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論》~ 卷四 (6)
卷四 (6)
1. 玉屑無憂散
玄參,黃連,荊芥,貫眾,茯苓,甘草,山豆根,砂仁,滑石五錢,硼砂,寒水石三錢
白話文:
玄參、黃連、荊芥、貫眾、茯苓、甘草、山豆根、砂仁、滑石各五錢,硼砂、寒水石各三錢。
為末,每一錢先挑入口,徐以清水嚥下。
此治實火、實痰之重劑。若虛火聚於咽喉,閉結不通者,萬不可用。
白話文:
磨成粉末,每次取一錢先放入口中,慢慢用清水吞下。
這是治療實火和實痰的重藥。如果是因為虛火聚集在咽喉,導致閉塞不通的情況,絕對不能使用。
2. 香連丸
黃連二十兩(吳茱萸十兩同炒,去茱萸用),木香四兩八錢
醋糊丸,米飲下。
裡急後重者,氣不通也,此亦苦降辛開之法。
白話文:
黃連,份量為二十兩(與吳茱萸十兩一起炒,炒好後把吳茱萸去掉不用),木香,份量為四兩八錢。
3. 白頭翁湯
白頭翁二兩,秦皮,黃連,黃柏三兩
白話文:
白頭翁(二兩)、秦皮、黃連、黃柏(各三兩)
香連丸治氣分不通之後重,此則治熱傷營血之後重,故但清降而不用氣分藥。
白話文:
香連丸用來治療氣分不通之後重,但這則用來治療因熱氣損傷血液而導致的後重病症,所以只使用中藥清熱下降,不用氣分藥。
4. 腎熱湯
磁石(煅紅),牡蠣(鹽水煮),白朮(炒)五兩,麥冬,芍藥四兩,甘草一兩,生地汁,蔥白,大棗十五枚
分三服。
清寒重鎮,所以斂陰退火,加以健脾和胃,故為有制之師。
白話文:
-
磁石(煅紅): 將磁石煅燒至呈現紅色的狀態。
-
牡蠣(鹽水煮): 將牡蠣在鹽水中煮熟。
-
白朮(炒): 將白朮炒至微黃色。
-
麥冬: 使用麥冬。
-
芍藥: 使用芍藥。
-
甘草: 使用甘草。
-
生地汁: 使用生地黃的汁液。
-
蔥白: 使用蔥白的部份。
-
大棗: 使用15枚大棗。
5. 辛夷散
辛夷,白芷,升麻,藁本,防風,川芎,細辛,木通,甘草
白話文:
辛夷:又稱迎春花,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通竅宣肺的功效。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升麻:性微寒、味辛,具有升陽舉陷、透疹解毒的功效。
藁本: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濕、活血通絡的功效。
防風:性微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痙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木通: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通淋利尿的功效。
甘草: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
等分為末,每服三錢,茶調下。
辛散太過,疏風散寒則宜之,非瀉火門中之法。
白話文:
將材料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茶水調服。
如果辛散的作用太過強烈,適合使用疏風散來疏散風寒,這不是用於清熱瀉火的方法。
6. 蒼耳散
白芷一兩,薄荷,辛夷五兩,蒼耳子(炒)二錢五分
白話文:
-
白芷:一兩
-
薄荷:五兩
-
辛夷:五兩
-
蒼耳子(炒):二錢五分
為末,食前蔥茶湯調下二錢。
鼻淵一症有為火爍,有為風乘,有為寒侵,種種不同。此但可施於風乘者耳,亦非瀉火門中之法也。
白話文:
磨成粉末,在飯前用蔥茶湯調服兩錢。
鼻淵這種病症有的是因為火氣過旺,有的是因為風邪侵襲,有的是因為寒氣入侵,情況各不相同。這種方法只適用於由風邪引起的鼻淵,並不是用來瀉火的方法。
7. 二陳湯
半夏(薑製)二錢,陳皮(去白),茯苓一錢,甘草五分
加薑煎。
白話文:
半夏(用薑汁炮製過的)二錢,陳皮(去粗皮),茯苓一錢,甘草五分。
痰之為病最烈,痰之為病亦最多。積濕與鬱火二者為生痰之大源。其餘或因風,或因寒,或因氣,或因食,變怪百出,隨感而生,難可枚舉。治痰大法,濕則宜燥,火則宜清,風則宜散,寒則宜溫,氣則宜順,食則宜消。二陳湯為治痰之主藥,以其有化痰理氣、運脾和胃之功也。學者隨症加減,因病而施,則用之不窮矣。
白話文:
痰症是最為厲害的疾病,也是最常見的疾病。積濕和鬱火是產生痰液的兩個主要來源。其他還有因為風、寒、氣、飲食等各種原因,變化多端,隨感而生,難以一一列舉。治療痰症的基本原則是,濕痰宜燥化,火痰宜清化,風痰宜散,寒痰宜溫化,氣痰宜順化,痰飲食積則宜消導。二陳湯是治療痰症的常用藥方,因為它有化痰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學者應該根據症狀增減藥物,針對不同的患者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治療痰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