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黃耆,蒼朮(泔浸,炒),甘草(炙),羌活一兩,升麻八錢,柴胡一兩五錢,黃連(酒炒)五錢,黃芩(炒),人參七錢,石膏少許

每服三錢或五錢。

白話文:

黃耆、蒼朮(用泔水浸泡,炒熟)、甘草(炙烤)、羌活一兩、升麻八錢、柴胡一兩五錢、黃連(用酒炒熟)五錢、黃芩(炒熟)、人參七錢、石膏少許

《東垣十書》,予最為服膺,以其重脾胃為正法眼藏也。如此方中升、柴、黃連、黃芩、石膏等,皆非可輕投,後人但師其意,不泥其方可耳。

白話文:

《東垣十書》,我最推崇它,因為它重視脾胃為正法眼藏。像這個配方中的升麻、柴胡、黃連、黃芩、石膏等藥物,都不是可以輕易使用的,後人只要效法它的精神,不拘泥於它的藥方就可以。

2. 補肺湯

人參,黃耆(蜜炙),五味子(炒),紫菀一錢,桑白皮(蜜炙),熟地二錢

入蜜少許和服。

白話文:

人參:補氣健脾。

黃耆(蜜炙):補氣益血、強筋健骨。

五味子(炒):補腎益精、溫肺止咳。

紫菀一錢:止咳平喘、化痰。

桑白皮(蜜炙):清肺止咳、潤肺生津。

熟地二錢:滋陰補血、安神養心。

此方但為肺氣久虛以致咳嗽而設,其他咳嗽之症,不一而足,不可混施。方中有補有瀉,用意亦佳,但桑皮、紫菀之薄弱,豈能敵參、耆、熟地之滯膩,獨不慮助痰為病乎?至謂熟地壯水,免得子盜母氣則可;謂為「化痰之妙品」,則佐使正未合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針對肺氣虛弱導致咳嗽而設計的,其他咳嗽症狀各不相同,不能混用。處方中既有補藥也有瀉藥,用意也很好,但是桑皮、紫菀的薄弱,怎麼能抵擋參、耆、熟地的滯膩?難道不擔心會助痰成病嗎?至於說熟地能壯水,避免子藥盜取母藥之氣,是可以的;但說它是「化痰的妙品」,那這些佐藥和君藥就搭配不當了。

3. 百合固金湯

生地黃一錢,熟地黃三錢,麥冬一錢五分,百合,當歸,貝母,芍藥(炒),生甘草一錢,玄參,桔梗八分

白話文:

  1. 生地黃:1美元

  2. 熟地黃:3美元

  3. 麥冬:1.5美元

  4. 百合:1美元

  5. 當歸:1美元

  6. 貝母:1美元

  7. 芍藥(炒):1美元

  8. 生甘草:1美元

  9. 玄參:1美元

  10. 桔梗:0.8美元

此方金水相生,又兼養血。治肺傷咽痛失血者最宜。李士材謂:「清金之後,急宜顧母」,識解尤卓。予謂:咽痛一定,急當培土生金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以金水相生為基礎,又兼顧養血。最適合治療肺臟受傷、咽喉疼痛、失血的人。李士材說:「清金之後,急宜顧母」,這認識和見解非常高明。我認為:咽喉疼痛一定,一定要培土生金。

4. 紫菀湯

紫菀(洗淨,炒),阿膠(蛤粉炒),知母,貝母二錢,桔梗,人參,茯苓,甘草五分,五味子十二粒

此方治氣極、久咳、失血極佳。若肺癰,便當去五味子,以肺氣壅塞成癰,不宜收斂也。

白話文:

紫菀(清洗乾淨,然後炒過): 阿膠(用蛤粉炒過): 知母: 貝母:桔梗: 人參: 茯苓: 甘草(五): 五味子(十二粒):

5. 秦艽扶羸湯

柴胡二錢,秦艽,人參,當歸,鱉甲(炙),地骨皮錢半,紫菀,半夏,甘草(炙)一錢

薑、棗煎。

白話文:

  • 柴胡:2錢

  • 秦艽:適量

  • 人參:適量

  • 當歸:適量

  • 鱉甲(炙):半錢

  • 地骨皮:半錢

  • 紫菀:適量

  • 半夏:適量

  • 甘草(炙):1錢

所載見症乃陰陽兩虛、碎金不鳴之候,並無表症,且體虛自汗,元氣更傷。柴胡、秦艽、半夏、生薑乃辛散之品,重傷其陰,吾恐危亡隨之矣。

白話文:

所記載的症狀是陰陽兩虛、碎金不鳴的時候,沒有表症,而且身體虛弱容易出汗,元氣更受損傷。柴胡、秦艽、半夏、生薑都是辛散之品,會更嚴重地損傷陰氣,我恐怕隨時會有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