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星香散

膽星八錢,木香二錢

為末服。

此治痰而兼行氣者。

白話文:

膽南星八錢,木香二錢,磨成粉末服用。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痰多,同時兼具疏理氣機的功效。

2. 常山飲

常山(燒酒炒)二錢,草果(煨),檳榔,知母,貝母一錢,烏梅二個,姜三片,棗一枚

半酒半水煎,露一宿,日未出時,面東空心溫服。

此治痰而兼分陰陽者。瘧不可截,用此方者,每貽後患,大率邪伏於內,脾氣受傷,致成脹滿者多矣。

白話文:

常山(用酒炒過)二錢、草果(煨過)、檳榔、知母、貝母各一錢、烏梅兩個、生薑三片、紅棗一顆。

用一半酒一半水煎煮,放置露天過夜,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面向東方空腹溫服。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痰飲,同時兼顧調理身體的陰陽。如果瘧疾無法立刻止住,就使用這個藥方,常常會留下後遺症,大概都是因為邪氣潛伏在體內,導致脾胃功能受損,造成腹脹的情況比較多。

3. 截瘧七寶飲

常山(酒炒),草果(煨),檳榔,青皮,厚朴,陳皮,甘草

等分,用酒水各一鍾煎熟,絲棉蓋之,露一宿,於當發之早,面東溫服。

較前方之用知母、烏梅者稍可,然亦非正法也。

白話文:

將常山(用酒炒過)、草果(煨過)、檳榔、青皮、厚朴、陳皮、甘草,這七種藥材都取等份,加入酒和水各一盅,一起煎煮到熟透。煮好後,用絲棉蓋住,放置露天一晚。在瘧疾即將發作的早上,面向東方溫服。

這個藥方比起之前使用知母、烏梅的藥方稍微好一點,但仍然不是治療瘧疾的正統方法。

4. 消導之劑

5. 平胃散

蒼朮(泔浸)二錢,厚朴(姜炒),陳皮(去白),甘草(炙)一錢

加薑棗煎。

人非脾胃無以養生。飲食不節,病即隨之。多食辛辣則火生,多食生冷則寒生,多食濃厚則痰濕俱生。於是為積聚,為脹滿,為瀉痢,種種俱見。平胃散乃治脾胃之聖劑,利濕化痞,消脹和中,兼治時疫瘴氣,燥而不烈,故為消導之首方

白話文:

平胃散這帖藥方,使用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二錢、厚朴(用生薑炒過)、陳皮(去除白色內膜)、甘草(用蜂蜜炙烤過)各一錢。

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服用。

人如果沒有健康的脾胃,就無法滋養生命。飲食如果沒有節制,疾病就會隨之而來。吃太多辛辣的食物會產生火氣,吃太多生冷的食物會產生寒氣,吃太多濃膩的食物則會產生痰濕。於是就會導致積聚、腹脹、泄瀉等各種問題。平胃散是治療脾胃問題的良方,可以幫助身體去除濕氣、化解痞塊、消除腹脹、調和脾胃,也可以用來治療時疫和瘴氣,藥性溫和而不燥烈,因此是消食導滯的首選方劑。

6. 枳朮丸

白朮三兩(土蒸),枳實一兩(麩炒)

為末,荷葉包陳米飯煨乾為丸。

一補脾,一去實,簡當有法,勿以其平易而忽之。

白話文:

白朮三兩(用土蒸過),枳實一兩(用麩皮炒過)。

把這兩樣藥材磨成粉末,用荷葉包裹著陳米飯一起烘乾,做成藥丸。

一個是補養脾胃的,一個是去除腸胃裡積滯的,方法簡單卻很有效,不要因為它容易取得就輕忽它。

7. 保和丸

山楂三兩,神麯(炒),茯苓,半夏一兩,陳皮,萊菔子(微炒),連翹五錢

曲糊丸,麥芽湯下。

此亦和中消導之平劑,惟連翹一味可以減去。

白話文:

山楂三兩,炒過的麵粉發酵物(神麯),茯苓,半夏各一兩,陳皮,稍微炒過的蘿蔔籽(萊菔子),連翹各五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米糊做成藥丸,用麥芽煮的湯送服。

這個藥方也是調和腸胃、幫助消化的平和藥劑,只是連翹這一味藥可以考慮減去不用。

8. 健脾丸

人參,白朮(土炒)二兩,陳皮,麥芽(炒)一兩,枳實三兩,山楂一兩五錢

神麯糊丸,米飲下。

此乃補中用消之法,正其善於用補也。否則滯濁之氣不清,縱有補劑必且格而不入矣。

白話文:

人參和炒過的白朮各二兩,陳皮和炒過的麥芽各一兩,枳實三兩,山楂一兩五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神麯做成的糊狀物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

這個方子的用意在於補益中焦的同時兼顧消食導滯,體現了善於運用補法的原則。如果體內積滯的濁氣沒有清除,即使服用補藥也難以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