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枳實消痞丸

枳實(麩炒),黃連(薑汁炒)五錢,厚朴(薑炒)四錢,半夏曲,麥芽(炒),人參,白朮(土炒)甘草(炙),茯苓三錢,乾薑二錢

白話文:

枳實(用麩皮炒過),黃連(用薑汁炒過)各五錢,厚朴(用薑炒過)四錢,半夏曲,麥芽(炒過),人參,白朮(用土炒過)甘草(炙過的甘草),茯苓各三錢,乾薑二錢。

蒸餅糊丸。

此方佳處全在薑連,苦辛便能平木,否則全不關照肝經。主治條下:「右關脈弦」一語,其謂之何?

白話文:

這個方子的好處全在於使用了薑和黃連,它們的苦辛味道能夠平息肝火,否則就完全無法照顧到肝經。主治症狀中提到的「右關脈弦」,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2. 痞氣丸

黃連八錢,厚朴五錢,吳茱萸三錢,白朮(土炒),黃芩二錢,茵陳(酒炒),乾薑(炮),砂仁一錢五分,人參,茯苓一錢,澤瀉一錢,川烏(炮),川椒(炒)五錢,桂,巴豆霜四分

蜜丸,燈草湯下。

攻補兼行,而又苦辛開降,頗有意義。惟川烏、巴霜則斷不可用。

白話文:

  • 黃連八錢:八錢重的黃連。

  • 厚朴五錢:五錢重的厚朴。

  • 吳茱萸三錢:三錢重的吳茱萸。

  • 白朮(土炒):土炒過的白朮。

  • 黃芩二錢:二錢重的黃芩。

  • 茵陳(酒炒):酒炒過的茵陳。

  • 乾薑(炮):炮製過的乾薑。

  • 砂仁一錢五分:一錢五分重的砂仁。

  • 人參:適量的黨蔘。

  • 茯苓一錢:一錢重的茯苓。

  • 澤瀉一錢:一錢重的澤瀉。

  • 川烏(炮):炮製過的川烏。

  • 川椒(炒):炒過的川椒。

  • 桂皮:適量的桂皮。

  • 巴豆霜四分:四分重的巴豆霜。

3. 葛花解酲湯

葛花,豆蔻,砂仁一錢,木香一分,青皮,陳皮,人參

白話文:

葛花、豆蔻、砂仁各一錢,木香一分,青皮、陳皮、人參各適量。

白朮(炒),茯苓四分,神麯(炒),乾薑,豬苓,澤瀉三分

補脾利濕,又兼快胃,故能治吐瀉痞滿等症。用葛花者,所以解酒毒。

白話文:

  • 白朮(炒):炒過的蒼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健脾之效。

  • 茯苓: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

  • 神曲(炒):炒過的酒麴,具有健脾消食、化積消痰之效。

  • 乾薑:生薑曬乾後磨成的粉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之效。

  • 豬苓(炒):炒過的豬苓,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之效。

  • 澤瀉(炒):炒過的澤瀉,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之效。

4. 鱉甲飲

鱉甲(醋炙),白朮(土炒),黃耆,芎藭,白芍(酒炒),檳榔,草果(麵煨),厚朴,陳皮,甘草

白話文:

鱉甲醋炙,白朮土炒,黃耆、芎藭、白芍酒炒,檳榔、草果麵煨,厚朴、陳皮、甘草。

等分,薑三片、棗一枚、烏梅少許煎。

此亦攻補並行之劑。但欲去瘧母,故以鱉甲為君耳。

白話文:

等量分取,加入三片生薑、一顆大棗和少許烏梅一起煎煮。

這也是一個攻補兼施的方劑。因為想要去除瘧疾的根本原因,所以以鱉甲作為主要藥材。

5.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禹餘糧

等分,杵碎煎。

利在下焦者,小腸之水不從膀胱化出也。故仲景有「服此湯,複利不止,當利其小便」之訓。

白話文:

赤石脂和禹餘糧等量使用,搗碎後煎煮。

對於下焦有利的病症,是因為小腸中的水分沒有通過膀胱正常排出。所以張仲景有說:「服用這湯劑後,如果仍然瀉利不止,就應該促進小便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