衣。

第六方:治療妊娠期腹痛,下痢膿血不止的症狀。藥方組成:黃連八分,厚朴(制),阿膠,當歸各六分,艾葉,黃蘗各四分,乾薑五分。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空腹用米湯調服,每次方寸匙,一日三次。也可水煎服。

第七方:治療妊娠期臍下刺痛,大便稀薄,一天腹瀉三五十次的症狀。藥方組成:黃蘗(厚者,蜜煮至焦),大蒜(煨至熟爛,去皮)。將黃蘗研成細末,大蒜搗成膏狀,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用粥飲送服,每次三十丸,一日三次。(周氏按語:產科論中的青陽丸與此方相同,只是沒有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