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論》~ 卷二 (9)
卷二 (9)
1. 秦艽白朮散
秦艽,白朮,歸尾(酒洗),桃仁(研)一兩,枳實(麵炒),皂角子(燒,存性),澤瀉五錢,地榆三錢
麵糊丸。
白話文:
秦艽、白朮、歸尾(用酒洗過)、桃仁(研磨成粉)、枳實(用麵粉炒過)、皁角子(燒成灰,但要保留其藥性)、澤瀉、地榆
凡痔漏之疾,多起於濕熱下注,然又有本體陰虛者。一味去風燥濕,反致劫陰。況服皂角子者,令人每發眩暈。此方立意雖佳,然陰虛者,未可輕投也。
白話文:
所有痔瘡漏瘡的疾病,多半是由於濕熱下注而引起的,但是也有本體陰虛的人。如果一味地祛風燥濕,反而會損害陰液。況且,服用皁角子的人,會經常感到眩暈。雖然這個藥方的用意很妙,但是,對於陰虛的人,使用的時候需要小心謹慎。
2. 芍藥湯
芍藥一兩,歸尾,黃芩,黃連五錢,大黃三錢,木香,檳榔,甘草(炙)二錢,桂一錢五分
此即通因通用之法。濕熱鬱蒸,氣血瘀壅,故下利而後重。行血理氣,則血止而後重自除矣。
白話文:
-
芍藥:1兩
-
歸尾:5錢
-
黃芩:5錢
-
黃連:5錢
-
大黃:3錢
-
木香:2錢
-
檳榔:2錢
-
甘草(炙):2錢
-
肉桂:1錢5分
3. 蒼朮地榆湯
蒼朮(泔浸炒)三兩,地榆(炒黑)一兩
每一兩煎。
一燥濕,一涼血,亦治下利之正法。然止此二味,尚未足以扶土和營也。
白話文: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三兩,地榆(炒至黑色)一兩。
每次用一兩煎煮。
一個是用來燥濕,另一個是用來涼血,這也是治療下利的正確方法。但是僅僅這兩味藥材還不足以扶助脾胃和調和營養。
4. 小薊飲子
小薊,蒲黃(炒黑),藕節,滑石,木通,當歸,生地黃,梔子(炒),淡竹葉,甘草各五分
清心與小腸之熱,滋腎水而通膀胱,自可以治淋而止痛。
白話文:
小薊、蒲黃(炒黑)、藕節、滑石、木通、當歸、生地黃、梔子(炒)、淡竹葉、甘草各五分。
5. 復元羌活湯
柴胡五錢,當歸,栝蔞根,穿山甲(炮)二錢,甘草,紅花二錢,桃仁五十(去皮尖,研),大黃一兩(酒浸)
白話文:
-
柴胡五錢。
-
當歸。
-
栝蔞根。
-
穿山甲(炮製過)二錢。
-
甘草。
-
紅花二錢。
-
桃仁五十(去皮尖,研磨成粉)。
-
大黃一兩(用酒浸泡過)。
每服一兩,加酒煎。
治跌撲損傷之法,破瘀第一,行氣次之,活血生新又次之。此方再加一、二味行氣之藥更佳。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兩,加入酒來煎煮。
治療跌打損傷的方法,首先要破除瘀血,其次是促進氣的運行,再次是活血和生新。這個方子如果再加上一兩味能夠行氣的藥材會更好。
6. 小續命湯
防風一錢二分,桂枝,麻黃,杏仁(去皮尖,炒研),芎藭(酒洗),白芍(酒炒),人參,甘草(炙),黃芩(酒炒),防己八分,附子四分
每服三錢,加薑、棗煎。
白話文:
-
防風:1錢2分
-
桂枝:適量
-
麻黃:適量
-
杏仁(去皮尖,炒研):適量
-
芎藭(酒洗):適量
-
白芍(酒炒):適量
-
人參:適量
-
甘草(炙):適量
-
黃芩(酒炒):適量
-
防己:8分
-
附子:4分
天地之氣,鬱而必宣。風也者,乃大塊噫氣,鼓盪萬物者也。然有和風,有烈風,有怪厲之風,有微柔之風。和風,則不疾不徐,人縱感之,不為大害;烈風,則咸知畏避,受者反少;怪厲之風本不常有;惟微柔之風,最易中人,微則難防,柔則善入。虛人腠理不密,外風乘隙而投,由表及裡,病亦由淺入深。
白話文:
宇宙之間的元氣,鬱悶久了必然要發散宣洩。風是大地嘆息的氣體,推動萬物運行。但風有很多種,有和風、烈風、怪厲之風、微柔之風。和風不急不徐,輕柔地撫慰著人們,沒有什麼危害性;烈風則是人人都知道要躲避,所以受損者反倒很少;怪厲之風本來就不常見;只有微柔之風,最容易侵襲人體,因為它又微弱又難以察覺,又柔和隱晦而擅長鑽入體內。虛弱之人的毛孔腠理鬆散不緊密,外風很容易趁虛而入,由表面入侵到內裡,導致疾病由淺入深。
前於《醫醇剩義》中已將中絡、中經、中腑、中臟之症,縷析條分,茲不復贅。但於各方後,竊附管見。小續命湯,乃治六經中風之通劑,方中補氣血,去風寒,清濕熱之藥俱備,非各分門類之專方。易老加減法,亦不過示人以用藥之大凡。至於入腑、入臟之症,則固未嘗議及也。
白話文:
我之前在《醫醇剩義》中已經將中絡、中經、中腑、中臟的症狀,詳細地分析分類,這裡就不再重複了。但是,在每一方之後,我私下添上我的看法。小續命湯,是治療六經中風的通用方劑,方中補氣血、祛風寒、清濕熱的藥物皆備,不是各分門別類的專方。易老加減法,也只是告訴大家用藥的大原則。至於進入腑、臟的症狀,那確實是沒有討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