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論》~ 卷二 (7)
卷二 (7)
1. 養心湯
黃耆(蜜炙),茯苓,茯神,當歸(酒洗),半夏曲,川芎一兩,甘草(炙)一錢,柏子仁(去油),酸棗仁(炒),遠志,(去心),五味子,人參,肉桂二錢五分
每服五錢。
方中心經藥為多,而其餘佐使,亦能配合,引入心臟。故專以養心為名,制方極有意義。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養心湯,裡面的藥材有:蜜炙過的黃耆、茯苓、茯神、用酒洗過的當歸、半夏曲、川芎各一兩,炙甘草一錢,去除油脂的柏子仁、炒過的酸棗仁、去除心芽的遠志、五味子、人參、肉桂各二錢五分。
每次服用五錢。
這個方子裡,針對心經的藥材用的比較多,而其他的輔助藥材也都能互相配合,把藥效引導到心臟。所以專門用「養心」來命名,這個方子的配製非常有意義。
2. 人參養營湯
人參,白朮,黃耆(蜜炙),甘草(炙),陳皮,桂心,當歸(酒拌)一錢,熟地,五味子(炒),茯苓七分,遠志五分,白芍一錢五分
加薑、棗煎。
此實三陰並補,氣血交養之劑。注中但言治脾肺兩經,未免掛漏。論者但議其及肺與不及肺,抑末也。
白話文:
人參、白朮、蜜炙黃耆、炙甘草、陳皮、桂心、酒拌當歸各一錢,熟地、炒五味子、茯苓各七分,遠志五分,白芍一錢五分。
加上生薑、紅棗一起煎煮。
這個方子實際上是同時補養三陰經(脾、肝、腎),並且氣血雙補的藥劑。註解中只說它治療脾、肺兩經的疾病,未免有所遺漏。討論的人只在爭論它是否能作用於肺,這只是枝微末節的問題。
3. 龍腦雞蘇丸
雞蘇葉一兩六錢,生地黃六錢,麥冬四錢,蒲黃(炒),木通,阿膠(炒),銀柴胡二錢,甘草一錢五分,黃耆一錢,人參一錢
先將木通、柴胡浸二日,熬汁;地黃浸汁,熬膏;再加蜜三兩,煉過和丸。
清鬱熱而瀉濕火,此方最佳。惟近日之阿膠斷不可用,柴胡、黃耆,再為酌減,斯盡善矣。
白話文:
雞蘇葉六錢,生地黃六錢,麥門冬四錢,炒過的蒲黃,木通,炒過的阿膠,銀柴胡二錢,甘草一錢五分,黃耆一錢,人參一錢。
先將木通、柴胡浸泡兩天,然後熬煮取汁;生地黃浸泡在汁液中,然後熬煮成膏狀;再加入三兩蜂蜜,煉製過後混合成藥丸。
這個藥方最適合用來清除體內鬱積的熱氣並排除濕熱火氣。但是現在的阿膠品質實在不好,不能使用,柴胡、黃耆的用量也要再酌量減少,這樣才能盡善盡美。
4. 咳血方
青黛(水飛),栝蔞仁(去油),海石(炒黑),山梔(炒黑),訶子肉
等分為末,蜜丸。噙化。嗽甚加杏仁。
咳嗽痰血,固屬君相之火犯肺。此方但清火而不治血,乃去所擾則自安之義。然業經失血則肺已大傷,豈可置之不論不議。去訶子而加清養肺陰之藥,始為得之。
白話文:
將青黛(用水淘洗過)、栝蔞仁(去除油脂)、海石(炒黑)、山梔(炒黑)、訶子肉,都磨成一樣細的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如果咳嗽嚴重,就加杏仁。
咳嗽帶痰又帶血,本質上是心火和肝火太旺,侵犯了肺部。這個藥方只是清降火氣,並不直接治療出血,意思是先把干擾因素去除,身體自然就會好。但是既然已經出血了,表示肺已經受到很大的損傷,怎麼可以不理會不處理呢?應該去除訶子,加入滋養肺陰的藥物,這樣才是正確的作法。
5. 獨聖散
白芨
為末,每服二錢,臨臥糯米湯下。
肺壞能補,惟有白芨,此「獨聖」之所以得名也。
白話文:
將白芨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在睡前用糯米湯送服。
白芨對於肺部損傷有修復功效,唯有白芨有此獨特療效,這也是它被稱為「獨聖」的原因。
6. 清咽太平丸
薄荷十兩,川芎,防風,犀角,柿霜,甘草二兩,桔梗三兩
蜜丸。
於清涼中寓升散之法,非特火鬱則發之,亦非此不能清解上焦也。
白話文:
薄荷十兩,川芎、防風、犀角、柿霜、甘草二兩、桔梗三兩,將這些藥材混合後用蜂蜜製成藥丸。
這個藥方在清涼的藥性中蘊含著向上發散的功效,不僅僅是針對火氣鬱積而導致的症狀,更說明了如果沒有這個藥方,就無法有效清除上焦(指人體上部的胸腔及以上部位)的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