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大橘皮湯

滑石六錢,甘草一錢,赤茯苓一錢,豬苓,白朮(土炒),澤瀉,桂五分,陳皮一錢五分,木香,檳榔三分

加薑煎,每服五錢

白話文:

  • 滑石:六錢

  • 甘草:一錢

  • 赤茯苓:一錢

  • 豬苓:適當

  • 白朮(土炒):適當

  • 澤瀉:適當

  • 桂五分:五分

  • 陳皮:一錢五分

  • 木香:適當

  • 檳榔:三分

利小便,即所以實大腸,使小腸之水滲入膀胱,而不入大腸,則五苓散中肉桂一味尤為得力也。

白話文:

小便通暢,就是因此來充實大腸,讓小腸中的水液滲入膀胱,而不流入大腸,那麼五苓散中的肉桂一味藥材尤其見效。

2. 茵陳蒿湯

茵陳六兩,大黃二兩(酒浸),梔子十四枚(炒)

白話文:

茵陳120公克,大黃40公克(用酒浸泡),梔子14粒(炒過)

凡發黃症,二便不利者,用大黃;若二便如常,當去大黃用黃連;至寒濕陰黃,則又當於分利中用熱藥矣。

白話文:

所有發黃的病症,大小便不通暢的,使用大黃;如果大小便正常,應該去掉大黃,改用黃連;到了寒濕陰黃的地步,則應該在攻利藥中加入溫熱的藥物。

3. 八正散

車前子,木通,瞿麥,萹蓄,甘草梢,梔子(炒黑),滑石,大黃

加燈草煎。

白話文:

車前子:清熱利尿,涼血明目。

木通:清熱利尿,涼血解毒。

瞿麥:清熱利尿,解毒消腫。

萹蓄:清熱利尿,涼血止血。

甘草梢:清熱解毒,潤肺止咳。

梔子(炒黑):清熱涼血,除煩安神。

滑石:清熱利尿,瀉火解毒。

大黃: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此方治實火下注小腸、膀胱者則可。若陰虛夾濕火之體,便當去大黃,加天冬、丹參、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用大黃以傷其元氣。

白話文:

這個方劑適用於治療實火下注小腸、膀胱的患者。如果患者是陰虛夾濕火體質,則應該將大黃去掉,加入天冬、丹參、丹皮、琥珀等藥材,不能再用大黃,以免損傷元氣。

4. 萆薢分清飲

川萆薢,石菖蒲,烏藥,益智仁等分,甘草梢,減半

入鹽,食前服。

白話文:

川萆薢、石菖蒲、烏藥、益智仁各一份,甘草梢減半。

凡淋症,皆由於濕熱,小便頻數,其為腎虛夾熱可知,但當於滋腎中加清利之藥。若烏藥、益智仁之溫澀,是反行禁錮而非分清。解者謂此以疏泄為禁止,吾不謂然。

白話文:

凡是排尿不暢,小便頻繁,而夾雜有身熱發炎的症狀,屬於腎虛加發炎的症狀。治療時,不可只侷限於滋養腎臟,還應加入一些具有清熱利尿效果的中藥。如果使用烏藥、益智仁等溫暖、滋潤的藥物,反而會加重阻塞,無法有效緩解症狀。有的人認為這是用疏泄的方法來禁止,我不這麼認為。

5. 琥珀散

滑石二錢,琥珀,木通,萹蓄,木香,當歸,鬱金(炒)一錢

白話文:

  • 滑石:二錢

  • 琥珀:一錢

  • 木通:一錢

  • 萹蓄:一錢

  • 木香:一錢

  • 當歸:一錢

  • 鬱金(炒過):一錢

為末服。

上焦之熱下注小腸、膀胱,精道與溺道混淆,故成淋症。此於清利中少加氣藥,以分清濁,極為有法。

白話文:

磨成粉末服用。

上焦的熱邪向下傳到小腸和膀胱,精液通道與尿道混雜不清,因此形成了淋症。在清熱利濕的治療中稍微加入一些行氣的藥物,來分清體內的清濁之氣,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6. 防己飲

防己,木通,檳榔,生地(酒炒),川芎(炒),白朮(炒),蒼朮(鹽炒),黃柏(酒炒),甘草梢,犀角

食前服。

濕熱為病,不宜調補,亦不宜攻下。此方於健脾燥濕中,寓滋陰涼血之法,最為合度。

白話文:

防己、木通、檳榔、生地(用酒炒過)、川芎(炒過)、白術(炒過)、蒼術(用鹽炒過)、黃柏(用酒炒過)、甘草梢、犀角

飯前服用。

對於濕熱引起的病症,既不適合調理滋補,也不適合強力攻下。這個方子在健脾燥濕的同時,蘊含了滋陰涼血的方法,非常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