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論》~ 卷三 (11)
卷三 (11)
1. 大橘皮湯
滑石六錢,甘草一錢,赤茯苓一錢,豬苓,白朮(土炒),澤瀉,桂五分,陳皮一錢五分,木香,檳榔三分
加姜煎,每服五錢
利小便,即所以實大腸,使小腸之水滲入膀胱,而不入大腸,則五苓散中肉桂一味尤為得力也。
白話文:
滑石六錢、甘草一錢、赤茯苓一錢、豬苓、白朮(用土炒過)、澤瀉、桂五分、陳皮一錢五分、木香、檳榔三分,加生薑一起煎煮,每次服用五錢。
這個藥方可以幫助小便順暢,小便順暢其實就是讓大腸的功能恢復正常,使小腸裡的水分能順利進入膀胱,而不會跑到大腸去,這其中五苓散裡面的肉桂這味藥尤其重要,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2. 茵陳蒿湯
茵陳六兩,大黃二兩(酒浸),梔子十四枚(炒)
凡發黃症,二便不利者,用大黃;若二便如常,當去大黃用黃連;至寒濕陰黃,則又當於分利中用熱藥矣。
白話文:
茵陳六兩、大黃二兩(用酒浸泡過)、梔子十四枚(炒過)。
凡是出現黃疸病症,而且大小便不順暢的,就要使用大黃;如果大小便正常,就應去除大黃改用黃連;至於寒濕引起的陰黃,就應在利水滲濕的藥方中加入溫熱的藥物。
3. 八正散
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甘草梢,梔子(炒黑),滑石,大黃
加燈草煎。
此方治實火下注小腸、膀胱者則可。若陰虛夾濕火之體,便當去大黃,加天冬、丹參、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用大黃以傷其元氣。
白話文:
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甘草梢、炒黑的梔子、滑石、大黃,加上燈心草一起煎煮。
這個方子適用於治療實火往下跑到小腸、膀胱的症狀。如果是陰虛體質又夾雜濕熱的情況,就應該去掉大黃,加入天冬、丹參、丹皮、琥珀等藥材,不可以再使用大黃來損傷身體的元氣。
4. 萆薢分清飲
川萆薢,石菖蒲,烏藥,益智仁等分,甘草梢,減半
入鹽,食前服。
凡淋症,皆由於濕熱,小便頻數,其為腎虛夾熱可知,但當於滋腎中加清利之藥。若烏藥、益智仁之溫澀,是反行禁錮而非分清。解者謂此以疏泄為禁止,吾不謂然。
白話文:
將川萆薢、石菖蒲、烏藥、益智仁等藥材等量混合,甘草梢用量減半。加入少許鹽,在飯前服用。
一般來說,淋症都是因為體內濕熱引起的,小便次數頻繁,由此可推知是腎虛同時夾帶熱邪的症狀,所以應該在滋補腎臟的同時加入清熱利濕的藥物。如果使用烏藥、益智仁這些溫熱收澀的藥物,反而會產生閉阻的效果,而不是清熱利濕。有人解釋說這個方子是利用疏通宣洩的方式來達到禁止濕熱的效果,我不認為是這樣。
5. 琥珀散
滑石二錢,琥珀,木通,萹蓄,木香,當歸,鬱金(炒)一錢
為末服。
上焦之熱下注小腸、膀胱,精道與溺道混淆,故成淋症。此於清利中少加氣藥,以分清濁,極為有法。
白話文:
將滑石磨成粉末,用二錢的量,加上琥珀、木通、萹蓄、木香、當歸、炒過的鬱金,各用一錢的量,一起磨成粉末服用。
這是因為上焦的熱往下跑到小腸和膀胱,使得精液的通道和尿液的通道混在一起,所以才會形成淋症。這個藥方在清熱利濕的基礎上,稍微加一些理氣的藥,來幫助分清身體的清濁,是非常有道理的。
6. 防己飲
防己,木通,檳榔,生地(酒炒),川芎(炒),白朮(炒),蒼朮(鹽炒),黃柏(酒炒),甘草梢,犀角
食前服。
濕熱為病,不宜調補,亦不宜攻下。此方於健脾燥濕中,寓滋陰涼血之法,最為合度。
白話文:
防己、木通、檳榔、生地(用酒炒過)、川芎(炒過)、白朮(炒過)、蒼朮(用鹽炒過)、黃柏(用酒炒過)、甘草梢、犀角。
在吃飯前服用。
濕熱這種病症,不適合用補益的方式來調理,也不適合用瀉下的方式來治療。這個藥方在健脾、去除濕氣的同時,也包含了滋陰、涼血的方法,是最為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