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上中下通用痛風丸

川芎一兩,黃柏(酒炒),蒼朮(泔洗),南星(薑製),二兩,桃仁(去皮尖,搗),神麯(炒)防己,白芷一兩,羌活,威靈仙(酒拌)三錢,龍膽草一兩,桂枝三錢,紅花二錢

麵糊丸。

白話文:

川芎一兩、黃柏(用酒炒過)、蒼朮(用淘米水清洗過)、南星(用薑汁製過),各二兩;桃仁(去皮和尖端,搗碎)、神曲(炒過)、防己、白芷,各一兩;羌活、威靈仙(用酒拌過),各三錢;龍膽草一兩、桂枝三錢、紅花二錢。

此於風寒濕之外,又兼治痰與血。丹溪原自謂通劑,不過舉此以示大法。病有專在何經者,必須對症立方,不得用此通共之劑,反傷無病之處也。

白話文:

除了風寒濕之外,還可以治療痰和血。丹溪原本自稱是通劑,只是舉出這個例子來展示一般的治療原則。疾病有專屬於哪條經絡的,必須對症下藥,不能使用這種通用的藥方,反而會損傷沒有病的地方。

2. 史國公藥酒方

羌活,防風,白朮(土炒),當歸(酒洗),川牛膝(酒浸),川萆薢,杜仲(薑汁炒),松節(杵),虎脛骨(酥炙),鱉甲(酥炙),晚蠶砂(炒)二兩,秦艽,蒼耳子(炮捶碎)四兩,枸杞五兩,茄根八兩(蒸熟)

白話文:

羌活、防風、白朮(炒到土色)、當歸(用酒洗過)、川牛膝(用酒浸泡過)、川萆薢、杜仲(用薑汁炒過)、松節(搗碎)、虎脛骨(用酥油烤過)、鱉甲(用酥油烤過)、晚蠶砂(炒過)各 2 兩,秦艽、蒼耳子(炮製後搗碎)各 4 兩,枸杞 5 兩,茄根 8 兩(蒸熟)

為粗末,絹袋盛,浸無灰酒三十斤,煮熟退火毒服,每日數次,常令醺醺不斷。

此酒祛風利濕頗有力,於實症為宜。若氣虛者當加補氣藥,血虛者當加補血藥。

白話文:

將材料磨成粗末,放入絹袋中,浸泡在三十斤無灰酒里,煮熟後去掉熱性,就可以飲用了。每天喝幾次,保持微醺的狀態。

這種酒對於去除風濕很有幫助,適合實症的人使用。如果是氣虛的人應該加入補氣的藥材,血虛的人則應該加入補血的藥材。

3. 蠲痹湯

黃耆(蜜炙),當歸(酒洗),赤芍(酒炒),羌活,防風,片子薑黃(酒炒),甘草(炙)

加薑棗煎。

白話文:

  • 黃耆(蜜炙):使用蜜炙過的黃耆。

  • 當歸(酒洗):用酒清洗過的當歸。

  • 赤芍(酒炒):用酒炒過的赤芍。

  • 羌活:羌活。

  • 防風:防風。

  • 片子薑黃(酒炒):切片且用酒炒過的薑黃。

  • 甘草(炙):炙過的甘草。

營衛不虧,風何由入?不調營衛,而多用風藥者,非升痰即助火。此方營衛兼顧,而又能祛風利濕,痹症中之善方也。

白話文:

營衛之氣充盈不虧損,風邪如何能夠侵襲?如果不調和營衛之氣,而大量使用祛風藥物的人,不是助長痰飲,就是加重火邪。這個方劑既能調和營衛之氣,又能祛風散濕,是治療痺證的良方。

4. 三痹湯

人參,黃耆,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薑汁炒),桂心,川牛膝,川續斷,細辛,秦艽,川獨活,防風

等分,加薑棗煎。

峻補氣血,而祛風、除寒、利濕之法悉寓乎其中,本末兼該,誠治痹之上策也。

白話文:

人參:補氣健脾,益氣生津。

黃耆:補氣健脾,固表止汗。

茯苓:健脾利濕,益氣補虛。

甘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活血行氣,祛瘀止痛。

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生地黃:滋陰涼血,清熱解毒。

杜仲(薑汁炒):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桂心:溫陽補氣,活血通脈。

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

川續斷:續斷筋骨,祛瘀止痛。

細辛:溫經散寒,止痛解毒。

秦艽: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川獨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防風:祛風解表,發表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