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清骨散

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童便炙),地骨皮,青蒿,知母二錢,甘草(炙)五分

病至骨蒸勞熱,全是有陽無陰矣。大劑養血尚恐不及,徒用清涼,豈能有濟。且反傷胃氣,非善治也。

白話文:

  1. 銀柴胡:1.5錢

  2. 胡黃連:適量

  3. 秦艽:適量

  4. 鱉甲(用童便炙過):適量

  5. 地骨皮:適量

  6. 青蒿:適量

  7. 知母:2錢

  8. 甘草(炙過):0.5錢

2. 石膏散

石膏

研細,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熱退為度。

石膏非可常服之物,前哲雖有是方,吾不取也。

白話文:

將石膏研成細粉,每晚用新打上來的井水服用一匕的量,直到熱度退去為止。

但石膏不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藥物,雖然前人有這樣的方子,我個人是不認同的。

3. 二母散

知母(炒),貝母(炒)

等分,為末服。古方二母各一兩,加巴霜十粒,薑三片,臨臥白湯嚼服。

但用二母,力亦淺薄,古方加巴霜十粒,尤為不倫。

白話文:

知母(炒過的)和貝母(炒過的)等量混合,研成粉末服用。古方中知母和貝母各用一兩,再加上十粒巴豆霜和三片生薑,在睡前用白開水嚼服。

但如果只使用知母和貝母,效果可能會比較弱,古方中加了十粒巴豆霜的做法尤其不合適。

4. 利膈湯

薄荷,荊芥,防風,桔梗,甘草,人參,牛蒡子(炒)

白話文:

  • 薄荷:具有清熱解暑、疏散風熱、利咽透疹、止癢的功效。
  • 荊芥:具有疏散風熱、清頭目、止咳平喘、解毒的功效。
  •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透疹止癢的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利咽、排膿散結的功效。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養血、益氣固脫、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 牛蒡子(炒):具有祛風散寒、清熱解毒、宣肺通淋的功效。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或加殭蠶。

白話文:

荊芥:可以疏散風熱、清頭腦、止咳平喘、解毒。

防風:能夠驅除風邪、散發表寒、止痛、透發疹子和止癢。

桔梗:有宣通肺部、止咳、祛痰、利咽喉、排出膿液和消散結塊的作用。

甘草:能補充中氣、增強脾胃功能、清熱解毒、調和其他藥材的性質。

人參:能夠補氣養血、固脫提神、生津止渴、安撫心神並增進智慧。

炒牛蒡子:具有驅風散寒、清熱解毒、宣通肺部和利尿的效果。

將這些藥材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或者可以加入殭蠶。

痰火閉塞,故成咽痛,寒涼遏抑,益之病耳。此用輕清解散之法,全不用寒涼,最為妙法。

白話文:

痰和火閉塞喉嚨,所以產生咽喉疼痛,用寒涼的藥物抑制它,反而加重病情。這一方法使用輕清的藥物來化解熱痰,完全不用寒涼的藥物,是最巧妙的方法。

5. 甘桔湯

甘草二兩,桔梗一兩,或等分。

甘、桔二味,為咽喉必用之藥。至於加味之法,則當隨症而施。

白話文:

甘草二兩,桔梗一兩,或者兩者等量使用。

甘草和桔梗是治療咽喉疾病時常用的藥材。至於如何添加其他藥材,則應根據具體病情來決定。

6. 玄參升麻湯

玄參,升麻,甘草各等分

玄參清上焦浮游之火,升麻升陽而解毒,甘草清熱而解毒。藥只三味,簡而能到。

白話文:

玄參、升麻、甘草各取等量。

7. 消斑青黛飲

青黛,黃連,犀角,石膏,知母,玄參,梔子,生地,柴胡,人參,甘草

加薑、棗煎。

消毒化斑,頗為有力。若實火熾盛,則地黃、人參尚宜酌減。

白話文:

  • 青黛: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能,可治療熱毒瘡瘍、血熱吐衄、崩漏不止等症狀。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能,可治療濕熱痢疾、濕熱黃疸、熱淋澀痛等症狀。

  • 犀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明目,定驚鎮痙的功能,可治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驚風抽搐、目赤腫痛等症狀。

  • 石膏:具有清熱涼血,除煩止渴的功能,可治療熱病口渴、煩躁不安、驚厥抽搐等症狀。

  • 知母:具有清熱滋陰,潤燥養陰的功能,可治療熱病煩渴、肺熱燥咳、陰虛火旺等症狀。

  • 玄參:具有清熱養陰,涼血止血的功能,可治療熱病口渴、咽喉腫痛、肺熱燥咳、咯血吐血等症狀。

  • 梔子:具有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的功能,可治療熱病煩躁、吐血衄血、瘡瘍腫痛等症狀。

  • 生地: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能,可治療熱病口渴、咽喉腫痛、肺熱燥咳、血熱吐衄等症狀。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能,可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發熱惡寒等症狀。

  • 人參:具有補氣養陰,生津益氣的功能,可治療氣陰兩虛、疲倦無力、口渴消瘦等症狀。

  • 甘草:具有補氣健脾,益氣調和的功能,可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飲食減少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