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發蒙》~ 卷四 (2)
卷四 (2)
1. 產後兒枕痛第四
(一名產枕痛一名血枕痛)
產後臍下疼痛。其痛一陣來而止。後來者。名曰兒枕痛。此瘀血將出而為痛者。其實佳兆也。然產訖則忽腹中空虛。是以產婦多不堪其痛。宜用破血之劑。行瘀煎。獨行散。延胡索散。熊氏延胡索湯之輩。宜擇用。若產後不大便數日。而小腹疼痛者。宜兼用龍飛丸。或用四物加大黃湯。
木直煎之類。若初瘀血頗快下。大便亦如故。而腹中㽲痛者。則屬疝。加味建中湯。加味通氣湯之類。並有奇效。
永類延胡索散,治產後兒枕腹痛效。
延胡索,當歸(各一兩),琥珀,蒲黃(炒各一分),芍藥(五錢),肉桂(三分),紅藍花(二錢)
上為末。童子便合。溫調三錢。食前服。
熊氏延胡索湯,治兒枕痛。不可忍者。甚效。
當歸,桂心,延胡索(各等分)
上水煎服。○舊為散。周常加山楂子等分。為湯用。甚效。
行瘀煎(見產後),獨行散(見血暈),龍飛丸,木直煎(並見傷寒啟微)
四物加大黃湯,即四物湯加大黃。
加味建中湯
芍藥(上),桂枝(中),甘草(下),木香(下),吳茱萸,茴香(中),生薑(中),大棗(中)
上八味。水煎溫服。
加味通氣湯,治小腹及腰疼。甚則肛門窘迫不可忍。
茴香,烏藥,當歸,芍藥,香附(各上),山楂子,陳皮,茯苓,白朮,延胡索,吳茱萸,檳榔,澤瀉(各中),木香(中下),甘草(下)
上十五味。水煎溫服。
白話文:
【產後兒枕痛第四】
在生產後,會出現肚臍下方的疼痛,這種疼痛是一陣一陣的,當疼痛來臨時我們稱之為「兒枕痛」,又稱為「產枕痛」或「血枕痛」。這種疼痛是因為產後瘀血即將排出的徵兆,實際上是一個好現象。然而,由於產後腹部突然空虛,許多產婦往往難以忍受這種疼痛。這時應使用破血的藥方,例如:行瘀煎、獨行散、延胡索散,或是熊氏延胡索湯等,應根據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藥方。如果產後數日未能排便且伴有小腹疼痛,可考慮使用龍飛丸,或四物加大黃湯。
如果開始時瘀血能順利排出,大便也正常,但仍然感到腹部持續疼痛,可能屬於疝氣,可以使用加味建中湯或加味通氣湯,這些藥方都有很好的療效。
永類延胡索散,用於治療產後兒枕痛,效果顯著。
藥方包含延胡索、當歸、琥珀、炒蒲黃、芍藥、肉桂、紅藍花等,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與孩童的新鮮尿液混合,溫熱後服用三錢,飯前服用。
熊氏延胡索湯,用於治療無法忍受的兒枕痛,非常有效。
藥方包括當歸、桂心、延胡索,用水煎煮後服用。
行瘀煎、獨行散、龍飛丸、木直煎等藥方,均可在《傷寒啟微》中找到詳細說明。
四物加大黃湯,就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大黃。
加味建中湯的成分包括芍藥、桂枝、甘草、木香、吳茱萸、茴香、生薑、大棗等,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加味通氣湯,適用於治療小腹和腰部疼痛,甚至肛門緊繃到無法忍受的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茴香、烏藥、當歸、芍藥、香附、山楂子、陳皮、茯苓、白朮、延胡索、吳茱萸、檳榔、澤瀉、木香、甘草等,將這些材料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2. 產後發熱第五
產後發熱者。多因血虛而陽無所依。浮散於表也。勿妄為外感施治。宜七味益母飲。加尿瓦一二錢。內有四物補陰。益母行血。炮姜辛溫從治而能收浮散之陽以歸於陰。若氣血俱虛。而惡寒發熱。渴而煩躁者。十全散。熱甚者倍桂。加炮姜熟附子。若夜熱甚。小腹及腰痛者。
與雙和湯。調中益血則熱自解。若由外感而發熱頭痛。頸項強。無汗。脈浮而有力者。宜竹葉湯。或熟料五積散。又壯熱煩悶。乾嘔口燥。吟呻喘滿。脈實者。宜用黃連解毒湯。
七味益母飲
益母草(上),當歸,川芎,芍藥,乾地黃,乾薑(炮各中),甘草(下)
上七味。水煎溫服。
十全散,雙和湯(並見黴癘新書)
竹葉湯,黃連解毒湯(並見傷寒啟微)
