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論》~ 卷三 (14)
卷三 (14)
1. 韭汁牛乳飲
韭菜汁,牛乳
等分,時時呷之。
韭汁祛瘀生新,又能開通胃氣;牛乳補血潤燥,兼通大腸。不用辛熱,劫陰傷津,洵為良法。
白話文:
韭菜汁和牛奶各取相同的份量,隨時喝一點。
韭菜汁能去除體內瘀血、促進新組織生成,又能幫助腸胃消化;牛奶能補血、滋潤乾燥,也能使腸道通暢。這個配方不會使用辛辣燥熱的藥材,造成身體陰液損耗、損傷津液,實在是很好的方法。
2. 黃耆湯
黃耆,熟地,芍藥,五味子,麥冬三兩,天冬,人參,甘草三錢,茯苓一兩
每服三錢。加烏梅、薑、棗煎。
氣血並補,斂陰生津,極為有力。惟方既有五味,不必再加烏梅。
白話文:
黃耆、熟地、芍藥、五味子、麥冬各三兩,天冬、人參、甘草各三錢,茯苓一兩。
每次服用三錢。另外加入烏梅、生薑、紅棗一起煎煮。
這個藥方能夠同時補氣補血,收斂陰氣、滋養津液,效果非常顯著。只是因為藥方中已經有五味子了,所以不需要再加入烏梅。
3. 消渴方
黃連,天花粉,生地汁,藕汁,牛乳
將黃連、花粉為末調服。
治胃熱消渴,無花粉宜重用,黃連當用胡連,蓋川連但能瀉心火,生津止渴不如胡連之為佳也。
白話文:
將黃連、天花粉磨成粉末,混合後調服。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胃熱引起的消渴症(類似現代的糖尿病)。如果沒有天花粉,就應該多用一些黃連。黃連最好用胡黃連,因為川黃連只能瀉心火,在生津止渴方面的效果不如胡黃連好。
4. 地黃飲子
人參,黃耆(蜜炙),甘草(炙),生地,熟地,天冬,麥冬,枇杷葉(蜜炙),石斛,澤瀉,枳殼(麩炒)
等分,每服三錢。
此方妙處在清金潤肺,以益水之源;又有澤瀉、枳殼以泄鬱熱。斯渴止而煩躁亦除矣。
白話文:
將人參、蜜炙過的黃耆、炙甘草、生地、熟地、天冬、麥冬、蜜炙過的枇杷葉、石斛、澤瀉、麩炒過的枳殼,每種藥材都取相同的份量,每次服用三錢。
這個方子的奧妙之處在於能夠清肺潤燥,以增加體內津液的來源;又加入澤瀉、枳殼來疏泄體內鬱積的熱氣。這樣一來,口渴的症狀就會停止,煩躁不安的感覺也會消除。
5. 白茯苓丸
茯苓,黃連,花粉,萆薢,熟地,人參,覆盆子,玄參一兩,石斛,蛇床子七錢五分,雞䏶胵三十具
蜜丸,磁石湯送下。
金水俱傷,方成下消。蛇床子燥烈如火,萬不可用,即雞䏶胵之消導、磁石之鎮墜,皆非此症所宜。
白話文:
白茯苓丸
將茯苓、黃連、花粉、萆薢、熟地、人參、覆盆子、玄參各一兩,石斛、蛇床子各七錢五分,以及雞內金三十個,一起磨成粉末,再用蜂蜜做成藥丸。服用時,用磁石湯送服。
如果身體的精液和陰液都虧損,就會形成下消的病症。蛇床子藥性燥熱如火,絕對不能使用。即使雞內金有助於消化,磁石有鎮靜安神的作用,也都不是這個病症應該使用的藥物。
6. 桑白皮等汁十味煎
桑白皮一斤,地骨皮三斤(合煎),生地汁五升,麥冬汁二升,生葛根汁,竹瀝三升,生薑汁,白蜜一升,棗膏一升,牛酥三合
頗有清肺化痰、除熱止咳之力。但久虛者恐其滑腸。或再加茯苓、懷藥、苡仁等,培土正以生金也。
白話文:
將桑白皮一斤、地骨皮三斤一起煎煮,取藥汁。另外準備生地汁五升、麥冬汁二升、生葛根汁、竹瀝三升、生薑汁、白蜜一升、棗膏一升、牛酥三合。
這個方子有清肺化痰、去除熱邪、止咳的作用。但是體質虛弱的人服用,可能會因為藥性滑利而導致腹瀉。可以考慮再加入茯苓、淮山藥、薏苡仁等藥材,來加強脾胃功能,以輔助肺的健康。
7. 治久嗽方
白蜜二斤,生薑二斤(取汁)
先秤銅銚,知斤兩訖,納蜜、薑汁,微火熬,令薑汁盡,惟有蜜斤兩在則止,每含如棗大一丸,日三服。
肺有伏寒,久咳不止者可用。若陰虛者不宜。
白話文:
用白蜂蜜二斤,生薑二斤(取汁)。
先秤量銅製的鍋子,知道鍋子的重量後,將蜂蜜和薑汁放入鍋中,用小火熬煮,讓薑汁完全揮發,只剩下蜂蜜的重量時就停止加熱。每次含服如棗子大小的一丸,一天服用三次。
這個方子可以用於肺部有潛伏寒氣,導致長期咳嗽不止的情況。如果是屬於陰虛體質的人則不適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