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當歸四逆湯

當歸,桂枝,芍藥,細辛三兩,甘草(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

白話文:

當歸、桂枝、芍藥各三兩,甘草(炙)兩、通草兩,大棗二十五枚。

仲景又曰:其人素有久寒者加吳茱萸二升、生薑半斤,酒六升,和煮,名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白話文:

張仲景還說:如果病人平常就有久寒的毛病,就加吳茱萸兩升,生薑半斤,酒六升,一起煮,這個藥方叫做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厥陰為藏血之經,故當歸四逆湯以和營為主,加桂枝、細辛以和衛,營衛和則厥自解矣。雖有寒而不加薑附者,恐燥烈太過,劫陰耗血也。

白話文:

厥陰經是主藏血的經脈,所以當歸四逆湯以調和營血為主,再加入桂枝、細辛來調和衛氣。營血和衛氣調和了,厥症自然就會解除了。雖然有寒冷的證狀,卻不加入生薑、附子這類藥物,是因為擔心燥熱的藥性太過,會損傷陰血。

2. 四逆散

柴胡,芍藥(炒),枳實(麩炒),甘草(炙)

等分為末,水調飲。

白話文: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退黃疸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發熱、黃疸等症狀。

  • 芍藥(炒):具有緩解疼痛、鎮靜安神、平肝抑陽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疼痛、失眠等症狀。

  • 枳實(麩炒):具有行氣消脹、導滯和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 甘草(炙):具有益氣健脾、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狀。

四逆散乃表裡並治之劑。熱結於內,陽氣不能外達,故里熱而外寒,又不可攻下以礙厥。故但用枳實以散鬱熱,仍用柴胡以達陽邪,陽邪外泄,則手足自溫矣。

白話文:

四逆散是一種能同時調理人體內外狀況的方劑。當熱邪積結在人體內部時,陽氣就無法向外發散,所以體內發熱而體表寒冷。此時,如果使用攻下法以治療,則會加重厥逆的症狀。因此,本方只使用枳實來散發鬱熱,並用柴胡來疏通陽邪。當陽邪被排出體外後,手腳就會自然溫暖了。

3. 真武湯

附子(炮)一枚,白朮(炒)三兩,茯苓,白芍(炒),生薑三兩

白話文:

  1. 附子(炮製):一顆

  2. 白朮(炒製):三兩

  3. 茯苓:適量

  4. 白芍(炒製):適量

  5. 生薑:三兩

北方曰幽都,乃陰寒濕濁之地,賴真武之神,運用水火以鎮攝之,濁陰方漸得解散。此方取名真武,乃專治腎臟之劑。坎之為象,一陽居二陰之中。水中之火,是為真火,此火一衰,則腎水氾濫。停於下焦,則腹痛自利;水氣犯中焦,則作噦,欲吐不吐;水氣犯上焦,則咳嗽、心悸、頭眩。方中薑、附以助真陽,用苓、術以制二陰,水氣一收,則上中下三焦俱無病矣。

白話文:

北方叫做幽都,是一個陰冷潮濕、污濁之地,依靠真武之神,運用水火鎮壓它,濁陰才能逐漸解散。此方取名真武,是專門治療腎臟疾病的藥方。坎的象徵,是一陽處於兩個陰之間。水中的火,是為真火,這種火一旦衰退,腎水就會氾濫。停留在下焦,就會腹痛自利;水氣侵犯中焦,就會作噦,想吐又吐不出來;水氣侵犯上焦,就會咳嗽、心悸、頭暈。方中薑、附子用以幫助真陽,用苓、術來控制兩個陰,水氣一收,則上中下三焦都沒有疾病了。

4.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炮)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白話文:

蔥白四根,乾薑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一枚,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少陰病,下利脈微。服白通湯後,利不止,厥逆無脈,此為陰寒過甚,陽氣將絕之候。加人尿、豬膽汁者,以類相從之義也。服後脈暴出,則陽氣盡泄,孤立無依,故隨脫而死。脈微續者,陽氣漸回,以次可復,故得生。外用蔥艾熨灸氣海、關元。表裡通陽,亦為善策。

白話文:

少陰病的患者,出現下痢、脈搏微弱的症狀。服用白通湯後,腹瀉不止,並且發生厥逆,脈搏也消失。這是由於陰寒之氣過於旺盛,陽氣將要衰竭的徵兆。在藥物中加入人尿、豬膽汁,是根據「以類相從」的原理,讓藥物更有針對性。服用後脈搏突然出現,則表示陽氣完全消散,孤獨無依,所以隨之虛脫而死。脈搏微弱且持續,則表示陽氣逐漸恢復,可以逐漸康復,所以能活下來。另外,可以外用蔥艾在氣海、關元穴進行熨灸,從表裡兩方面溫通陽氣,也是一個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