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

《產鑑》~ 上卷 (3)

回本書目錄

上卷 (3)

1. 胎動

妊娠胎動,或飲食起居,或衝任風寒,或跌僕擊觸,或怒傷肝火,或脾氣虛弱,或推其因而治之。若因母病而胎動,但治其母;若因胎動而母病,惟當安其胎。輕者轉動不安,重者必致傷墜。若面赤舌青,是兒死也,面青舌赤吐沫,是母死也,唇口俱青,兩邊沫出,是子母俱死也。察而治之。用下方:

佛手散

治妊娠六、七個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絕。用此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即便逐下。

當歸(二錢),川芎(四錢),加益母草(五錢),更妙。

上剉一劑,水一鍾,入酒一鍾,再煎一沸,溫服。如人行五、六里,再進一服。

安胎散

治妊婦偶有所傷,腹痛不安,或從高墜下,重傷所壓,觸動胎元,痛不可忍及下血。又治胃虛氣逆嘔吐,心腹諸痛,大抵妊娠不可缺此。

縮砂不拘多少,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服,艾鹽湯皆可。此藥非八、九個月內,不宜用多。

安胎飲

治孕成之後,覺氣不安,或腹微痛,或腰間作痛,或飲食不美,或胎動下血,及五、六個月,常服數貼,甚效。

白朮(二錢,土炒),條芩(一錢半),砂仁(炒),當歸,白芍(各一錢),川芎,紫蘇(各八分),甘草(四分),熟地黃(一錢,酒洗)

白朮、黃芩乃安胎之聖藥也。

上剉一劑,水煎服。下血不止加炒蒲黃、阿膠(各一錢)。腹痛加香附(醋炒,一錢)、枳殼(一錢,麩炒。)

千金保胎丸(京師傳)

凡女人受胎,經三月而墜者,雖氣血不足,乃中衝脈有傷,中衝即陽明胃脈,供應胎孕。至此時,必須謹節飲食,絕嗜欲,戒惱怒,庶免小產之患也。服此可保全。

歸身(酒洗),熟地黃(姜炒),阿膠(蛤粉炒珠),條芩(炒),川續斷(酒洗),香附(酒、醋、童便、鹽水各浸三日),益母草,陳皮(各二兩),艾葉(醋炒),南芎(各一兩),砂仁(炒,五錢),白朮(土炒),杜仲(姜炒。各四兩),紅棗(煮皮去核)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送下。

白話文:

【胎動】

懷孕期間,胎兒活動異常,可能是飲食、生活作息不當,或是受到外力撞擊,或是沖任二脈遭受風寒,或是情緒波動導致肝火旺盛,或是脾氣虛弱所致,應根據原因進行治療。如果因為母親生病影響到胎兒,就應治療母親;如果胎兒活動異常導致母親身體不適,那就應以安胎為主。病情輕微可能只是胎兒轉動不安,嚴重則可能導致墜胎。如果胎兒面色赤紅,舌色青紫,表示胎兒已死;如果母親面色青紫,舌色赤紅且口吐泡沫,表示母親有生命危險;如果母親和胎兒面色、脣色均青紫,且口角有泡沫流出,表示母子均有生命危險,應及時診斷並治療。

以下是幾種治療方法:

佛手散 適用於懷孕六、七個月,因意外碰撞或胎兒在腹中死亡,惡露排出且持續疼痛,甚至口緊閉無法說話的情況。使用此方後,如果胎兒未受損,疼痛會停止,母子都可安全;如果胎兒受損,胎兒將會被排出。

  • 當歸 6克
  • 川芎 12克
  • 益母草 15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一杯水和一杯酒,再煮沸一次,溫熱服用。等同於行走五、六里路後,再服用一次。

安胎散 適用於孕婦因意外受傷,腹部疼痛不安,或從高處墜落,受到重物壓迫,導致胎兒活動異常,疼痛難忍及出血。同時也適用於胃虛氣逆嘔吐,心腹各類疼痛,對於孕婦來說,此方不可或缺。

  • 縮砂仁 不限定用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9克,熱酒調服,艾鹽湯亦可。此藥在八、九個月內不宜過量使用。

安胎飲 適用於懷孕後,感到氣息不順,或腹部輕微疼痛,或腰部疼痛,或食慾不佳,或胎兒活動異常出血,以及五、六個月時,經常服用數次,效果顯著。

  • 白朮 6克(土炒)
  • 黃芩 4.5克
  • 砂仁(炒)
  • 當歸 3克
  • 白芍 3克
  • 川芎 2.4克
  • 紫蘇 2.4克
  • 甘草 1.2克
  • 熟地黃 3克(酒洗)

