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星香散

膽星八錢,木香二錢

為末服。

此治痰而兼行氣者。

白話文:

膽星八錢,木香二錢,研成粉末服用。這個方劑可以治療痰症,同時也能行氣。

2. 常山飲

常山(燒酒炒)二錢,草果(煨),檳榔,知母,貝母一錢,烏梅二個,薑三片,棗一枚

白話文:

  • 常山(用燒酒炒過)二錢

  • 草果(煨過)

  • 檳榔

  • 知母

  • 貝母,各一錢

  • 烏梅二個

  • 生薑三片

  • 紅棗一個

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時,面東空心溫服。

此治痰而兼分陰陽者。瘧不可截,用此方者,每貽後患,大率邪伏於內,脾氣受傷,致成脹滿者多矣。

白話文:

將半酒半水煮沸,放置一夜到露水出現的時候,在太陽還沒出來時,面向東方空腹溫服。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痰症同時調節陰陽平衡。但瘧疾不適合用這個方法,因為使用這種方法往往會留下後患,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邪氣潛伏在體內,損傷了脾氣,從而導致腹部脹滿的情況較多。

3. 截瘧七寶飲

常山(酒炒),草果(煨),檳榔,青皮,厚朴,陳皮,甘草

白話文:

  • 常山(酒炒):將常山用酒炒製,可增強其祛風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 草果(煨):將草果煨熟,可增強其健脾胃、散寒止痛的功效。

  • 檳榔:具有殺蟲、驅蟲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寄生蟲感染。

  • 青皮: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氣鬱滯、消化不良等症狀。

  • 厚朴:具有健脾胃、散寒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腹痛、腫脹等症狀。

  • 陳皮:具有健脾胃、理氣化痰、燥濕化痰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體虛乏力、脾胃虛弱、咳嗽氣喘等症狀。

等分,用酒水各一鍾煎熟,絲棉蓋之,露一宿,於當發之早,面東溫服。

較前方之用知母、烏梅者稍可,然亦非正法也。

白話文:

將藥材均等分量,用一杯酒和一杯水煎煮至熟,然後用絲棉覆蓋,放置露宿一夜。在預計發病的早晨,面向東方溫熱後服用。

比起之前使用知母、烏梅的方法稍微好一些,但這也並不是最正統的方法。

4. 平胃散

蒼朮(泔浸)二錢,厚朴(薑炒),陳皮(去白),甘草(炙)一錢

加薑棗煎。

白話文:

  • 蒼朮(用泔水浸泡過的)二錢,

  • 厚朴(用薑片炒過的)

  • 陳皮(去除白色的內層)

  • 甘草(炙烤過的)一錢

人非脾胃無以養生。飲食不節,病即隨之。多食辛辣則火生,多食生冷則寒生,多食濃厚則痰濕俱生。於是為積聚,為脹滿,為瀉痢,種種俱見。平胃散乃治脾胃之聖劑,利濕化痞,消脹和中,兼治時疫瘴氣,燥而不烈,故為消導之首方

白話文:

人體若缺少脾胃,生命就無法維持。假如飲食沒有節制,疾病就會隨之而來。經常吃辛辣的食物,就會出現火氣,經常吃生冷的食物,就會出現寒氣,經常吃油膩的食物,就會出現痰濕同時增加的情況。由此就會出現積聚、脹滿、腹瀉等各種疾病。平胃散是治療脾胃的聖藥,可以消除濕氣、化解痞塊、消除脹氣、調和中氣。還可以同時治療時疫瘴氣,藥性溫和不刺激,因此是消導類藥物的首選。

5. 枳朮丸

白朮三兩(土蒸),枳實一兩(麩炒)

為末,荷葉包陳米飯煨乾為丸。

一補脾,一去實,簡當有法,勿以其平易而忽之。

白話文:

白朮三兩(用土蒸過),枳實一兩(用麥麩炒過)。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然後用荷葉包裹著陳米飯一起煨乾,製成丸狀。

一個可以補脾,一個可以去除體內的積滯,這個方子雖然簡單但很有道理,不要因為它看起來很普通就忽略了它的效果。

6. 保和丸

山楂三兩,神麯(炒),茯苓,半夏一兩,陳皮,萊菔子(微炒),連翹五錢

曲糊丸,麥芽湯下。

此亦和中消導之平劑,惟連翹一味可以減去。

白話文:

  • 山楂三兩:山楂三兩(約12克)

  • 神麯(炒):炒過的酒麴

  • 茯苓:茯苓一兩(約6克)

  • 半夏一兩:半夏一兩(約6克)

  • 陳皮:陳皮

  • 萊菔子(微炒):微炒過的萊菔子

  • 連翹五錢:連翹五錢(約3克)

7. 健脾丸

人參,白朮(土炒)二兩,陳皮,麥芽(炒)一兩,枳實三兩,山楂一兩五錢

神麯糊丸,米飲下。

此乃補中用消之法,正其善於用補也。否則滯濁之氣不清,縱有補劑必且格而不入矣。

白話文:

  • 人參:二兩

  • 白朮(土炒):二兩

  • 陳皮:一兩

  • 麥芽(炒):一兩

  • 枳實:三兩

  • 山楂:一兩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