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論》~
1. 理血之劑
2. 四物湯
當歸(酒洗),生地三錢,芍藥二錢,芎藭一錢五分
血之取義,一為榮。榮者,發榮也,非血則無以潤臟腑、灌經脈、養百骸,此滋長之義也。一為營。營者,營壘也。非血則無以充形質、實腠理、固百脈,此內守之義也。水穀之精,聚於中焦,受氣變化,然後成血,日生幾何?不知調養,而反行耗散,血病多多矣。
或目睛流血,耳中出血,鼻中衄血,口中吐血,舌痛出血,牙宣出血,毛竅出血,小溲溺血,大便瀉血,或崩漏,或痔漏,或蓄血如狂,或血痞作脹,或經閉不通,或妄行血脫,以致跌撲之傷血、瘡瘍之潰血。病既種種不同,治病之法,或補之,或養之,或涼之,或溫之,或散之,或破之,立方須一一對症。理血門以四物湯為主方,藥雖四味,而三陰並治。
當歸甘溫養脾,而使血有統;白芍酸寒斂肝,而使血能藏;生地甘寒滋腎,而益血;川芎辛溫通氣,而行血。調補血分之法,於斯著矣,乃或有譽之太過,毀之失實者,不可以不辨也。譽之過者,謂能治一切亡血及婦人經病。夫亡血之症,各有所由起,此方專於補血滋腎而已,無他手眼。
不溯其源,而逐其流,豈能有濟?至婦人經病,多有氣鬱、伏寒、痰塞等,正未可以陰寒之品一概混投,此譽之太過也。毀之失實者,謂川芎一味,辛散太過,恐血未生而氣先耗。殊不知亡血之人脾胃必弱,若無川芎為之使,則陰寒之品,未能滋補而反以礙脾,此毀之失實也。至精求之,以為凡治血症,當宗長沙法,兼用補氣之藥,無陽,則陰無以生,此論最確。
又恐執定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遂至補氣之藥多於補血,是又矯枉過正,反坐拋荒本位之失矣!此愈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四物湯的組成是:當歸(用酒洗過)、生地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五分。
談到「血」的意義,一方面是「榮」。所謂的「榮」,是指生長發榮,如果沒有血,就無法滋潤臟腑、灌溉經脈、滋養全身,這是血滋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營」。所謂的「營」,是指營壘,如果沒有血,就無法充實形體、緻密皮膚紋理、鞏固全身脈絡,這是血內守的作用。水穀的精華,聚集在中焦,經過氣的變化後才能生成血,每天能夠產生多少呢?如果不懂得調養,反而任意耗損,就會產生各種血病。
像是眼睛流血、耳朵出血、鼻孔流血、口吐鮮血、舌頭疼痛出血、牙齦出血、毛孔出血、小便出血、大便帶血,或是女性的崩漏、痔瘡出血,或是血液積聚而發狂、血瘀腹脹、經閉不來、異常出血,甚至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瘡瘍潰爛流血。病症既然如此多種,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要補血,有的要養血,有的要涼血,有的要溫血,有的要散血,有的要破血,開立處方必須針對個別病症。而治療血病的方劑,以四物湯為主,雖然只有四味藥,卻能同時治療肝、脾、腎三陰的血病。
當歸味甘性溫,能夠滋養脾胃,使血液有所統攝;白芍味酸性寒,能夠收斂肝氣,使血液能夠儲藏;生地味甘性寒,能夠滋養腎臟,增益血液;川芎味辛性溫,能夠疏通氣機,使血液運行。調補血分的法則,在這裡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人過度誇讚它,也有人過度貶低它,這些都必須加以分辨。過度誇讚的人,認為它能治療一切失血以及婦女的月經疾病。要知道,失血的症狀,各有不同的原因,這個方子專門用來補血滋腎而已,並沒有其他神奇的功效。
如果只針對已經流失的血去治療,而不追溯其根本原因,怎麼會有效果呢?至於婦女的月經疾病,有很多是屬於氣鬱、體內有寒、痰濕阻滯等問題,不能一概用陰寒的藥物來治療,這就是過度誇讚了。過度貶低的人,認為川芎的辛散作用太強,恐怕血還沒生成,氣就先耗散了。要知道失血的人脾胃一定虛弱,如果沒有川芎作為引導,那麼陰寒的藥物就無法發揮滋補的作用,反而會阻礙脾胃的運化,這就是過度貶低了。仔細探究,我們認為凡是治療血病,應該遵循張仲景的治療法則,兼用補氣的藥物,因為沒有陽氣的推動,陰血就無法生成,這個觀點是最正確的。
但是,又有人擔心有形的血液不能快速生成,認為應該先急於固護無形的氣,導致補氣的藥物多於補血的藥物,這又是矯枉過正,反而捨棄了補血的根本。這個道理更加不能不知道啊!
3. 當歸補血湯
黃耆(炙)一兩,當歸(酒洗)二錢
空心服。
當歸補血湯,黃耆多於當歸五倍,以之專治氣分,尚恐滿中。若云養血,則輕重尚宜斟酌。
白話文:
黃耆(炙)一兩,當歸(酒洗)二錢。
空腹服用。
當歸補血湯這帖藥方,黃耆的用量是當歸的五倍,主要是用來治療氣虛的問題,但即使如此,還是要擔心藥性太過,容易造成胸腹脹滿。如果說是為了補血,那麼黃耆和當歸的用量比例就應該再仔細考慮斟酌。
4. 歸脾湯
人參,白朮(土炒),茯神,棗仁(炒),龍眼肉二錢,黃耆(炙)一錢五分,當歸(酒洗)一錢,木香,甘草(炙)五分,遠志一錢
薑、棗煎。
歸脾湯專治心脾,陰中之陽藥。故不用地黃、白芍。後人加作黑歸脾,殊失立方之旨矣。
白話文:
歸脾湯
使用人參、用土炒過的白朮、茯神、炒過的酸棗仁、龍眼肉各二錢,炙烤過的黃耆一錢五分,用酒洗過的當歸一錢,木香、炙烤過的甘草各五分,遠志一錢。
以生薑、紅棗一起煎煮服用。
歸脾湯專門治療心脾兩虛的病症,是屬於在陰藥中補陽的藥方。因此不用生地黃、白芍。後人擅自加入而做成的黑歸脾湯,就失去了原方子的意義了。