白朮和黃芩是安胎的聖藥。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服。如果出血不止,可加入炒蒲黃、阿膠(各3克)。如果腹部疼痛,可加入香附(醋炒,3克)、枳殼(3克,麩炒)。

千金保胎丸 適用於女性受孕三個月後,因中衝脈受傷導致小產,即使氣血不足,也與中衝脈即陽明胃脈供應胎兒有關。此時,必須節制飲食,戒除性慾,避免惱怒,以免發生小產。服用此方可以保護胎兒。

  • 當歸(酒洗)
  • 熟地黃(薑炒)
  • 阿膠(蛤粉炒珠)
  • 黃芩(炒)
  • 川續斷(酒洗)
  • 香附(酒、醋、童便、鹽水各浸三日)
  • 益母草
  • 陳皮(各60克)
  • 艾葉(醋炒)
  • 南芎(各30克)
  • 砂仁(炒,15克)
  • 白朮(土炒)
  • 杜仲(薑炒,各120克)
  • 紅棗(煮皮去核)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棗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一百粒,空腹時用米湯吞服。

2. 妊娠心痛

妊娠心痛,乍安乍甚者,可服白朮散定痛安胎。

白朮散

白朮(土炒),竹茹,木香(各五分),當歸身,白芍(酒炒),前胡,烏藥,陳皮(各八分),川芎,香附(便制),紫蘇(各一錢),甘草(四分)

上剉,作劑水煎,食遠服。如兼腹痛加砂仁、澤瀉。

【附方】

小烏沉湯

香附,烏藥,甘草

白話文:

對於懷孕期間出現的心痛症狀,時輕時重的情況,可以服用白朮散來緩解疼痛並安胎。

白朮散配方

經過土炒的白朮,竹茹,木香(各五分),當歸身,經過酒炒的白芍,前胡,烏藥,陳皮(各八分),川芎,經過便制的香附,紫蘇(各一錢),甘草(四分)

以上材料研磨混合後,用水煎煮成藥劑,在飯後服用。如果同時伴有腹痛,可在藥方中加入砂仁和澤瀉。

附加配方:小烏沉湯

香附,烏藥,甘草。

3. 妊娠中惡

妊娠中惡忽然心腹刺痛,悶絕欲死,可服加減當歸散。

加減當歸散

當歸,川芎,陳皮,吳茱萸,木香,香附,烏藥,甘草,前胡,蔥白,砂仁,紫蘇

上剉一劑,生薑五片、煎服。

【附方】

當歸散(《證治準繩》)

當歸,川芎,陳皮,吳茱萸,丁香

白話文:

在懷孕期間,如果突然感到心臟和腹部像被針刺般疼痛,甚至有窒息而死的感覺,可以服用加減當歸散來緩解。

加減當歸散的成分

包括當歸,川芎,陳皮,吳茱萸,木香,香附,烏藥,甘草,前胡,蔥白,砂仁,紫蘇等。將這些藥材配製成一劑,再加入五片生薑,煎煮後服用。

【附帶的配方】

當歸散(出自《證治準繩》)

成分為:當歸,川芎,陳皮,吳茱萸,丁香。

4. 妊娠腰腹痛

妊娠腰腹背痛者,可服加減通氣散。

加減通氣散

當歸身,蔥白,阿膠,茴香,杜仲,甘草,陳皮,破故紙,山藥,川芎,萆薢,獨活,香附,橘核,白芍,川續斷

上剉作劑,白水煎,空心服。如小腹痛,加艾、木香、烏藥、紫蘇,去橘核、山藥、茴香、續斷、萆薢、獨活,破故紙。

【附方】

膠艾湯(《金匱要略》方)

川芎,阿膠,甘草,艾葉,當歸,芍藥,乾地黃,清酒

白話文:

對於懷孕期間出現的腰腹部疼痛,可以服用一種名為「加減通氣散」的藥方。

「加減通氣散」的成分包括:當歸身、蔥白、阿膠、茴香、杜仲、甘草、陳皮、破故紙、山藥、川芎、萆薢、獨活、香附、橘核、白芍和川續斷。將這些材料配製成藥劑,用清水煎煮,然後在空腹時服用。如果感到下腹部疼痛,則需調整配方,加入艾草、木香、烏藥和紫蘇,同時去掉橘核、山藥、茴香、川續斷、萆薢和獨活,以及破故紙。

另外,還有一個附帶的藥方,叫做「膠艾湯」,這是在《金匱要略》中記載的。其成分包括:川芎、阿膠、甘草、艾葉、當歸、芍藥、乾地黃和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