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論》~ 卷三 (9)
卷三 (9)
1. 防己黃耆湯
防己,黃耆一兩,白朮七錢五分,甘草五錢(炙)
每服五錢,加薑棗煎。
去風先養血,治濕先健脾,此一定之法。此症乃風與水相乘,非血虛生風之比。故但用治風逐水健脾之藥,而不必加血藥。但得水氣去而腠理實,則風水亦不能獨留矣。
白話文:
防己、黃耆各一兩,白朮七錢五分,甘草五錢(炙烤過)。
每次服用五錢,加入生薑、紅棗一起煎煮。
治療風病要先養血,治療濕病要先健脾,這是固定的法則。這種病症是風邪和水濕相互結合而成的,和因為血虛而生風的情況不同。所以只需要用治療風邪、排除水濕、健脾的藥物,不需要再加補血的藥。只要水氣被去除,皮膚的紋理變得緊密,那麼風邪和水濕也就不能單獨停留了。
2. 腎著湯
乾薑(炮),茯苓四兩,甘草(炙),白朮(炒)二兩
方中但燥濕健脾,而不用溫腎之藥。緣此症乃積濕下注於腎,非腎之寒水為病也。若虛寒之體,即少加附子、杜仲亦可。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的作用是乾燥濕氣、健運脾胃,而沒有使用溫補腎陽的藥材。這是因為這個病症是濕氣積聚下注到腎臟所引起的,並不是因為腎臟本身的寒冷所導致的疾病。如果是屬於虛寒體質的人,可以稍微加入附子、杜仲等藥材來加強溫陽的功效。
3. 舟車丸
黑牽牛四兩(炒),大黃二兩(酒浸),甘遂(麵裹煨),大戟(麵裹煨),淨芫花(醋炒),青皮(炒),橘紅一兩,木香五錢,輕粉一錢
水丸。
仲景十棗湯,已極峻厲,此更厲而加厲,縱形氣俱實,豈能堪此。予謂此等症全是陰結,非陽不通,宜用附桂兼疏肝逐水之劑。此等方法萬不可用。
白話文:
將黑牽牛子四兩(炒過),大黃二兩(用酒浸泡過),甘遂(用麵包裹後煨烤),大戟(用麵包裹後煨烤),淨芫花(用醋炒過),青皮(炒過),橘紅一兩,木香五錢,輕粉一錢,這些藥材混合後用水做成藥丸。
張仲景的十棗湯藥性已經非常猛烈,這個方子比十棗湯更加猛烈,即使是身體強壯、體內實熱的人,恐怕也難以承受。我認為這種病症都是因為陰氣鬱結,需要用陽氣來疏通,應該用附子、肉桂,同時搭配疏肝利水的藥物。這種用舟車丸的方法千萬不能用。
4. 疏鑿飲子
羌活,秦艽,檳榔,大腹皮,茯苓皮,椒目,木通,澤瀉,赤小豆,商陸等分
加姜皮煎
疏鑿飲,名色甚佳,用藥亦較舟車丸已輕一等,然吾見服商陸者,必然大瀉,胸腹驟寬,不逾時而復脹,萬無生理。蓋逐水自前陰而出者得生,自後陰而出者必死,學者慎之哉!
白話文:
羌活、秦艽、檳榔、大腹皮、茯苓皮、椒目、木通、澤瀉、赤小豆、商陸,這些藥材都用相同的份量。
再加入薑皮一起煎煮。
這個方子叫做「疏鑿飲」,名字聽起來很好,用藥也比舟車丸溫和一些,但我看過服用含有商陸的人,一定會嚴重腹瀉,胸腹會立刻感到寬鬆,但過不了多久又會脹起來,這樣的情況沒有活路。因為水份從前陰(尿道)排出的人可以活,從後陰(肛門)排出的人一定會死,學習醫術的人要謹慎啊!
5. 實脾飲
白朮(土炒),茯苓,甘草(炙),厚朴(姜炒),木香,附子,大腹皮,草豆蔻,木瓜片,黑姜
加薑棗煎
主治條下,有色悴聲短、口不渴、二便利數語,則此症乃脾腎虛寒。當用香砂六君,合溫腎滲濕之劑。若徒事破氣利濕,色悴者不更加憔悴乎。
白話文:
白朮(用土炒過)、茯苓、甘草(烤過)、厚朴(用薑炒過)、木香、附子、大腹皮、草豆蔻、木瓜片、乾薑。
加薑和紅棗一起煎煮。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的症狀,如果病人出現臉色枯槁、說話有氣無力、口不渴、大小便次數頻繁等情況,就代表這個病是脾腎虛寒引起的。應該使用香砂六君湯,配合溫補腎陽、滲濕的藥方來治療。如果只是單純地用破氣、利濕的藥,那麼臉色枯槁的情況不是會更加憔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