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白朮附子湯

白朮二兩,甘草一兩,附子(炮)一枚

每服五錢。姜五片、棗一枚煎。

此為治腎風之藥,腎為水臟,得火則平,而濁陰退所矣。若肝風頭眩,則當用養血之劑。誤用此方,則風火相搏,而病益劇,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白朮二兩,甘草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一枚。

每次服用五錢,用生薑五片、紅棗一枚一起煎煮。

這個方子是治療腎臟因虛寒而引起的風證的藥。腎臟屬水,得到溫熱就能恢復平衡,體內的陰濁之氣就會消退。如果是肝風引起的頭暈目眩,就應該用滋養氣血的藥物。如果誤用這個方子,會導致風邪和火熱之氣互相搏擊,使病情更加嚴重,這是必須要知道的。

2. 益元湯

附子(炮),乾薑,艾葉,黃連,知母,人參,麥冬,五味子,甘草

加薑、棗、蔥白煎,入童便一匙,冷服。

戴陽者,陰不抱陽、虛陽上浮,几几欲絕。若誤作熱症治,立見敗壞。此方用薑、附、艾葉以回陽;用生脈散以斂陰。使陽回氣復,陰能抱陽,可無虛脫之虞矣。

白話文:

益元湯的組成有:炮製過的附子、乾薑、艾葉、黃連、知母、人參、麥冬、五味子、甘草。

煎藥時加入生薑、紅棗、蔥白,煮好後加入一湯匙的童子小便,放涼後服用。

這種病症是「戴陽」的狀況,指的是陰氣無法抱持陽氣,導致虛弱的陽氣向上浮散,病人感到極度虛弱,瀕臨死亡。如果誤判為熱症來治療,病情會立刻惡化。這個方子的用意在於,使用生薑、附子、艾葉來回覆陽氣;使用生脈散來收斂陰氣。藉此使陽氣回歸、氣息恢復,陰氣能夠抱持陽氣,就可以避免虛脫的危險了。

3. 回陽救急湯

附子(炮),乾薑,肉桂,人參五分,白朮,茯苓一錢,半夏,陳皮七分,甘草二分,五味子九粒

加姜煎,入麝三釐調服。無脈加豬膽汁,泄瀉加升麻、黃耆,嘔吐加薑汁,吐涎沫加鹽炒吳茱萸。

此方治中寒之緩症則可。若云救急,則姜附中又合六君、五味子,反令薑、附之性多所牽制,不如四逆湯,為能斬關奪門也。

白話文:

將炮製過的附子、乾薑、肉桂、人參五分、白朮、茯苓一錢、半夏、陳皮七分、甘草二分、五味子九粒這些藥材,加薑片一起煎煮,再加入麝香三釐調勻後服用。如果沒有脈搏,就加入豬膽汁;如果腹瀉,就加入升麻和黃耆;如果嘔吐,就加入薑汁;如果吐出多餘的口水,就加入用鹽炒過的吳茱萸。

這個方子治療中寒引起的病情較輕緩的症狀還可以。如果說要急救,這個方子在薑、附子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六君子湯和五味子,反而會讓薑、附子的藥性受到牽制,不如四逆湯那樣,能夠快速地打開關卡、解除危急。

4. 四神丸

破故紙(酒浸一宿,炒)四兩,五味子(炒)三兩,肉豆蔻(麵裹煨)二兩,吳茱萸(鹽湯泡)一兩

用大棗百枚、生薑八兩,切片同煮爛,去姜,取棗肉搗丸。每服二錢,臨臥鹽湯下。

命門為日用之火,所以薰蒸脾胃,運化穀食。若腎瀉者,宜二神丸。脾瀉者,若由木旺剋土,則吳茱萸能散厥陰之氣,用以抑木則可;非此則不如去五味子,吳萸,加茴香,木香者之為佳也。

白話文:

四神丸

將破故紙用酒浸泡一個晚上後炒過,取四兩;五味子炒過,取三兩;肉豆蔻用麵包裹後煨熟,取二兩;吳茱萸用鹽水浸泡後,取一兩。

用大棗一百枚、生薑八兩,切片一同煮爛,去掉生薑,取棗肉搗成丸子。每次服用二錢,睡前用鹽水送服。

命門是人體日常活動的火力來源,用來溫煦脾胃,運化食物。如果是腎臟引起的腹瀉,應該使用二神丸。如果是脾臟引起的腹瀉,如果是由於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所導致,那麼吳茱萸可以疏散肝經的氣,用它來抑制肝木是可以的;如果不是這種情況,那就比不上去掉五味子、吳茱萸,加上茴香、木香這種搭配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