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清骨散

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童便炙),地骨皮,青蒿,知母二錢,甘草(炙)五分

病至骨蒸勞熱,全是有陽無陰矣。大劑養血尚恐不及,徒用清涼,豈能有濟。且反傷胃氣,非善治也。

白話文:

清骨散的組成是: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用童子小便浸泡後炙烤過)、地骨皮、青蒿、知母二錢、甘草(炙烤過)五分。

這種病症發展到出現骨蒸勞熱,完全是體內陽氣過盛而陰液不足的現象。大量使用補血的藥物都可能還來不及,如果只是單純使用清涼的藥物,怎麼可能有效呢?而且反而會損傷胃氣,不是好的治療方法。

2. 石膏散

石膏

研細,每夕新汲水服方寸匕,取熱退為度。

石膏非可常服之物,前哲雖有是方,吾不取也。

白話文:

將石膏磨成細粉,每天晚上用剛汲取的井水送服一小匙(約為方寸匕的量),以退熱為標準。

石膏不是可以長期服用的東西,雖然以前的醫家有這個方子,但我不會採用。

3. 二母散

知母(炒),貝母(炒)

等分,為末服。古方二母各一兩,加巴霜十粒,姜三片,臨臥白湯嚼服。

但用二母,力亦淺薄,古方加巴霜十粒,尤為不倫。

白話文:

將知母和貝母分別炒過後,磨成粉末,兩種藥材等量混合服用。古時候的藥方是知母和貝母各用一兩,再加入巴豆霜十粒,生薑三片,在睡前用白開水嚼服。

但只用知母和貝母,藥力也比較微弱,古方再加入巴豆霜十粒,更是用藥不合理。

4. 利膈湯

薄荷,荊芥,防風,桔梗,甘草,人參,牛蒡子(炒)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或加殭蠶。

痰火閉塞,故成咽痛,寒涼遏抑,益之病耳。此用輕清解散之法,全不用寒涼,最為妙法。

白話文:

將薄荷、荊芥、防風、桔梗、甘草、人參、炒過的牛蒡子,全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也可以加入殭蠶一起服用。

因為痰火鬱結阻塞,所以造成喉嚨疼痛,如果用寒涼藥物來壓制,反而會加重病情。這裡使用輕清疏散的方法,完全不用寒涼藥物,這是最巧妙的治療方式。

5. 甘桔湯

甘草二兩,桔梗一兩,或等分。

甘、桔二味,為咽喉必用之藥。至於加味之法,則當隨症而施。

白話文:

甘草二兩,桔梗一兩,或者兩者等量。

甘草和桔梗這兩味藥,是治療咽喉疾病必定會用到的藥。至於要如何加減藥味,則應該依照具體症狀來調整。

6. 玄參升麻湯

玄參,升麻,甘草各等分

玄參清上焦浮游之火,升麻升陽而解毒,甘草清熱而解毒。藥只三味,簡而能到。

白話文:

玄參、升麻、甘草各用相同的份量。

玄參可以清除上焦(胸腔以上部位)飄浮不定的虛火,升麻可以提升陽氣並化解毒素,甘草可以清熱並化解毒素。這藥方只有三味藥,簡潔卻能有效達到治療目的。

7. 消斑青黛飲

青黛,黃連,犀角,石膏,知母,玄參,梔子,生地,柴胡,人參,甘草

加薑、棗煎。

消毒化斑,頗為有力。若實火熾盛,則地黃、人參尚宜酌減。

白話文:

將青黛、黃連、犀角、石膏、知母、玄參、梔子、生地、柴胡、人參、甘草這些藥材,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服用。

這個藥方具有消毒和消除斑點的功效,效果相當顯著。如果體內實火旺盛,那麼生地和人參的用量應該酌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