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豬苓湯

豬苓,澤瀉,茯苓,滑石,阿膠各一兩

五苓散治濕濁不化,故用術桂,以通陽而化濁;豬苓湯治陽邪入里,故用滑石、阿膠,以降熱而存津。至於統治少陰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乃借瀉膀胱以清腎臟,是活用之法,而非正治也。

白話文:

豬苓湯的組成是豬苓、澤瀉、茯苓、滑石、阿膠各一兩。

五苓散治療濕氣混濁無法化解的狀況,所以使用白朮和桂枝,藉由疏通陽氣來化解濕濁;而豬苓湯則是治療陽熱邪氣進入體內的病症,因此使用滑石和阿膠,來降低熱邪並保存津液。至於用來治療少陰病導致的腹瀉,持續六七天,並且出現咳嗽、嘔吐、口渴、心煩難以入睡的症狀,這是藉由排泄膀胱的水液來清除腎臟的熱邪,是靈活運用的方法,並非主要的治療方向。

2. 茯苓甘草湯

茯苓,桂枝二兩,甘草一兩,生薑二兩

茯苓宜於獨重,以其能滲濕安神也。薑桂性溫,開解腠理,能逐水氣從毛竅而出,用甘草以補土和中,方法特妙。

白話文:

茯苓用量應該比其他藥材多一些,因為它能夠滲濕利水,又能安定心神。生薑和桂枝性溫熱,能打開皮膚毛孔,幫助體內水氣從毛孔排出。加入甘草來補益脾胃,調和藥性,這個配方用藥的方法非常巧妙。

3. 小半夏加茯苓湯

半夏一升,茯苓三兩,生薑半斤

古人立方,有藥味少而分兩重者,專走一門,為功甚巨,如半夏等湯是也。痰去,則眩悸自止;濕去,則痞滿自消;氣順,則嘔吐不作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小半夏加茯苓湯,用的藥材不多,但劑量卻很重,這樣能專注針對一個方向發揮強大的功效,就像這個方子一樣。當痰被清除後,頭暈和心悸自然會停止;濕氣被去除後,胸悶腹脹的感覺也會消失;氣機順暢後,嘔吐的症狀就不會再發生了。

4. 加味腎氣丸

熟地四兩,茯苓三兩(乳拌),山藥(炒),丹皮(酒炒),山萸肉(酒潤),澤瀉(酒浸),川牛膝(酒浸),車前子(炒),肉桂一兩,附子(制)五錢

蜜丸。

此方之妙,全在導龍歸海。命腎之火衰微,濁陰日漸凝結,始則小便不利,繼則水氣泛溢,腹脹肢腫。但用分利之劑,徒然耗正劫陰,小便仍不能利,惟用附桂以直達命腎,使命門之火得以熏蒸脾胃,腎中之真陽發越,則腎氣通暢,而寒水亦行,小便通,則氾濫之水如眾流赴壑矣。人但知水能剋火,而不知火亦能制水,發陽光以消陰翳,此類是也。

白話文:

加味腎氣丸

將熟地黃四兩、用牛奶拌過的茯苓三兩、炒過的淮山藥、用酒炒過的牡丹皮、用酒浸潤過的山茱萸、用酒浸過的澤瀉、用酒浸過的川牛膝、炒過的車前子、肉桂一兩、以及炮製過的附子五錢,一起製成蜜丸。

這個藥方的奧妙之處,全在於引導腎陽歸回本位,就像龍歸大海一般。當命門的火衰弱時,體內污濁的陰氣就會逐漸凝結,開始會出現小便不順暢,接著水氣就會到處漫溢,導致腹部脹大、四肢浮腫。如果只用利尿的藥物,反而會耗損身體的元氣,並傷害陰液,小便依然無法順暢。只有使用附子、肉桂這些藥材,才能直接作用於命門,使命門的火能夠溫暖脾胃,讓腎中的真陽發散出來,腎氣就能夠暢通,寒冷的水氣也能運行,小便通暢後,泛濫的水氣就像眾多河流歸入深谷一樣。人們只知道水能夠剋制火,卻不知道火也能夠制約水,就像是發出陽光來消除陰暗一樣,這個藥方的作用就是如此。

5. 越婢湯

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風與水在皮膚之間,故但腫而脹,變小青龍之制,使風、水俱從毛竅而出,故名越婢。越婢者,悅脾也。

白話文:

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這個方子的病症是風邪和水濕停留在皮膚之間,所以只會出現腫脹的現象。它改變了小青龍湯的配方,讓風邪和水濕都能從皮膚的毛孔排出,因此稱作越婢湯。「越婢」的意思,就是使脾胃感到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