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上中下通用痛風丸

川芎一兩,黃柏(酒炒),蒼朮(泔洗),南星(薑製),二兩,桃仁(去皮尖,搗),神麯(炒)防己,白芷一兩,羌活,威靈仙(酒拌)三錢,龍膽草一兩,桂枝三錢,紅花二錢

麵糊丸。

此於風寒濕之外,又兼治痰與血。丹溪原自謂通劑,不過舉此以示大法。病有專在何經者,必須對症立方,不得用此通共之劑,反傷無病之處也。

白話文:

川芎一兩、用酒炒過的黃柏、用米泔水洗過的蒼朮、用薑製過的南星,各二兩、去皮尖搗碎的桃仁、炒過的建神麯、防己、白芷各一兩、羌活、用酒拌過的威靈仙各三錢、龍膽草一兩、桂枝三錢、紅花二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用麵糊製成藥丸。

這個藥方除了能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疼痛,還能兼顧治療痰和血的問題。朱丹溪原本把它視為通用的方劑,這裡只是舉例說明一下大的原則。如果病症是專門在某條經絡上的,就必須針對病症對症下藥,不能使用這種通用的藥方,反而會傷害到沒有病痛的地方。

2. 史國公藥酒方

羌活,防風,白朮(土炒),當歸(酒洗),川牛膝(酒浸),川萆薢,杜仲(薑汁炒),松節(杵),虎脛骨(酥炙),鱉甲(酥炙),晚蠶砂(炒)二兩,秦艽,蒼耳子(炮捶碎)四兩,枸杞五兩,茄根八兩(蒸熟)

為粗末,絹袋盛,浸無灰酒三十斤,煮熟退火毒服,每日數次,常令醺醺不斷。

此酒祛風利濕頗有力,於實症為宜。若氣虛者當加補氣藥,血虛者當加補血藥。

白話文:

羌活、防風、白朮(用土炒過)、當歸(用酒洗過)、川牛膝(用酒浸泡過)、川萆薢、杜仲(用薑汁炒過)、松節(搗碎)、虎脛骨(用酥油炙烤過)、鱉甲(用酥油炙烤過)、晚蠶砂(炒過),每樣二兩;秦艽、蒼耳子(炮製後捶碎),每樣四兩;枸杞五兩;茄根八兩(蒸熟)。

將這些藥材磨成粗粉,用絹布袋裝好,浸泡在三十斤沒有灰的酒中,煮熟後放涼去除火毒,再服用。每天服用數次,保持身體微微有酒意即可。

這藥酒祛除風邪、疏利濕氣的效果相當好,適合體質壯實的人。如果體質虛弱,氣不足的要加補氣的藥,血不足的要加補血的藥。

3. 蠲痹湯

黃耆(蜜炙),當歸(酒洗),赤芍(酒炒),羌活,防風,片子薑黃(酒炒),甘草(炙)

加薑棗煎。

營衛不虧,風何由入?不調營衛,而多用風藥者,非升痰即助火。此方營衛兼顧,而又能祛風利濕,痹症中之善方也。

白話文:

黃耆(用蜂蜜拌炒過)、當歸(用酒洗過)、赤芍(用酒炒過)、羌活、防風、片子薑黃(用酒炒過)、甘草(炙烤過),加上生薑、紅棗一起煎煮。

如果身體的營衛(指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沒有虧損,風邪又怎麼會侵入呢?如果沒有調理好營衛,反而大量使用祛風藥,不是助長痰的產生,就是助長火氣。這個方子能同時照顧營衛,又能祛除風邪和濕氣,是治療痹症(指肢體關節等處疼痛或麻木的病症)的好方子。

4. 三痹湯

人參,黃耆,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薑汁炒),桂心,川牛膝,川續斷,細辛,秦艽,川獨活,防風

等分,加薑棗煎。

峻補氣血,而祛風、除寒、利濕之法悉寓乎其中,本末兼該,誠治痹之上策也。

白話文:

這帖藥方名為三痹湯,組成包含人參、黃耆、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用薑汁炒過的杜仲、桂心、川牛膝、川續斷、細辛、秦艽、川獨活、防風,這些藥材都取相同的份量,再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

這帖藥方的主要作用是強效地補充氣血,同時也包含了祛除風邪、驅散寒氣、排除濕氣的方法,可謂是治標也治本,實在是治療痹症的上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