制尿瓦法,安土器於廡下。尿之三百日。便取起打破。再炭火中燒赤。置地上一宿。極細末聽用。(予往往以此易用於童便)
熟料五積散(見產要)
白話文:
產後發燒的情況,多半是因為血虛導致陽氣沒有依附,飄散在身體表面。不要輕易地認為這是外部感染所導致的疾病,適合使用七味益母飲,加上一兩錢的炮製尿瓦。這種藥方裡的四物可以補充陰氣,益母草能促進血液循環,炮薑的辛辣溫暖能幫助收斂飄散的陽氣,使之回到陰氣之中。如果出現氣血兩虛、畏寒發燒、口渴煩躁的情況,應使用十全散。若熱度過高,則需加倍使用肉桂,並加入炮薑和熟附子。若夜晚發熱嚴重,且伴有小腹及腰部疼痛,則應該服用雙和湯,調節中焦,滋補血液,自然會使熱度減退。
如果是由外部感染引起的發熱、頭痛、頸部僵硬、無汗、脈搏浮動有力,則應使用竹葉湯,或者熟料五積散。若出現高燒、煩悶、乾嘔、口乾、呻吟、喘息、脈象實等症狀,則應該使用黃連解毒湯。
七味益母飲的成分包括:益母草、當歸、川芎、芍藥、乾地黃、炮製乾薑、甘草。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溫服即可。
十全散和雙和湯的詳細信息可以在《黴癘新書》中找到。竹葉湯和黃連解毒湯的詳細信息可以在《傷寒啟微》中找到。
炮製尿瓦的方法如下:在屋簷下放置土製容器,收集三百天的尿液,然後取出打碎,再放入炭火中燒紅,放在地上一夜,最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備用(我經常用這個方法來替代童便)。
熟料五積散的詳細信息可以在《產要》中找到。
3. 產後飽悶第六
惡露不下而飽悶者。瘀血上逆也。宜行瘀煎。若腹中有塊。上衝欲吐者。與九聖飲。兼進白丸子。若塊在小腹不散者。琥珀黑龍丹。若胸膈飽悶。心下痞硬。或肩背疼痛。有寒熱者。屬氣滯。宜指迷七氣湯一貼。正氣天香湯一貼。相和用之。
九聖飲,治腹中有塊。溫溫欲吐。或上衝心下痛甚者。
半夏,茯苓(各上),肉桂,乾薑,橘皮,香附,山楂,莪朮(各中),甘草,烏梅(各下)
上十味。水煎溫服。
白丸子
半夏(醋煮乾),茯苓(各十錢)
上細末。以生薑汁作薄糊丸。梧子大。每三十粒。溫水下。
行瘀煎(見產後),黑龍丹(見言語錯亂)
指迷七氣湯,治胸膈飽悶。心下痞硬。
青皮,陳皮,桔梗,莪朮,桂枝,藿香,益智(各十錢),香附(十錢半),甘草(三分),加半夏(三分)
上每三錢。水一盞。姜四片。棗二枚。煎七分服。
白話文:
[產後飽悶第六]
如果產後因為惡露無法順利排出導致感到飽脹悶悶的,這通常是由於瘀血往上逆流所引起。這時,適合服用行瘀煎來幫助血液流通。
若腹部感覺到有硬塊,且此硬塊會向上衝擊至胸口,甚至讓人想嘔吐,可以服用九聖飲,同時搭配白丸子一起服用。
若硬塊位於小腹部位,久久未能散去,則可以服用琥珀黑龍丹。
若胸口和橫膈膜之間感到飽脹悶悶,胸口下方感覺硬且堅實,或者肩膀、背部有疼痛感,甚至伴隨冷熱交錯的症狀,這通常是因為氣滯所致,可以服用指迷七氣湯和正氣天香湯,兩帖合併使用。
九聖飲適用於腹部有硬塊,感覺溫熱且想嘔吐,或者硬塊向上衝擊至胸口,導致劇烈疼痛的情況。
其成分包括:半夏、茯苓(各取較多份量)、肉桂、乾薑、橘皮、香附、山楂、莪朮(各取中等份量)、甘草、烏梅(各取較少份量)。以上十種藥材,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白丸子的成分為:半夏(需先以醋煮乾)、茯苓(各取十錢)。
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細末,再用生薑汁製成薄糊狀,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粒,溫水送服。
行瘀煎和黑龍丹的詳細內容可參照產後相關說明。
指迷七氣湯適用於胸口和橫膈膜之間感到飽脹悶悶,胸口下方感覺硬且堅實的情況。
其成分包括:青皮、陳皮、桔梗、莪朮、桂枝、藿香、益智(各取十錢),香附(取十錢半),甘草(取三分),另外加半夏(取三分)。每次取三錢,加入一杯水,四片薑,兩枚棗,煎煮至剩下七分,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